“姝姝若想提前喊这一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出来的匆忙,身上没带什么贵重物件,满打满算,也只这一支玉簪,却是不好给你……”
肃王含笑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陡然将满府人的注意力都拉扯回来了。
“哎呀,王爷回来了。”
“这一身戎装,王爷这是做什么去了?”
“王爷还请来了圣旨,怎么也不早点与我们说。早些说我们还能有个心理准备,如今这真真是被骇了一跳……”
众人说着话,肃王拱手笑着回,“我虽上了折子,但陛下允不允,礼部的人何时来,我却不知。不告诉诸位,也是怕你们一直为此忧心……”
几位舅母觉得这就是糊弄人的,但是没关系,他们愿意被糊弄。
虽然他们凭白担心了一场,但好在结果是好的。有了这一道圣旨,肃王与四娘能名正言顺的结为夫妻,还能彻底杜绝之后四娘嫁到京城后,可能会面对的窘状,从这方面看,肃王也算是有心了。
几位舅母互相对视一眼,然后看了看依旧神游天外的常慧心,他们笑着将常慧心手中的匣子接过来,将常慧心往肃王那边推了推,“天不早了,娘该用点心了。我们陪娘去用点心,四娘你陪肃王说说话。”
老夫人“嗯”了一声,转身被儿媳妇们搀扶着往回走,“是饿了,今天早起起得早,早膳也用得早,这才半上午就饿了,一会儿我得多吃两块儿点心。”
大舅母说,“也不能多吃,很快就用午膳了。您吃的多了,午膳该吃不进去了。姝姝呢,还有宛瑜,你们两个还站在那里做什么,快过来去你们外祖母屋里吃点心了。”
“哦,这就来。”赵灵姝嘴上应着,眼睛却依旧直勾勾的盯着肃王看。
肃王一身戎装,大秋天的还一头薄汗。他身上的衣裳也不甚整洁,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他这是听说了消息,临时从哪里赶过来的。
但即便他行容狼狈,依旧掩饰不住这个男人的威仪凛然,雍容儒雅。
赵灵姝上看下看,就觉得很顺眼。
但是,“您的玉簪,我可不能要。我是个小姑娘么,就喜欢些珠玉宝石,钗环首饰,想让我改口,给的改口费少了可不行,我胃口大,最起码要给我弄几匣子珠宝才可以。”
赵灵姝挥手喊“胖丫”,“走了,我们在这儿有些碍事,还是去外祖母院子里吃点心吧。”
“嘿嘿嘿,这就走。”
胖丫都推着赵灵姝往前走了好几步了,又突然回过头来,“婶婶,我也要改口费,我也要几匣子珠宝。”
“你真是不吃亏。我问你爹要东西,你就问我娘要,你这心眼儿挺够用。”
“都是姝姝姐姐教导有方,这都是姝姝姐姐的功劳。”
常慧心本来还算平静的面容,陡然红了个透彻。她皮肤白,一红起来就很明显,那双玉白玲珑的耳朵更是红的非常惹眼。
常慧心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她看向肃王,男人只垂首笑看着她,却丝毫没有为她解围的意思。
常慧心忽闪着长长的睫毛,垂下了薄薄的眼皮,到底是含混的说,“知道了,不会少了你的。”
“嘿嘿嘿,姐姐,我们俩要发财了。”
“那可不,咱们俩马上就要发大财了。”
“姐姐,有了钱,咱们俩出去耍。”
“必须的。咱们还可以带上丫鬟去游山玩水,没个十年八年绝不回家……”
“不回家也可以么?爹娘不会担心么?”
“你放心,他们巴不得咱们不回家呢。”
两个丫头带着下人走远了,此时送礼部大人出门的常家男丁也回来了。
肃王端正了神色,恭敬的与老爷子见礼,老爷子微颔首,没说什么额外的话,只道,“今天留下用午膳吧。”
“多谢您留膳,恭敬不如从命。”
“常家风景还不错,让四娘带你转一转。”
“那就要劳烦慧心了……”
老爷子带着几个儿孙离开了。
名分已定,主要还是肃王这事儿办的着实让他心里畅快,常垚心里高兴,也不介意让定了名分的两人私下里接触。
他们也不是小年轻了,都有分寸,相信青天白日也不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来。
人都走干净了,但四下里还有不少丫鬟仆役在洒扫。
这些人的视线有意无意落在站在一处的两人上上。
常慧心自来好相貌,那皮肤白净的跟玉似的,透出一股健康的润泽来。她柳眉杏眼,气质端方贤淑,长相也是柔媚秾艳。
再看肃王,一身戎装在身,身量比四姑奶奶高出一头有余。
肃王笔挺英武,容貌也儒雅轩昂,他谈吐不凡,沉稳持重,两人站在一处,当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位新姑爷,不管从哪里看,都远胜之前那位姑爷。
自家这位四姑奶奶当真是富贵命,原以为丢了侯夫人的位置,这辈子就这样了,却谁能料到,转眼她就成了王妃。
四姑奶奶这命啊,真是羡慕不来。
“夫人,回神了。”肃王含笑看着常慧心,“我是不介意被人一直盯着看,但今日日头大,我怕再晒下去,夫人会头晕。”
常慧心闻声抬起头来,她没理会他的调侃,只问他,“你早就打算去宫里请旨的?”
肃王示意她往僻静地方去,常慧心便也当真领着他,往二门处那个凉亭处去。
那边人少,清净,等闲也没人过去,适合说话。
“请旨的事情,确实是早有打算。只是之前你踌躇不定,我也不敢真的请来圣旨逼婚。”
“逼婚”两个字恰如其分。
他素来敏锐,那里看不出她对这段感情并不看好。她迟疑徘徊,游移不定,想亲近他,却又畏惧与人言与现实,克制的与他保持距离。
若非他咄咄逼人,一再打破她的心理防线,如今两人说不定还在原地打转。
也多亏了那次大空寺之行,大师断定她命中有三子三女,许是这桩事让她真切的认识到,她真的会再有一桩婚姻,而不是会枯守着女儿到老。
也是那之后,她对他打开心房,不再处处防备躲避。
然事有不凑巧,姝姝和宛瑜随即就被水匪带走。为了不影响大局,他坐视两个丫头进了匪寨。姝姝险死还生,慧心动了大怒,再不想理会他。
也是在解开了那次的心结后,他们感情更进一步,开始往谈婚论嫁上走。
但他依旧不敢催促她,他想她是因为欢喜他,才嫁与他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他的威逼利诱。
好在,长时间的陪伴是有效果的,他植根在她心里,渐渐俘获了她一颗芳心。
他是到了蕲州后,又一次确定了她的心意后,才上了折子,请了赐婚圣旨。
折子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这耽搁不了多长时间。可陛下会不会赐婚,礼部的人又何时能来到蕲州,这却不是他能预料到的。
他想给慧心一个惊喜,也是担心若事不成她会空欢喜一场,便没将此事告知她。却哪里料到,因忙于公事,他这段时间少来常府,倒是凭白生了一桩误会。
肃王含笑说,“我惦记夫人许久,自然想请来圣旨光明正大娶夫人进门。那料夫人不懂我的心意,竟误会我要琵琶别抱。”
常慧心呼吸一急,“你胡说,我才没有这样想。”
“真的么?那这些天,一直盯着我的人是谁?”
每次他出水师大营,必定有常家人紧随。原本他还以为是蕲州官场的人,都准备让张原去敲打敲打了,熟料来人面熟,出自常家……
男人的调侃让常慧心窒息,她真的不知道兄长们派了人去盯梢。
可眼下她也解释不出什么,因为她私下里也不是没怀疑过他有了其他心思。
肃王笑道,“我心里只有夫人,夫人却不懂我之情深……”
“你别说了,我以后再不疑你就是。”
“仅仅如此?”
“那你还想如何?”
“夫人疑我,我心痛难当,夫人自然要赔偿我。”
“赔偿你什么?”
“就罚夫人稍后陪我游湖,陪我外出吃茶,还要夫人亲自选了布料,与我量体裁衣……”
量体裁衣这没什么,亲自选布也没什么,可陪他游湖,与他去茶楼吃茶,这却是要走在日头天光之下。
这里可不是大空寺,这里是她从小长大的蕲州。走在街面上,十个人里最起码有一个人认识她。
尽管他们亲事已定,可一想要和这个男人一起走在街面上,她还是会有忐忑。
“怎么,夫人不允么?可怜我满心满眼只有夫人,夫人却……”
“我答应,我答应还不成么。”
眼瞅着着英武的男人,面上露出愉悦的笑意,甚至磁沉的笑声还从嘴里跑了出来。常慧心觉得自己被蛊惑了,被色诱了,一时间又是心慌,又是意乱,恼的嗔了他一眼,脚下走的更快了。
奈何男人身高马大,任凭她走的再开,他三两步就能撵上来。
倒是显得她多想尽快和他独处似的,衬得她好生迫不及待。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常慧心脚步慢下来,说起了正经事。
“我们的婚事……”
“陛下赐婚,只是定下名分,稍晚些我会请媒人进门,定下亲事。其余几礼也会尽快走完……夫人,你要体谅我,我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急着娶妻。再来,陛下圣旨已下,总不能迟迟不成亲。”
常慧心侧过头去,不看他过分灼热的目光,她嗫嚅着,“可年前成亲真的太赶了。”
“那就年后,年后二月春暖花开,河水破冰,正适合夫人乘船北上,与我缔结连理。”
常慧心回头瞪了他一眼。
她想说,他不愧是武将,说话直白的让人面红耳赤。什么缔结连理,讲究的人才不会这么说话。
可她又清楚,这人虽说是武将,早年却在大儒门下受教。他诗书字画样样来得,与她的信件中,道不尽的相思与温柔缱绻,每每读的她面红耳赤。
他才不是不会说话。
他会的很,他就是故意逗她。
常慧心恼了,“我不与你说了,婚事的具体事由,你与我爹娘说去吧。”
丢下这句话,常慧心转了个方向,就朝二门走了过去。
二门的婆子尽忠职守的在门前守着。
她看见四姑奶奶和肃王朝这里走来了,赶紧一缩脑袋,找个不碍事的地方猫着了。
虽然从肃王来府里给老太太拜寿后,肃王的心思大家伙都知道了。
但是,他这么天没动静,府里的下人就担心这婚事是不是要黄。
就连她这老婆子,私下里都没少长吁短叹。
这若是府里出个王妃,那常家可就大不一样了。若是出不了……那也没办法,毕竟自家四姑奶奶长的再好,那也是和离之身,王爷退却了,不想娶了,这也情有可原。
却谁料到,就在大家都不抱希望时,赐婚圣旨下来了!
守门婆子私下里嘀咕了一句:肃王这心够诚挚的,自家四姑奶奶嫁过去,日子一定会比在昌顺侯府好过。
丢了芝麻,捡了西瓜,这运道好的没谱了。
也就在碎碎念的时候,守门婆子看见肃王将朝二门走来的四姑奶奶一把扯了回去,抱着就往不远处的亭子去了。
婆子心一抖,眼皮子一跳,赶紧又往后边缩了缩。
哎呦喂,青天白日的,咋就这么猴急呢。
她啥都没看见!
她眼瘸,啥都看不见!
*
下午肃王离去,两日后他去而复返。
这次他却不是自己来的,而是特意请了一位大媒来。
媒人乃是今朝的大长公主,她是当今圣安帝嫡亲的姑姑。
这位大长公主当年嫁到了隆安侯府,后因隆安侯病逝,要回闵州祖地安葬,恰逢大长公主伤心过度,身体微恙,需要到江南一带疗养,便干脆跟着棺椁一道南下,至此长居在闵州。
而今,为了给两人的亲事找一个合适的大媒,肃王亲自往闵州去了一趟,请来了这位身份位份都颇高的长辈,来常府提亲。
不仅是大长公主来了,秦王也随姑祖母一道过来了。
常家接待这两位贵客时,态度非常非常之慎重。
早先四娘与昌顺侯成亲,请来的也无非是当初的知州夫人来做媒。
与昌顺侯一比,肃王的对这桩婚事,当真是非常非常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