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烽火连三月(1 / 1)

石静娴勒马立于居庸关城楼时,关外狼烟已染红半边苍穹。她摩挲着腰间鎏金错银的龙纹匕首——这是胤礽昨夜潜入敌营前塞给她的,刀柄还残留着那人掌心的温度。

\"陛下,准噶尔五万铁骑距关隘不足三十里!\"探马滚鞍下跪,铠甲上凝着发黑的血痂。城墙上守军骚动起来,几个新兵蛋子哆嗦着打翻了火药桶。

她忽地想起十二年前刚穿成太子妃那日,胤礽在月事带缠绕中气急败坏的模样。如今那人正在敌军腹地扮作马夫,而她这个现代法医,竟要领着八旗子弟打守城战。

\"传令,把城头旌旗全换成镶黄旗。\"她解下玄狐大氅掷给副将,露出内里明黄软甲,\"再取二十面牛皮大鼓,要能震碎人肝胆那种。\"

当第一支响箭划破夜空时,石静娴正蹲在箭垛后啃冷硬的黍面饼。这是胤礽临行前亲手烙的,硌牙的麸皮里藏着张字条:\"若三更未见绿色焰火,烧居庸关粮仓。\"她望着远处准噶尔大营连绵的火光,突然笑出声来。

\"报——!敌军先锋已破三道壕沟!\"

她吐出最后一口饼渣,拎起鼓槌跃上最高处战鼓。当年在解剖室敲肋骨练出的腕力,此刻化作惊雷般的鼓点。镶黄旗在夜风里猎猎作响,二十面巨鼓震得城墙碎石簌簌而落。

\"开闸!\"鼓槌重重砸向令旗。

早已备好的三百头疯牛被火把点燃尾巴,哞叫着冲入敌阵。这是她翻阅《武备志》时发现的明代战法改良——牛角绑淬毒短刃,牛背驮炸药包。当第一声爆炸撕裂夜空,她看见准噶尔骑兵如秋收的麦子般成片倒下。

\"陛下神机!\"副将激动得嗓音劈岔,\"可中路敌军还在强攻...\"

话音未落,东南方倏地腾起三道绿色焰火。石静娴猛地攥紧胤礽的匕首,刀刃割破掌心也浑然不觉——那是他们约定的信号,说明那人已找到敌军粮草辎重位置。

\"传朕口谕,三军后撤半里。\"她甩着血珠大笑,\"给准噶尔汗腾个地方进城!\"

当敌军如潮水般涌入空荡荡的瓮城时,石静娴正蹲在暗渠里摆弄火折子。这是她三个月前命工部秘密改造的\"火龙道\",青砖夹层灌满猛火油,只消一点火星便能将整座城池化作熔炉。

\"烧!\"她亲手掷出火把。

冲天烈焰中,她听见胤礽在敌营唱起的满语长调。那是他们初见时她瞎编的\"驱邪咒\",此刻竟成联络暗号。当第二波疯牛从火海里冲出,她终于望见那个披着羊皮袄的身影策马奔来,身后是熊熊燃烧的敌军粮仓。

\"接着!\"胤礽凌空抛来个血淋淋的包裹。

她接住时险些被坠下城墙——竟是准噶尔汗最宠爱的十三岁幼子!少年颈间翡翠压襟与当年穿越时所见如出一辙。石静娴突然明白为何史书记载此战过后,准噶尔部百年未犯边境。

\"陛下!西线急报!\"传令兵的声音突然发颤,\"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反了!\"

胤礽刚攀上城头就听见这句,湿透的羊皮袄滴滴答答淌着血水。他望着女帝在火光中愈发凌厉的侧脸,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缩在喜床上发抖的太子妃。此刻她单手拎着敌酋幼子,另一只手正用解剖尸体般精准的手势部署防线。

\"怕吗?\"他抹了把脸上的血污。

石静娴将翡翠压襟狠狠摁进少年脖颈,望着城下尸山血海轻笑:\"当年你教我绣并蒂莲时,可比这可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