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这事儿透着邪乎,背后肯定不简单!(1 / 1)

苏家庄园内,愁云惨淡,“噗通!”

苏亶直挺挺跪了下去,正对着偏厅里一具具盖着白布的尸首。

浓郁的血腥气混着草药味,钻进鼻腔,呛得他老眼昏花。

旁边厢房里,伤者的呻吟断断续续,像钝刀子割在心头。

“老夫……老夫对不住你们,对不住苏家的好儿郎啊!”他嘶吼着,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青石板上。

这些汉子,有些还是他看着穿开裆裤长大的,如今却因为他苏亶,因为东宫,遭了这无妄之灾。

泪水淌过脸上的皱纹,滴落在地,瞬间浸入尘土。

巨大的悲恸之后,是几乎要将他五脏六腑都焚烧殆尽的怒火。

他苏亶,在朝堂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不说有什么泼天功劳,至少也算得上勤勉本分,何曾想过,自家会碰上这种近乎灭门的横祸!

那些杀才,绝非什么山野草寇!

出手那叫一个干净利落,配合得跟一个人似的,分明是有人豢养的死士!

依照太子的吩咐,苏亶强压下翻涌的气血,颤抖着手,亲自提笔,将九龙坡发生的一切,以及苏家遭受的重创,一笔一划,写了下来。

每一个字,都似从齿缝中挤出,带着血沫子。

奏章里,他细细描绘了那些凶徒如何残忍,苏家的护卫又是怎样以命相搏,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他尤其点出,那些贼人武艺高强,兵器也不是寻常货色,绝非一般毛贼可比。

写到最后,苏亶话锋微转,隐约提及,自从苏家开始捣鼓那些新奇玩意儿,生意是红火了,可暗地里的绊子也接踵而至。

这次九龙坡的劫杀,来得这么凶,摆明了是冲着苏家来的,恐怕与此脱不了干系,背后定然有大人物在捣鬼,这是要断苏家的活路,甚至……是要借此动摇东宫的根基。

他泣血恳请陛下圣断,务必彻查此案,不单是为苏家讨个说法,更是要让大唐的王法,不容宵小践踏!

翌日,太极殿。

天光微熹,百官垂首静立。

当值太监尖细的嗓音刚念叨完几件不痛不痒的政务,吏部侍郎苏亶脚步虚浮地挪出队列,双手捧着那份沉甸甸的奏章。

“臣,吏部侍郎苏亶,有本启奏!”声音沙哑,还带着未散尽的哭腔。

御座上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苏卿,讲。”

苏亶“扑通”跪倒,将奏章高高举过头顶:“陛下!臣……臣苏家,数日前在九龙坡,遇歹人伏击,家中商队护卫……死伤七十余人,货物……货物被劫掠一空!此乃臣亲笔所书,详述当日惨状,恳请陛下御览!”

他话语哽咽,老迈的身躯控制不住地抖动,提及惨处,已是泣不成声。

一个年过半百的朝廷大员,在金銮殿上如此模样,足见其悲痛之深。

自有内侍上前,接过奏章,恭敬地呈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展开奏章,起初还漫不经心,几行之后,那眉头便拧成了一个疙瘩,翻动纸张的动作也重了几分。

当看到苏家护卫“身中十数刀,犹自屹立不倒,护卫主家财物”以及“贼人出手狠辣,刀刀致命,显非寻常匪类”这些字句,他搁在御案上的手,指节已有些发白。

太极殿内,落针可闻,唯有苏亶压抑的抽泣声,和李世民翻阅奏章时,纸张发出的“哗啦”轻响。

群臣皆敛声屏气,各自肚肠里都在琢磨,这长安城左近,是哪路神仙敢这么胆大包天,连朝廷命官的家眷商队都敢动。

魏王李泰立在班列中,眼观鼻,鼻观心,袖袍下的手指却悄然蜷紧。

苏亶这老家伙,果然还是闹上朝堂了!

他虽早有准备,可此刻听着苏亶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再瞅瞅御座上父皇那越来越黑的脸,心里也禁不住有些发毛。

只盼着赵磐那些人手脚利索,别留下什么要命的尾巴才好。

终于,李世民“啪”的一声,将奏章狠狠摔在御案上。

“岂有此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在我大唐京畿左近,竟发生此等惨事!苏卿,你奏章中所言,劫匪身手不凡,绝非普通山匪,可有实据?”

苏亶伏在地上,连连叩首,声音因激动而愈发抖得厉害:“陛下,臣不敢有半句虚言!我苏家那些护卫,虽算不得什么精兵猛将,却也都是练过几手的壮汉,寻常三五个毛贼,根本近不了他们的身。”

“然则此次遇袭,对方人数并不算多,却个个进退有度,配合默契,出手便是索命的杀招,分明是受过严酷操练的死士!若非如此,我苏家百十号人的商队,怎会败得如此之惨,死伤这般严重!”

他猛地抬起头,泪眼模糊地望着御座上的身影:“陛下,老臣斗胆揣测,此事……此事恐怕与近来苏家生意做得大了些,招了某些人的眼红嫉恨脱不了干系。那些歹人,分明是想将我苏家往死里整啊!恳请陛下明察秋毫,为苏家枉死的数十条冤魂做主!”

苏亶这番话,虽未挑明,却已将脏水泼向了那些可能因苏家发迹而眼热,或是与苏家有生意过节的“大人物”。

朝堂之上,顿时嗡嗡作响。

“九龙坡?那地方离长安城也就百十里地,居然出了这么凶的匪徒!”

“苏侍郎这话,怕是不假,要是寻常山贼,哪来这么强的手段?”

“听说了吗,苏家最近捣鼓那什么玉容皂、百花露的,赚得盆满钵满,怕是惹上红眼狼了!”

“这事儿透着邪乎,背后肯定不简单!”

李世民的视线在殿下群臣脸上一一刮过,胸中怒意更盛。

“好!好一个京畿之地!朕的眼皮子底下,竟也藏污纳垢到了这等地步!这已不仅仅是苏家一门之事,这是在公然践踏我大唐的律法!若不将这些无法无天的狂徒给朕揪出来,明正典刑,朕还有何颜面,去面对这天下的臣民!”

他霍然起身,声若洪钟:“传朕旨意!命大理寺卿孙伏伽,刑部尚书张亮,御史大夫韦挺,三司会审!即刻成立专案,给朕彻查九龙坡遇袭一案!不论此事牵涉到谁,背后是何方神圣,都给朕一查到底,绝不轻饶!”

“臣等遵旨!”孙伏伽、张亮、韦挺三人闻声,立刻出列领受了皇命。

李泰喉头微动,面上却适时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惊愕与愤慨,也跟着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息怒。苏侍郎遭此横祸,儿臣听闻,亦是痛心疾首。此事确实骇人,定要严查,给苏家一个交代,也还长安一片安宁。”

他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倒像是比谁都更盼着案子水落石出。

李世民只是冷哼了一声,并未多言。

苏亶见皇帝下了严令,心中略宽,再次叩首:“谢陛下隆恩!老臣……叩谢陛下!”

李世民摆了摆手,语气稍缓:“苏卿平身吧,节哀。朝廷定会还你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