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御林军一夜紧锣密鼓的处理,还弥漫着紧张肃杀之气的皇宫,此刻已恢复如初。
阳光洒落在金黄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夜里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顾景州和景盛帝一同来到金銮殿。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众大臣整齐跪地,齐声高呼。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在空旷的金銮殿内回荡,带着几分敬畏与庄重。
景盛帝神色从容,缓缓走上龙椅,坐下后语气平淡地说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纷纷起身,整齐地站在两旁。
然而,平日里按时响起的“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的声音,今日却迟迟没有听到。
李公公静静地站在一旁,没有任何动作。
大臣们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满是疑惑。但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说话,气氛渐渐变得有些压抑。
就在这时,顾景州神色镇定地向前一步,微微躬身,声音洪亮地说道:“儿臣恭贺父皇,病情痊愈,还成功捉拿叛贼。此乃我朝之幸,天下之幸。”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各异。
有的惊讶,似乎才知晓此事;有的则露出思索的神色,在暗自揣摩这其中的深意;还有些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毕竟皇上病情痊愈且成功平定叛乱,对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景盛帝微微点头,目光扫视着朝堂众人,缓缓说道:“此次叛乱,朕虽早有察觉,但还是未曾想到竟有人如此胆大妄为,妄图颠覆朝廷。好在天佑我朝,一切都已平息。”
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颤巍巍地说道:“皇上圣明,此次平叛必定是皇上运筹帷幄,才使得奸人无所遁形。不知此次涉及叛乱之人都有哪些,还望皇上明示,以安朝臣之心。”
景盛帝冷笑一声。
“哼,李承贵联合贤妃,顾景寒等人,狼狈为奸,妄图谋逆,已经被就地正法,而贤妃朕已将其拿下,不日便会昭告天下,以正国法。至于顾景寒,目前被人救走,不知所踪。”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李承贵在朝中也算有些势力,如今一朝覆灭,而顾景寒,身为皇子却有这样心思,让不少人心中既感到震惊又隐隐有些担忧。
顾景州适时地开口道:“各位大人无需惊慌,皇上圣明,一切都已在掌控之中。如今叛乱已平,我朝更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
这时,柳江南站出来,拱手说道:“大皇子殿下所言极是。只是此次叛乱,朝廷上下难免人心惶惶,不知皇上和大皇子殿下有何安抚之策?”
景盛帝目光坚定,说道:“朕会对有功之人进行嘉奖,对受牵连的无辜之人进行安抚。朝堂之上,各位爱卿各司其职,切莫再滋生事端。”
金銮殿内,阳光依旧明亮,大臣们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各自心中有了底。
景盛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缓缓开口。
“此次捉拿叛贼的功臣,便是顾景煜和上官婉儿,也多亏了他们二人,朕才没有遭遇不测。”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什么,煜王爷和煜王妃不是说已经去世了吗?怎么又活了?”
“哎呀,你还不明白啊,皇上如此宠爱煜王爷,如果煜王爷真的出了事情,又怎么可能迟迟不发丧。”
“就是,看来煜王爷和煜王妃早就有所察觉,这才和皇上演了一出戏,不过也是没有想到李尚书居然这么大逆不道。”
在人群之中,江南和柳铭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神色。
此前,上官婉儿已经通过飞鸽传书向他们说明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可毕竟没有亲眼见到人,在心里难免还是有些担心。如今听皇上在朝堂之上亲口证实,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江南微微露出笑容,轻声对柳铭说。
“这下可好了,婉儿没事就好。”
柳铭点头回应,“是啊,之前那些日子可真是担心坏了,还好一切都顺利。”
此时,景盛帝再次发声,洪亮的声音压过了朝堂上的嘈杂。
“此次顾景煜和上官婉儿为朝廷立下大功,朕自会重重有赏。他们深入险境,与叛贼斗智斗勇,其忠诚和智慧,值得各位爱卿学习。”
顾逸上前一步,拱手一礼,“皇上圣明,煜王爷和煜王妃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次立下如此大功,实乃我朝之幸。臣提议,应大张旗鼓地嘉奖他们,以彰显皇上的恩威。”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响应。
“臣等附议。”
景盛帝露出满意的神色,点头说道:“嗯,此事朕自会安排,李公公。”
李公公立马心领神会,拿出圣旨开始宣读。
李公公微微欠身,立马心领神会,脸上挂着那招牌式的和善笑容,双手迅速从怀中掏出圣旨,展开后,声音尖锐而清晰地开始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官婉儿蕙质兰心,有勇有谋,在此次围剿叛贼中英勇护驾,其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在云栖县中,不惧艰险,一心救治百姓,尽显仁德风范。特赏赐黄金百两,绫罗绸缎两千匹,赐山庄一座,另赐丹书铁券,钦此。”
那一字一句在金銮殿内清晰回荡,大臣们听着这丰厚的赏赐,不禁微微动容。
李公公读完圣旨,微微抬起头,扫视着众人。
众大臣反应迅速,齐声高呼。
“皇上英明!”
声音整齐而洪亮,在殿内久久回响。
景盛帝坐在龙椅上,微微颔首,对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接着,他不着痕迹地对李公公使了一个眼色。
李公公那眯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立刻又从一旁拿出一份圣旨,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大皇子顾景州接旨。”
顾景州面色沉静,眼神中透着沉稳与庄重,听到旨意后,立马双膝跪地,低头接旨。
李公公展开圣旨,语气更加激昂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顾景州在暂代朝政期间,勤勉有加,处理的事情深得朕心。其智慧谋略,理政之才,皆展现出皇家风范。特赐封为太子,入主太子府,望日后更加尽心辅佐朝廷,为我朝之昌盛鞠躬尽瘁。钦此。”
这道旨意宣读完毕,朝堂上瞬间安静了一瞬,紧接着便涌起一阵低声的议论。
但很快,大臣们便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顾景州沉稳地接过圣旨,缓缓起身,恭敬地说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定不负父皇所托,为我朝江山社稷尽心尽力。”
景盛帝看着顾景州,眼中满是期许。
“朕既封你为太子,日后便要更加用心。望你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这时,柳江南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恭喜皇上得此贤能太子,又有煜王爷和煜王妃这般忠勇之臣。如今叛乱已平,朝廷必将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