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54章 ) 星际途中的关键补给与检修(1 / 1)

“距离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还有5000万公里,全体注意,准备进行第三次能源补给与动力系统检修。”林轩坐在旗舰的指挥椅上,目光坚定地盯着面前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舰队的航行数据。

从太阳系出发以来,这已经是舰队在星际航行途中的第三次大规模维护行动了。

舰队缓缓靠近一颗富含氢元素的气态巨行星,这颗星球被一层浓厚的橙色云层所笼罩,强大的风暴在其表面肆虐,风速高达每小时数千公里。

“Rob1号,启动星际物质采集器,这次可得多储备些氢同位素,咱的核聚变反应堆就靠它们‘吃饱喝足’了!”林轩对身旁的智能机器人下达指令。

星际物质采集器缓缓展开,如同一只巨大的机械手臂,伸向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采集器利用强大的磁场,将氢原子和氢同位素——氘和氚,从行星大气中分离出来,并通过量子态压缩技术,将这些燃料压缩至高密度状态,然后储存到特制的磁悬浮燃料舱中。

这种磁悬浮燃料舱利用量子锁定原理,能够在零重力环境下稳定储存燃料,防止燃料泄漏和爆炸。

在进行能源补给的同时,维修机器人团队也开始对可控核聚变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反应堆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线圈,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出现了微弱的量子退相干现象,这可能会影响磁场的稳定性,进而降低核聚变反应的效率。

维修机器人穿着特制的防护服,进入反应堆内部,利用量子纳米探针,对超导磁体线圈进行逐一检测。它们发现,部分线圈的超导性能下降,是由于星际尘埃中的高能粒子撞击,导致线圈表面的原子结构发生了微小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轩指挥着维修机器人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受损的线圈表面重新镀上一层铌钛合金超导膜。这种超导膜利用约瑟夫森结效应,能够在极低的温度下实现零电阻导电,从而恢复超导磁体线圈的性能。

在操作过程中,维修机器人必须精确控制原子的沉积速率和厚度,以确保超导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除了超导磁体线圈,反应堆的第一壁材料也受到了中子辐照的损伤。第一壁是直接面对高温等离子体的部件,承受着巨大的热负荷和中子轰击。

维修机器人团队采用量子点强化技术,将纳米级的量子点注入第一壁材料中。这些量子点能够捕获中子,通过量子隧穿效应,将中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不仅修复了材料的损伤,还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

在整个检修过程中,量子之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较为出色的运算能力,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测反应堆的各项参数,为维修机器人团队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操作指导。

同时,量子之芯还通过量子纠缠通讯技术,与舰队的其他战舰上的维修机器人团队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整个检修行动的协调和安全。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紧张工作,能源补给和动力系统检修终于完成。“所有系统检查完毕,运行正常。核聚变反应堆功率提升至100%,准备继续航行!”Rob1号向林轩报告。

随着舰队再次启动,核聚变引擎喷射出明亮的等离子尾焰,在宇宙的黑暗幕布上划出一道璀璨的光痕。然而,这趟进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之前的最后航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

舰队航行在星际空间的“暗河”中,不断遭遇高能宇宙射线暴的冲击。量子之芯实时监测着外部环境,当量子之芯检测到高能宇宙射线强度突破安全阈值的瞬间,旗舰指挥舱内警报声骤然响起。

“启动纳米护甲频率调制协议!”林轩话音未落,整支舰队的纳米护甲表面泛起细密的银蓝色电磁波纹。

在这场持续48小时的射线暴中,舰队宛如置身于密集的光子暴雨中。每当射线击中护甲,便会激起一圈圈淡紫色的光晕,那是能量转换时产生的虚粒子对湮灭现象。

量子之芯以每秒\\(10^{18}\\)次的运算速度实时调整着护甲频率,如同一位宇宙琴师在拨动着看不见的量子琴弦,将致命的射线洪流化解成无害的能量涟漪。

在穿越“冥河之纱”星际尘埃带时,舰队遭遇了极大的挑战。这些携带诡异电磁电荷的尘埃颗粒,如同被赋予生命的宇宙飞蝗,以极高的速度不断撞击着飞船外壳。

每一次撞击都在纳米装甲上激起刺目的电火花,仿佛无数微型超新星在船体外接连爆发。

林轩当机立断:“启动等离子气幕防御系统!把周边氢气电离到第7激发态!”随着指令下达,飞船四周瞬间亮起幽蓝的等离子光环,宛如给舰队披上一层流动的电磁铠甲。

当带电尘埃颗粒接近这层由千万度高温等离子体构成的屏障时,其表面电荷如同投入沸水中的冰块,在剧烈的电磁交互中被迅速中和。失去电荷驱动的尘埃速度骤减,却仍凭借惯性形成一道密集的“尘埃弹幕”,在飞船周围划出危险的螺旋轨迹。

更糟糕的是,这些尘埃带产生的局部引力异常,竟使舰队整体航向发生了0.3度的偏移。“量子之芯!启动引力补偿矩阵,用自旋力矩进行三阶修正!”林轩的电子语音难得变得急促。

量子之芯即刻调动飞船上可控核聚变技术引擎,通过精确控制喷射角度和推力,利用角动量守恒原理缓慢调整航向。

在持续72小时的修正过程中,舰队如同在宇宙飓风中艰难转向的巨轮,既要抵御尘埃的持续冲击,又要对抗引力乱流的干扰。

最终,量子之芯发出“航线修正完成”的提示音,林轩看着重新与预定航线重合的导航界面,机械手指轻轻敲击控制台:“好家伙,这趟太空流浪差点翻了船!看来以后得给这防御系统加个‘防尘罩2.0’版本!”

航行途中,林轩经常独自一人来到观测舱,凝视着舷窗外缓缓流淌的星云。那些绚丽的气体云团,时而幻化成巨兽的形态,时而又消散成柔和的光晕。

“量子之芯,你说宇宙这么大,这些美景有没有观众呢?”他喃喃自语道。量子之芯立刻调取数据库:“根据费米悖论的最新研究模型,在半径50光年范围内,理论上应存在……”

“得嘞得嘞,少跟我拽公式。”林轩打断道,“咱这不就是来找答案的嘛!”

在漫长的航行中,Rob1号和它的智能机器人团队也没有闲着。它们利用这段时间,对飞船上的设备进行二次校验。

时间在星尘的低语中悄然流逝,当舰队的探测器终于捕捉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特有的引力波信号时,263年的漫长等待,无数次的艰难险阻,终于即将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