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赌不赌(1 / 1)

“玉珍?你这是去哪?”

“孟姐,我找着房子了,离食堂不远,旁边还有学校。”

郑玉珍才呆了几天,整个人自信了不少,脸上的淤青结痂好了大半,人也吃胖了一些。

大凤儿不舍得走,有丫蛋儿一起玩,每天还能吃香喷喷的饭菜。

二凤儿岁数小,啥也不知道,只以为要出去玩。

孟月仙拿过她的小包,“二姐,你厨房里翻翻。”

孟春桃打开门进屋,见饭桌上摆着几个大口袋。

红梅站在餐桌边,“我说不着急走,她不干,装了东西也不拿。”

孟春桃把东西一拎,走出来交到孟月仙手上。

“走吧,我送你们。”

“你也累一天了,我们坐公交车。”

“公交车都停了,你打算带着两个走过去?”

不等郑玉珍说话,孟月仙直接按了电梯。

郑玉珍指路,孟月仙只管在月色下骑车。

最后来到一处偏远的棚户区。

比上步村还差。

房子都是低矮的铁皮屋,跟陈启原来租房的地方有些像。

孟月仙皱皱眉,“这安全吗?”

郑玉珍两手提着东西,大凤儿牵着二凤儿紧紧贴着她。

“没事,这地方看着差,但是也不乱,旁边就是派出所。”

在黑沉沉的巷子里,郑玉珍在前面领路,孟月仙牵过大凤儿二凤儿的手跟在后头。

到了一处歪斜的铁皮房,郑玉珍放下手里的东西,掏出钥匙开门。

咔嗒——

墙上垂落的灯线拽出声响,昏黄的小灯照亮家徒四壁的房间。

只有一张双人床,靠墙有一张低矮的小桌,两个瘸腿的木凳,这就是全部家当。

孟月仙想抱着孩子立马转身,可还是忍住。

“玉珍,钱不够花?”

在接来玉珍的第一天,孟月仙就给了她三百元钱,说是预支的工资。

郑玉珍几乎没动过,找到这处房子,一个月才10元钱,一月一交,没有押金。

“就花了10元,租了这处房子。”

“你受苦我不管,孩子怎么办?”

郑玉珍整理红梅给准备的被褥床单,铺在床上。

“我要攒钱给孩子交学费,手里的钱先省着花,等我攒多了就搬。”

孟月仙放下二凤儿,掏出包里的营业额,从里面拿出五百放在窗台上。

“那我先回去了,你们早点休息。”

郑玉珍转身要送,孟月仙早就走了老远。

大凤儿把窗台上的钱拿下递给郑玉珍。

“大奶奶给的。”

郑玉珍捏着手里的钱五味杂陈,“大凤儿明天要上学了,高兴不?”

“高兴,只要跟妈妈二凤儿在一起就高兴。”

二凤儿早就脱鞋爬上了床,在被褥上打滚。

“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再搬家就住好地方。”郑玉珍长舒一口气,只要离开那个男人,住哪都是好地方。

孟月仙走在黑暗的巷子里,心口堵得烦闷。

她知道郑玉珍不想死了,想活。

可她并没有因为别人给的帮助就心安理得。

为什么这样的女人要碰上那样的渣渣?

女人拼命给自己的伤口止血,而男人只会撒盐。

她走了一路,就这么在心里把计划提前。

等她到家,心里的计划已经拟订得七七八八。

接下来的日子,食堂里增加的人手足够,孟月仙终于可以脱身,招聘并没有停止,她让这些新来的女人轮岗,时间轻松不说,也不累,按小时算工钱。

她在深市的各个热闹的街市穿梭,时而又跟自己合作的菜农回到田间地头。

就连供肉的招娣家,她也专门跑了一趟。

招娣家在市边的县份上,在家后院圈出一大块地方,盖着一片猪圈。

“招娣,你要不再扩大点规模?”

招娣吓了一跳,“孟老板~你可别吓我!”

孟月仙看着猪栏里几头胖乎乎的小猪仔拱着食槽里的野菜,吃得直哼哼,“我要开连锁店,所以你这几头根本不够我卖的。”

“连锁店?”

这本来也是孟月仙的计划,如果老街没被冲毁,可能她现在早就越开越多了。

“孟老板,你这是真挣上钱了,就是我手里钱不多……”

本来上次孟月仙让她多抓几头,她就真的抓了几头回来,把家里的那点存款都拿了出来。

她男人劈头盖脸地臭骂她好几天。

幸亏后面孟月仙定肉稳定,结钱又快,男人这才消停。

“我借你,需要多少你报数。”

招娣有些犹豫,这个风险实在太大,养得多家里人都得跟着一起忙,公婆还好说,可要是亲戚朋友那就得给工资。

“我怕整这么大,万一……”

“万一赔钱?”

孟月仙说话直白,招娣有些支支吾吾。

“我说了,借你,赔了你就不用还我,挣了再还。”

招娣心地善良,“孟老板,会不会太冒险了?”

孟月仙把盯猪仔的目光转到招娣的脸上,脸上是自信的笑容,“那就跟我赌一把?”

“赌!”招娣就在这段日子,挣了不少钱,当然是托孟月仙的福,她愿意陪着这个老板赌一把。

上赌桌,孟月仙也不怕,她有自信跟底气。

试了两次自己的饺子,她已经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市场需求。

搞定了稳定的后方,孟月仙开始带着二姐跟妮子一家家去看自己找的几家门面。

一开始步子不敢跨太大,想着根据人手开店。

先开上三家,后面再慢慢拓展。

经过三人的共同商议,就定在了同一区域,送货省事,方便管理。

挨个签了合同,开始简单装修,三家门店都装得一模一样,门头上都是大大的四个字,双喜水饺。

连锁店是孟月仙一直梦寐以求的,她想把自己的店开满深市。

本身饺子平价,成本低利润高,复制容易,不像是炒菜馆,品控难以掌握,毕竟不同厨师的做菜口味都有不同,饺子就不一样,只要馅料配比跟原材料相同,基本没有差异,这就是后世北方人的饺子馆开遍全球的原因。

孟月仙虽然大字不识,但是那些刻在脑子里别人的成功方式,还是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三家饺子馆如火如荼装修,妮子跟二姐都在外奔波,操心装修跟采购,孟月仙却是被陈启一个电话,叫到了回收站。

等她赶到回收站,一堆堆的村民把回收站的大门堵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