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苦度饥荒(1 / 1)

爱恨无情 金沙沄 2339 字 7小时前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整个龙门乡古城坪村都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着,仿佛时间都被这严寒冻结了。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天地间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杂色,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而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有一座古老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红三十军指挥部所在的袁家院子。这座院子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建造,由三个四合院组成,总面积达 2660 平方米。平日里,它显得古朴而庄重,承载着红军的使命与希望。

院子前,有一棵巨大的楠木树傲然挺立。它的树干粗壮,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枝干向四周伸展,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院子遮挡着阳光和风雨。这棵楠木树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总司令、总指挥、总政委、李政委等领导的马匹经常被拴在这株金丝楠树下。这些战马们或悠闲地吃草,或偶尔发出几声嘶鸣,为这宁静的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气。它们似乎也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时刻准备着跟随主人冲锋陷阵。

李政委的马,那匹忠诚而坚韧的战马,在这里度过了它漫长的一生。它陪伴着李政委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艰难险阻,见证了红军的辉煌与荣耀。然而,岁月无情,马的生命终究有限,最终它在这片土地上老去,永远地安息于树下。马的离去,仿佛带走了一段光辉的记忆,也让这棵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传说着,有一天,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突然间,一道闪电划破天际,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仿佛是上天在为这匹逝去的战马送行。

令人惊奇的是,这道闪电竟然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树中央的树枝,将其打断。而更奇异的是,这一击仿佛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竟然将古树打成了一个马头龙尾的形状。马头向北,龙尾向南,仿佛是这匹战马在死后仍然守护着这片土地,庇佑着红军的事业。

从此以后,这棵树便被人们称为“龙马树”。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见证着红军在这里的点点滴滴。然而,此时的红军指挥部,早已失去了早先攻打青龙场时的那种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气氛。

曾经的激昂与奋进,如今已被一片压抑和沉重所取代。红军战士们的脸上不再有往日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和忧虑。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让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而眼前的局势更是让他们感到前途未卜。

走进指挥部,一股寒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屋内异常冷清,没有丝毫烟火的气息,就像一座被遗弃的空宅,静得让人有些害怕。

墙角处,几只破旧的锅碗瓢盆随意地摆放在那里,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这里的寂寥与冷清。尽管门窗上还贴着欢度新年的春联,那鲜艳的红色在这冰天雪地中显得格外刺眼,但却也愈发衬托出此刻的凄凉与萧瑟。

在这个饥荒的岁月里,食物成了最为珍贵的东西。厨房里,战士们正用仅有的一点粮食煮粥,那锅中的粥汤异常稀薄,甚至能清楚地看到米粒在水中翻滚。他们小心翼翼地搅拌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那为数不多的米粒给洒出来。这锅粥,对于战士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饭食,更是他们在这艰难时刻的最后一丝希望。

然而,即使饿着肚子,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怨言。他们在寒风中站岗巡逻,那单薄的身影在雪地里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寒风如刀子般无情地割着他们的脸颊,他们的手脚早已被冻得麻木,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那是对使命的执着,对胜利的渴望。

每一个战士都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保卫指挥部、守护革命事业。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誉。尽管他们已经饥肠辘辘,但他们的决心和毅力却丝毫未减。

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干部们围坐在一起,面容憔悴,饥肠辘辘。然而,他们的讨论声却异常热烈,仿佛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和饥饿。

“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一位干部紧皱眉头,焦虑地说道,“粮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想办法解决。同时,我们的战略也需要重新调整,很多连队都断炊了。”

另一位干部无奈地叹了口气,回应道:“可是,这冰天雪地的,山里野菜都挖不到,又去哪里找粮食呢?周围的百姓也都在挨饿啊。”

正当众人陷入沉默时,总指挥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扫视着每一位干部,然后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同志们,我们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大,但我们是红军,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队伍。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想办法去克服。大家都去山里找找,应该有火棘果,那可是好东西,自汉代到三国再到抗元,包括白莲教、红灯教的兵士们,都靠火棘果充饥,度过了饥荒,所以被称为救军粮,现在肯定也能救我们红军的命。”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虽然眼前的道路崎岖不平,但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他的声音在屋内回荡,仿佛是一道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给大家带来了一丝鼓舞。这声音在每个人的耳边萦绕,让他们感到一种力量在心中涌动。

在院子里,几天未吃饭的总司令手拿一根红苕,一边慢嚼细咽,一边默默地望着那棵“龙马树”,它高大而挺拔,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总司令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仿佛那棵树能够与他对话,告诉他一些关于未来的秘密。他深知,这场巨大的饥荒不仅仅是对战士们身体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意志和信念的严峻挑战。红军队伍因为饥荒,不得不不断后撤,每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充满了艰难和痛苦。

然而,总司令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一团火焰。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这个难关。他想起了那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的坚韧和勇气是如此令人钦佩。他毅然带着战士向山上走去,找寻着灌木丛中的救命粮火棘果。

夜晚,寒风呼啸着吹过院子,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总司令部特务营的战士们紧紧裹着单薄的被子,蜷缩在冰冷的地面上入睡。他们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他们的心中却怀揣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胜利曙光的渴望。

在这寂静的夜晚,干部们还在挑灯夜战。他们围坐在简陋的桌前,继续商讨着应对饥荒的策略。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他们的眼神却依然坚定。王首芝躺在床板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与他躺睡一块的战友“夜猫子”更是睁开眼睛数羊羊: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

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与饥饿和困境的殊死搏斗,更是一次对生命和信念的严峻考验。在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生死存亡,他们绝对不能输,更输不起。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如轻纱般洒落在洁白的雪地上,给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温暖。然而,王首芝和夜猫子一队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短暂的美景所吸引,他们又迅速投入到新一天的坚守任务中。

战士们在厚厚的积雪中艰难地跋涉,巡逻着这片广袤的区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食物的角落。他们瞪大双眼,仔细搜索着周围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王首芝爬上路边的大树仔细张望,夜猫子则在路边石头下找寻线索。与此同时,干部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围坐在一起,继续深入讨论着战略战术,绞尽脑汁地寻找一条能够突破当前困境的道路。

尽管饥荒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们,但红军战士们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王首芝饿得难受,抱起竹筒水壶咕咕咕的喝水,夜猫子则制止他道:“不能那样喝,喝多了会水肿。要小口喝,每次少喝点。”说着也拿过自己的竹筒水示范起来。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眼前的重重困难,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

就在此时,一个重要的情报传来:小河对岸有敌军的一个粮库,而且守军人数不多。由于有一条小河作为天然屏障,加之河边树木林立,遮蔽着房屋,居然对岸看不见。必须站到背后山头上,借助望远镜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敌人以为隐蔽得天衣无缝,还是被火眼金睛的红军发现了。而且只要能悄悄地派遣几十个人过河,就有很大的机会成功弄回粮食。这个消息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战士们看到了一线生机。

王首芝经过两天的仔细观察后,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请求带领小分队去完成这个过河找粮的艰巨任务。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王首芝带领着小分队悄然来到了河边。站在河边,望着波涛汹涌的河水,王首芝深吸一口气,然后转头对队员们说:“我先过去看看对岸的情况,如果一切顺利,我会给你们信号,你们再跟上。”

队员们虽然有些担忧,但还是信任地点点头。王首芝转身,毫不犹豫地踏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寒冬腊月,河水寒冷异常,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但他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

终于,王首芝成功地抵达了对岸。然而,就在他刚刚踏上河岸的瞬间,对面的巡逻士兵似乎察觉到了异常。他们立刻警觉起来,开始四处张望。

尽管夜色朦胧,王首芝的身影在对岸的士兵眼中若隐若现,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开枪,而是端着枪,气势汹汹地朝王首芝冲了过来。显然,他们想要活捉这个“不速之客”。

面对敌人的逼近,王首芝并没有惊慌失措。他迅速侧身一滚,敏捷地躲进了河滩边的草丛中。敌人见状,不敢贸然冲进草丛,只能站在原地,对着草丛不断地开枪射击。

枪声如惊雷般迅速引起了敌人守粮队的注意,所有人都如饿虎扑食般围到了草丛边,妄图找出王首芝的身影,然而,谁能料到,王首芝犹如鬼魅一般,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敌人后方,端起一杆机枪,如狂风骤雨般朝着围在草丛边的敌人疯狂扫射。

敌人在猝不及防之下,阵脚瞬间大乱,仿佛被惊扰的蜂群,在昏暗如墨的环境中,只能如无头苍蝇般胡乱射击,甚至出现了自相残杀的惨状。王首芝却如狡兔一般,敏捷地躲在暗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犹如鬼魅般飘忽不定。他手中的手榴弹,就像是他的致命武器,每一次投掷都精准无比。凭借着灵活的周旋和果敢的决断,他竟然以一己之力,如秋风扫落叶般全歼了十多个敌人。河对岸的小分队成员还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地等待着王首芝的消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王首芝竟然如战神附体,孤身一人如入无人之境,全部消灭了这伙守粮的敌军。

经此一役,王首芝又多了一个如雷贯耳的绰号:“王大胆”。对岸小分队员闻讯如脱缰野马般迅速过河接应,运回来几十袋大米,犹如天降甘霖,真正解决了特务营断炊的燃眉之急。粮食的到来犹如一针强心剂,让红军战士们士气大振,大家纷纷如饿虎扑食般投入到搬运和分配粮食的工作中。

然而,敌军指挥所很快就发现了粮库被劫,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恼羞成怒的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支如狼似虎的精锐部队,如饿狼扑食般朝着红军指挥部所在的方向赶来,企图夺回粮食并消灭红军。

消息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团指挥部,干部们紧急商讨对策,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团长和政委却冷静如泰山,他们那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战局,心中已然有了破敌之策。两人商量了一阵,果断决定利用周围的地形设下天罗地网,给敌军来个迎头痛击。

战士们闻令而动,如离弦之箭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敌军必经之路上精心布置好了陷阱和火力点,只等敌军自投罗网。

当敌军踏入埋伏圈时,红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又如蛟龙出海,气势如虹地发起了攻击。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王首芝和他的小分队更是身先士卒,凭借着熟悉地形和成熟的战斗经验,他们如鱼得水,灵活地穿梭其中,给敌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迫使其灰溜溜的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