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风云人物(1 / 1)

苏念兮来到大堂就被杨掌柜叫了去,在掌柜口中得知,原来是大堂的食客闻到她出品的菜肴,又问到了他那里,不停的问他何时会上新菜肴。

掌柜不敢随意回答,只是说那些是三皇子点名要的山珍海味,就很凑巧,掌柜说对了一半。

食客见是这个原因,哪里还敢追问,只是换了其他的话题说。但是,掌柜倒是放在心上了,那些菜肴看着很昂贵,若是能放在品香楼售卖,必定火爆整个罗霄国。

“丫头,那些菜,你可有打算推出?”

苏念兮哪敢一口应下,她十分为难道:“杨叔,不是我不想,是做不到啊!那些菜肴都用到海里的海鲜,海鲜大多数一出海就会死,若是没有冰块保鲜,根本运不远。”

“原来是冰块的原因,确实得先解决冰块,才能考虑长途运送。”

杨掌柜听到海鲜需要这么精细的处理,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结束这个话题后,苏念兮前脚从后门离开,后脚那个做簸箕的老伯就找上品香楼了。

“小兄弟,我是集市做簸箕的,之前你们这有个姑娘在我这儿定做了20个簸箕,她说让我做好后就拿过来,你们就会知道的。”老伯一脸忐忑不安,害怕自己被那个姑娘耍了。

账房抬头看向老伯,回忆了一下,确实有这件事,和善的招呼着:“好像是有这么回事?阿福,你过来数一数簸箕。”

那个叫做阿福的伙计, 立马屁颠屁颠过来数数,不一会儿就数完了。

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个,账房同老伯确认是五文钱一个,数了100文钱交给老伯,老伯高兴的接过铜板,连连道谢好几声便离开了。

牛车和马车已经运货物回村,现在苏念兮和陈狗儿只能包车了。

最后花20文钱包了一辆牛车回浮云村,在镇子口她还见到了赶牛车的大爷。

停下唠嗑了一会儿,苏念兮得知自己已然成了红人,不仅是在浮云村,周围几条相邻的村子,她苏念兮榜上赫赫有名。

苏念兮无语扶额,无奈耸耸肩,自卖自夸道:“哈哈哈……要是我出名能震慑住那些不法之徒也算积了德,是好事一桩。”

没想到大爷很认同的点点头,说那些人就该有人治理。

还给苏念兮道喜说:“小丫头可真是出息哟!听说你和品香楼的生意做得很大呢?”

“没有那么夸张啦,全赖品香楼掌柜给面子,才能混个饱饭吃。”

聊了一会儿,苏念兮临走时特意说怕村里人没车回去,才没有包他的车,让大爷莫要误会喽。

大爷心领神会,脸上神情肉眼可见开朗了许多。

靠近浮云村时,看到其他村子有人在乡道走动,听到牛车声音,纷纷回头看,见到是传说中的风云人物,不由得停下脚步对着苏念兮交头接耳。

赶牛车的汉子感觉到了异样,浑身不自在的加快牛车离开的速度。

“念兮姐,那些人是不是在议论我们?”

“可能是吧!不管他们喽!嘴长在她们身上,把我讲成会吃人也没关系。”

“噗嗤~~哈哈哈!念兮姐,哪有你这样说自己的!”

陈狗儿听到念兮姐这样自损,没忍住一下笑了出声。

笑声冲淡了牛车上怪异的氛围,连赶车的汉子神情都放松了一点。

等赶车的汉子走近村西边见到一大群人在空地上忙碌,还暗叹:是谁家的大财主,如此阔绰的请人做工。

谁知苏念兮把他引到这些人群前面就停下了,不禁让汉子讶然。

紧接着,那群人中有一个中年人迎上来同小姑娘说话。

嘶!这些人居然是帮小姑娘做事的!她是什么人物呀?

“小姐,老奴想着您要起房子,大约是要清理出来地方,老奴请示过老爷夫人,就让人干活了。今日采买食材的钱财……”

管家还想继续同苏念兮禀报事情,苏念兮赶紧打断管家的话,“丰财叔,采买和安排的事,我就不过问了,您看着办就行。我听殿下说,您经验丰富,事情都能安排恰当,我就不干涉您的管理了,您那边若是有什么银钱不足和问题直接跟我说就行,账目你整理好,每个月给我过目一遍。”

管家暗叹眼前的姑娘聪慧过人,竟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还不会以权压人……他们怕是遇到好主子了!

想起今日回村的时候,那些被一起买来的下人拿到衣服后,眼里都是感动和震惊。不仅如此,老爷夫人中午还让他们起锅做了所有人的饭,早上采买了半扇猪,竟然都是做出来大家伙一块儿吃的。

他们哪里得到过这样的待遇?从前在府里吃的都是一日两顿稀饭,果腹都算不上,只有主子心情好,将剩饭剩菜赏赐下来,他们才得以尝一回肉味。

天知道他们中午的时候,手里端的都是满满的一碗白米饭!是白米饭啊!那可是有钱人才舍得顿顿吃的米粮,这家主子竟然就那样分给他们一个下人吃了。他们每人手里端着一碗白米饭,一份肉多菜少的大炖菜,有盐有油,有骨头汤……

老爷夫人还说,不饱就继续添饭添菜。

中午的时候,他们无一不例外是哭得稀里哗啦,和着泪水狼吞虎咽的吃了个肚子浑圆,吃得此生无憾。

村里帮工的汉子看苏家买的下人吃相夸张,吃饭的动作都斯文了不少,同时,他们心里无比庆幸自己没做错选择。

苏念兮告诉管家,这两日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做,让他们好好休息,两日后怕是忙得饭都来不及吃了。

然后,苏念兮从柿子娘口中得知,昨日被带回牢里的人都被当众打板子。

今日村长经过衙门时,发现看热闹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吃瓜群众得知如此大规模的刑罚是所为何事后,纷纷拍手叫好,还夸奖县令铁面无私、刚正不阿。

还说那些被打板子的村民惨叫连连,叫苦声不停。

苏念兮不置评价,那些人咎由自取可怪不了她。

难怪回来的时候,附近几条村的人看到她都指指点点,原来是一传十,十传百了。

她将此事翻篇后,找到做工的汉子,让他们帮忙通知婶子过来制作河粉,他们要恢复正常工作了。

而地里的紫苏,又让其中一部分汉子去检查有没有能救得回来的,有的就留下,没有就把田地清理出来,她再去找种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