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来自关内赤塬的关注(1 / 1)

赤塬根据地,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上,几孔简陋的窑洞就是中枢所在。

窑洞里,油灯的光晕勉强驱散昏暗,映照着几张饱经风霜却目光锐利的脸庞。

他们身上是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灰色军装,面前摊开的是一份份来自东北的情报,字迹潦草却信息惊人。

“同志们,关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黑风寨,还有那个叫林好的头领,都说说看法吧。”居中一位面容清癯的领导人手指敲了敲桌上的情报,声音沉稳。

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领导人仔细又看了一遍电报,推了推镜框,慢条斯理地开口:“这个林好,有点意思。”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成分很复杂,看起来像是个土匪头子,但行事作风又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路数。手段确实奇特,什么‘土豆坦克’、‘沼气弹’,闻所未闻。但有一点很明确,他是真心在打东岛人,而且打出了效果。河口镇那一仗,端掉了鬼子一个重要的后勤补给站,这在整个东北,甚至关内,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旁边一位身材魁梧、身上带着硝烟气息的将领接过话头,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河口镇的位置:“他们的战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土豆坦克’,拿土豆当装甲?‘沼气弹’,用那玩意儿熏人?听着像小孩子过家家,可他娘的还真管用!”

他咧了咧嘴,眼神里带着几分惊奇和赞赏:“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林好,脑子活,敢想敢干!更难得的是,他不是瞎搞,是懂得利用手头一切能利用的玩意儿,因地制宜,搞出了名堂!”

“军事上的胜利固然重要,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另一位负责组织工作的领导人语重心长地补充道,“根据孙明和赵峰同志断断续续传回来的零星报告,以及我们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情况,这个黑风寨在当地百姓中的声望非常高。他们打着反东岛的旗号,收拢了不少散兵游勇和活不下去的穷苦人,实实在在地在做事,保护了一方百姓。这与我们党建立反东岛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客观上是一致的。对于这样一支真心反东岛的地方武装,我们应该积极争取,而不是简单地排斥或者观望。”

窑洞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几位领导人交换着眼神,很快达成了共识。

“看来,光靠孙明和赵峰这两个刚接触不久的新同志,远远不够。”最初发言的领导人做出决断,“他们毕竟年轻,经验不足,也难以深入了解黑风寨的核心。我们必须派一个经验丰富、政治可靠的老同志,亲自去一趟,实地接触,彻底摸清这个黑风寨的底细。”

他加重了语气:“这个林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真实政治倾向是什么?黑风寨这股力量,我们能不能团结?有没有合作的基础,甚至将来吸纳进我们队伍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

任务的人选很快被提了出来——老周,周文。

这是一个在白区刀尖上行走了多年的老地下党员,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精通化装、侦察,尤其擅长做统战工作。为人沉稳机警,政治上绝对可靠。

组织上迅速为他拟定了一个掩护身份——从关内来东北贩卖皮货的商人,合情合理,不容易引起怀疑。

出发前夜,一位级别很高的首长亲自找老周谈话,窑洞里的油灯似乎都明亮了几分。

“老周同志,这次去东北的任务,非同小可啊。”首长拍了拍老周的肩膀,语重心长,“你的任务,首先是全面了解情况,搞清楚那个林好和他的黑风寨到底是怎么回事。其次,要尝试和他们建立正式的联系,宣传我党的反东岛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看看能不能把他们争取过来。”

“记住,”首长叮嘱道,“情况复杂,刚到那边,一切要灵活应变,安全第一,绝对不能暴露身份!我们的目标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反东岛力量,壮大反击侵略者的队伍!”

与此同时,赤塬根据地的秘密电台也开始忙碌起来,一道道加密指令发往冰天雪地的东北。

指示潜伏在东北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务必全力配合老周同志的行动,提供必要的掩护、情报支持和交通便利,确保他能够安全抵达黑风寨控制的区域,并顺利开展工作。

此刻的河口镇,林好正被一大堆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扩编队伍的训练、缴获物资的分配、河口镇的民政管理、对东岛军可能反扑的防御部署……他忙得脚不沾地,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日子过下去,怎么让基地更稳固。

对于“地下党”、“赤塬根据地”这些名词,他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穿越前模糊的历史碎片和影视剧印象上,压根不知道,遥远的黄土高坡上,已经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盯上了他,并且派出了一个经验老道的特使,正朝着他而来。

几天后,老周辞别了赤塬根据地的同志们,换上了一身灰扑扑的棉袍,戴上狗皮帽子,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裹,扮作一个饱经风霜的皮货商人模样。

他最后望了一眼赤塬根据地的方向,眼神坚定,然后毅然转身,汇入南来北往的人流,踏上了前往那个传说中风雪漫天、也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的东北大地的秘密征程。

这个神秘莫测、用土豆和沼气打跑了东岛人的黑风寨,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林好,又会是何等人物?老周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