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这浓浓的全是爱女之情(1 / 1)

陶华如和裴远山也都知道这些年乔家经了不少的变故,风雨飘摇,刚刚才缓了过来,内里估计事情也是不少。

不过家族的底蕴在那。

现在已经缓过劲来的乔家,既有老牌书香,又有政坛新贵,正是风光无限。

乔应怀听罢陶华如转述的老爷子的意思,点头赞同,“好,我们明天先带着孩子们回去看看。”

大家又喝了一盏茶,聊了一会儿,逗着可爱的煊煊笑闹了一阵。

看看天色已晚,裴远山他们也该告辞了。

“我们就先回去了,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聚。”

陶华如还真是很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温馨又舒适,聊起天来话题也多。

“简呈,把东西给你爸爸妈妈搬到车上去吧。”

连正瑛给他们又收拾了一箱的海鲜。

乔安喜东西没少拿出来,午休的时候又偷偷拿了一些出来,就是准备着让陶华如他们带走的。

这些东西今天都是经了连正瑛之手,没让张姨开箱收拾。

所以她也完全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有些什么,只知道东西不少。

陶华如闻到了海鲜的腥气,“海鲜呀?”

“这次的海鲜不少,你们带些回去尝尝,冷藏放几天没问题,正好赶上过年吃,不吃就先冻起来。”连正瑛笑道。

“那就谢谢了。”陶华如没有推脱,高高兴兴地收下。

“老裴,给。”

乔应怀也拿出来两个小布袋子,给了裴远山夫妇一人一个。

这是他之前承诺要给裴远山刻的印章。

回到京城,他可是很用心地刻了两个,他们夫妇二人一人一个。

“什么呀?”

裴远山笑呵呵地打开袋子,瞬即眼睛都亮了起来,嘴角咧开得更大了。

“哈哈,老乔,谢谢了。”

他拿出里面刻得精美绝伦的印章,端详片刻,越看越喜欢。

“怎么样,老裴,我可没有食言,可满意?”乔应怀笑呵呵地看着。

“满意,满意极了。”裴远山拿着印章爱不释手。

陶华如打开给她的袋子,里面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印章,比起裴远山那个,要更加的秀气温润。

“真漂亮啊。”陶华如拿在手里赞叹不已,非常的喜欢。

两口子拿着印章都是心满意足,而且他们也都看出来,印章的用料都是上上等的品质。

更不用说雕工的精美。

小心地收好印章,他们是真的得走了,两人自然是又和煊煊依依不舍了一番。

乔应怀抱着煊煊,一大家子把裴远山和陶华如送到门口。

“宝宝,玩两天就赶紧回家,爷爷奶奶等着你啊。”陶华如不舍地拉了拉煊煊的小手。

“回。”煊煊响亮地蹦了一个字。

大家一下哈哈笑了起来。

陶华如笑着刮了刮他的小鼻子,“真是小人精,那爷爷奶奶走了啊,宝宝再见。”

转身和裴远山一起上了车,朝着车窗外挥手再见,煊煊也朝着他们挥动自己的小手。

一家子回到屋里,没有在一楼过多地停留,直接都往二楼上去。

张姨在一楼收拾打扫,她的房间也在一楼。

乔应怀和连正瑛都是非常注重隐私的人,到了休息的时间,张姨是不会再往二楼去的了。

乔应怀抱着煊煊,和连正瑛一起带着女儿女婿去了二楼的书房。

书房很大,里面还有一圈沙发,木地板上也铺有一块厚厚大大的地毯。

一进屋里,看见地毯煊煊就挣扎着过去。

乔安喜从空间里摸出来两个大布偶放到地毯上让他抱着玩。

乔应怀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出去。

他给乔家老宅那边打了个电话,告知那边他们明天带着女儿一家过去。

依稀听到那边似乎还挺激动。

不过乔应怀没有多聊,很快就挂了电话。

“老爸,你这书房还挺不错。”

乔安喜在几个书架前溜达了一下,各类书籍不少。

墙上还挂了一幅字,一看就是出自乔应怀之手,大气磅礴还透着点飘逸。

窗边还挂着一个大大的贝壳风铃,隔着厚实的窗帘几乎是纹丝不动。

有面墙上还有几幅乔安喜做的贝壳图画。

书桌上,书架上都是女儿一家的照片。

这浓浓的全是爱女之情。

其实一楼大厅也没少乔安喜一家的痕迹,只不过大厅太大,不像书房这样明显。

看着这些照片和图画,乔安喜笑了起来,“老爸,差点忘了,我还给你带了不少的活过来。”

“什么呀?”正在泡茶的乔应怀笑着问。

“哈哈,给你带了好多的边角料过来,慢慢给我做东西吧。”乔安喜止不住地笑。

“小意思。”乔应怀呵呵笑,“别转了,过来坐好。”

乔安喜走了过去,挨着裴简呈坐下,裴简呈伸手给她捋了捋头发。

“太晚了,别喝茶了,喝点奶好吗?”裴简呈低声问。

“好。”

乔安喜乖乖点头,从空间里给自己热了一盒奶,再给煊煊把他的小奶瓶也拿出来给他。

煊煊接过奶瓶喝了两口,放下又接着玩他的。

乔应怀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和连正瑛一起说起乔家那边的情况。

乔家的大概情况乔安喜和裴简呈也是都知道的。

近代他们中有一大部分是走了仕途从了政。

只有乔应怀他们这一脉是一直在做学问,还是以诗书传家。

但是他们这一支人丁上比较凋落。

乔应怀的父亲是独生子,乔应怀也是独生子。

而到了乔应怀这一代,除了早年连正瑛生下的那个据说的死胎,再也不见了动静。

现在老宅那边,是一分为二的两户。

另一户就是乔应怀爷爷的亲兄弟,他们家倒是人丁非常的兴旺。

现在当家的是乔应怀的堂大伯。

他们那一支主要走了仕途,但是他们和乔应怀这边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他们书香门第,清贵人家的根本在乔应怀他们这一脉。

他们的分工也很明确,一个争取权力护佑家族,一个专心学问提升家族地位。

乔应怀的父亲以前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学大师。

他是很大年龄才有了乔应怀,运动一起,他的身体根本就经不住迫害,很快就撒手人寰。

悲痛欲绝的妻子也跟着他走了。

乔家整个家族当时都是受到了影响。

最先是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受到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