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被举报了(1 / 1)

“同志,他们真不是什么投机分子,卖给雨伞厂的东西都是他们去赶海捡的……”

“现在有人举报,我们就得查清楚,不是光靠你说几句话就能揭过去的,你现在要做的是配合我们工作,带我们去找冯玉芬。”

来人的态度不算好,蒲勇华却也只能点头哈腰,不停地说“是”……

“勇华伯。”

这时,宋海建主动上前打招呼。

虽然刚才他只听见了只言片语,但也猜到了,这些人是来找自己的。

对于这种情况,宋海建早有预料。

所以这一刻他丝毫不慌张。

蒲勇华这才注意到,他们要找的一家子就在身后。

于是蒲勇华对几个民兵同志介绍道:“那个就是冯玉芬,这是她大儿子宋海建。”

当他们的视线转到冯玉芬身上时,后者的神情明显紧张了。

“冯玉芬,有人举报你投机倒把,我们是来调查情况的。”

这话一出,冯玉芬心跳都停了几秒。

她慌张的目光下意识投向儿子,下一秒,想到自己不能把儿子牵连进来,她又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勇敢地直视着对方的眼睛。

“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冯玉芬声音有些颤抖。

但她语气很坚定,再次说:“我没有投机倒把。”

“有没有不是你说了算,你只需要把你做的事如实交代。”为首的民兵队长表情严肃,态度强硬。

这时,刚结束和大队长悄悄话的宋海建出声了。

“各位民兵同志,大队长说你们是为了雨伞厂的事情而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是被别人误导了。”

宋海建一说话,民兵队长就皱眉看了过来。

“小弟弟,这话怎么说?”

宋海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跟上,“你们跟我回家,我拿证据给你们看。”

说着,又冲呆站在原地的母亲喊:“妈,把大队给你开的证明拿给民兵同志看,他们就知道是冤枉你了。”

证明?

冯玉芬大脑一片空白,回忆了十几秒,才想起来。

“哦,对对对!瞧我这记性!”

冯玉芬心里一喜,赶忙推着推车回家。

到家后,冯玉芬进屋拿证明,宋海建热情地招待民兵同志们,又是端凳子又是倒水的。

几个民兵看看这新修的房子,有人直接出言质问:“你们不是投机倒把的话,孤儿寡母的怎么修得起新房子?”

宋海建不慌不忙地道:“民兵同志,你们又不了解我家的情况,怎么张嘴就来呢?我家可是三代贫农,家里都是些规规矩矩的本分人,你这态度对我们农民子弟,我想伟人知道了也会痛心的吧!”

这帮民兵和外面那些红小兵一样,都是欺软怕硬的,只要自己底子不虚,千万别低声下气的,那样反倒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你有理也要胡搅蛮缠地让你脱一层皮。

但也不能太过分,真把人得罪了,平白无故给自己树敌。

因此说完这番话后,宋海建忽地情绪低落:“我爸走后,我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吃了很多苦,这房子是我们拼命争取,才从我爷奶那里弄来的,这些村里人都可以为我们家作证。”

“同志啊,你们也真是的,到底谁找你们举报的,都跟你们说了什么啊?”

蒲勇华也开腔了,一脸的不满。

“明知道人家是孤儿寡母,还随意给人扣帽子,这不是作孽嘛!”

看到两人的反应,民兵队长急忙打圆场。

“不好意思啊老乡,我这个队员是新来的,他年轻气盛,但人不坏,只是看不惯有人做违法的事。小弟弟,我代他向你们道歉。”

宋海建见好就收,又重新摆出了笑脸:“没事的,你们也是为了人民群众好嘛!我虽然才十一岁,可道理我是懂的,你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彼此都给了台阶下,现场的气氛顿时从严肃凝重,变为了轻松和谐。

等冯玉芬拿着那张盖了大队章的薄纸,还有几张收据出来,民兵队长接过来仔细查看。

只见上面写着,冯玉芬代表海洋大队为雨伞厂食堂供货,和大队部是二八分账,大队二,冯玉芬八。

那些收据,则是证明大队哪天收到了冯玉芬多少分账的钱。

——这些东西,自然是宋海建后面补办的。

毕竟,虽然上面不禁止老乡出售农产品,但是一般只允许卖给供销社,除此之外所有的交易,都很有可能被执法人员打击。

这块属于灰色地带,若没人举报那就没事,反之就一定会被惩处。

大队长心善,宋海建母子待人又真诚,还有宋福祥那层关系在,所以大队部的干部们都愿意帮他这个忙。

当然,也不是白帮忙的。

冯玉芬这钱是实打实交到大队的,也就是说,大队只要开了这个证明,就能白白多一笔收入,这也算是为集体做贡献了。

民兵队长看过后,只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给冯玉芬个人八成的分账?”

这是问的大队长。

蒲勇华定了定神,用事先商量好的借口回答。

“是这样的,这个买卖是海建那孩子,通过和雨伞厂一个工人的关系搭上的,加上他家是大队的困难家庭,因此大队决定把这个事情交给他们家。”

“你也知道,我们大队的捕鱼队平时忙着出海、给供销社送货,实在没有人手来弄这点生蚝。”

“既然生蚝都是他们母子去捡的,那肯定不能让人家白白出力啊,我们大队又不是地主老财,不能干那种压榨穷苦人民的事!于是,就有了这二八分账。”

蒲勇华第一次干这样的事儿,心里多少是有点紧张的,导致他发挥还不如平时好呢。

可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民兵队长只是执行公务,也不想针对一家孤儿寡母,便点了点头。

“情况我们都了解了,最后就是麻烦你们提供下雨伞厂那位中间人的信息,如果我们在对方那里核查的情况,和你们说的没有出入,那你们就没事了。”

宋海建并不迟疑:“他叫杨爱民。”

拿到信息的民兵同志们很快就离去。

人一走,蒲勇华就担忧地问:“海建,你确定那个杨爱民同志,会替你圆谎吗?”

宋海建却是摇了摇头。

这下,蒲勇华和冯玉芬心里一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