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风波(1 / 1)

经过这一系列风波,凌风在宫中行事愈发沉稳低调,但他的威望却在侍卫们心中与日俱增。其他侍卫们看到凌风面对重重阴谋仍能坚守正义,成功化解危机,对他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纷纷以他为榜样,整个侍卫营的风气也因此焕然一新,大家更加团结一心,勤于训练。

然而,宫廷的风云变幻总是出人意料。随着凌风在宫中地位的逐渐稳固,一些朝中大臣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其中,吏部侍郎周显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他看出凌风深受皇上信任,认为若能将凌风拉拢到自己这边,必能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增添助力。

周显先是派人暗中观察凌风的喜好和日常行踪,得知凌风对兵法谋略极为痴迷后,便心生一计。他命人精心搜罗了许多世间罕见的兵书古籍,装裱得极为精美。而后,周显找了个机会,亲自带着这些珍贵的书籍来到侍卫营,指名要见凌风。

凌风得知吏部侍郎来访,心中虽疑惑,但还是以礼相迎。周显见到凌风后,满脸堆笑,说道:“凌统领,久闻你武艺高强,且对兵法颇有见解,老夫对此也甚为喜爱,今日特来与你交流一二,还带了些自认为不错的兵书,望你莫要嫌弃。”说着,便示意下人将那一堆兵书抬了进来。

凌风看着这一堆珍贵的兵书,心中明白周显此举定有深意。他不动声色地谢过周显,说道:“周大人厚爱,凌某感激不尽。只是无功不受禄,如此厚礼,凌某实在不敢收下。”周显见状,哈哈一笑,说道:“凌统领不必如此见外,这些不过是些书籍罢了,你我同朝为官,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实属正常。”

凌风心中警惕,深知不能轻易与朝中大臣有过多牵扯,否则定会陷入无尽的纷争。他再次婉拒道:“周大人美意,凌某心领了。只是宫中规矩森严,凌某身为侍卫统领,更应以身作则,不敢随意收受他人财物。还望周大人谅解。”周显见凌风如此坚决,心中虽有些不悦,但仍未放弃,又与凌风寒暄了几句,才带着人离去。

周显走后,凌风深知此事并未就此平息。他明白,像周显这样的大臣,不达目的往往不会轻易罢休。果然,没过几日,宫中便传出一些对凌风不利的流言蜚语。有人说凌风自恃皇上宠信,傲慢无礼,对朝中大臣不敬;还有人说凌风暗中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这些流言越传越邪乎,渐渐传入了皇上的耳中。

皇上听闻这些传言后,心中不免起了疑。他虽信任凌风,但也不得不慎重对待这些流言。于是,皇上召凌风进宫问话。凌风跪在皇上面前,看到皇上脸色阴沉,心中已然明白几分。他叩首说道:“皇上,近日宫中流传的那些关于微臣的流言,皆是无稽之谈,微臣对皇上忠心耿耿,绝无任何不轨之心。”

皇上看着凌风,说道:“凌风,朕一向看重你,可如今这些流言甚嚣尘上,朕不得不加以重视。你且说说,究竟是何人在背后造谣生事?”凌风思索片刻后,将周显之前来拉拢他,以及他拒绝周显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皇上。皇上听后,微微皱眉,心中对周显的行为颇为不满。但皇上并未立刻发作,他深知朝中大臣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需谨慎处理。

皇上对凌风说道:“凌风,朕暂且相信你。但你日后行事,还需更加小心谨慎。至于此事,朕自会派人暗中调查。若真如你所说,朕定不会轻饶那些造谣生事之人。”凌风谢恩后,退了出去。

凌风回到侍卫营后,心中忧虑重重。他深知,此次虽向皇上解释清楚,但周显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日后还不知会使出什么手段来对付他。而另一边,周显得知凌风在皇上面前将事情和盘托出,心中恼羞成怒。他决定孤注一掷,联合其他几位与他交好且对凌风心怀不满的大臣,一起在皇上面前弹劾凌风。

几日后,早朝之上,周显带头,几位大臣纷纷出列,向皇上弹劾凌风。他们罗列了诸多罪名,从傲慢无礼到结党营私,甚至还说凌风暗中与宫外势力勾结,意图谋反。皇上听着大臣们的弹劾,脸色愈发难看。凌风跪在殿下,心中悲愤交加,他大声说道:“皇上,这些罪名皆是他们凭空捏造,微臣冤枉!”

皇上看着凌风,又看着弹劾他的大臣们,心中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觉得凌风一直以来忠诚可靠,不像是会做出这些事的人;另一方面,多位大臣联名弹劾,又让他不得不重视。最终,皇上决定暂时将凌风革职查办,命人将他关押在狱中,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定夺。

凌风被押入大牢后,心中满是不甘。他知道自己是被人陷害,但却无力辩解。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凌风回想起自己在宫中的点点滴滴,从初入宫廷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含冤入狱,心中五味杂陈。而他的妹妹凌霜得知哥哥被革职入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想要为哥哥伸冤……

凌霜先是去求见了一些与哥哥相识且为人正直的侍卫,希望他们能为哥哥作证。这些侍卫们虽有心帮忙,但无奈人微言轻,在朝中大臣们的联合施压下,他们的话根本无人理会。凌霜又想到了哥哥在宫中的一些朋友,可这些人在周显等人的威胁下,也不敢轻易为凌风说话。

凌霜并未放弃,她决定冒险进宫,面见皇上,为哥哥诉说冤情。她乔装打扮成宫女的模样,混进了宫中。然而,皇宫守卫森严,她刚走到御花园附近,就被巡逻的侍卫发现了。侍卫们将她团团围住,喝问道:“你是何人?为何擅自闯入宫中?”凌霜心中害怕,但想到哥哥还在狱中受苦,她鼓起勇气说道:“各位大哥,我是凌风的妹妹凌霜,我有重要的事情要面见皇上,为我哥哥伸冤,还望各位大哥通融通融。”

侍卫们听说是凌风的妹妹,心中不免有些同情,但宫规森严,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就在这时,恰好瑶妹路过。瑶妹听闻了凌风被革职入狱的事情,心中也在为凌风担忧。她看到凌霜,心中一动,便上前询问情况。凌霜将哥哥被陷害的经过以及自己想要面见皇上伸冤的想法告诉了瑶妹。

瑶妹听后,决定帮助凌霜。她深知直接面见皇上并非易事,于是便先将凌霜带到自己的寝宫,让她暂时躲避起来。而后,瑶妹开始谋划如何让皇上听到凌霜的申诉。瑶妹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决定在皇上前来她寝宫的时候,让凌霜趁机向皇上诉说冤情……

终于,在瑶妹的精心安排下,皇上来到了她的寝宫。瑶妹先是与皇上谈论了一些宫中琐事,然后找准时机,说道:“皇上,今日臣妾这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是凌风的妹妹凌霜。凌霜说她哥哥是被冤枉的,有重要的事情想向皇上申诉,还望皇上能听一听。”皇上听后,心中有些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示意让凌霜进来。

凌霜战战兢兢地走进殿内,跪在皇上面前,将哥哥被周显等人陷害的详细经过,包括周显如何拉拢哥哥不成,又如何造谣生事,联合大臣们弹劾哥哥等事,一一哭诉了出来。皇上听后,心中大怒。他觉得自己险些被这些大臣蒙蔽,错怪了忠臣。

皇上立刻派人暗中调查此事,经过一番详细的查证,终于查明了真相,证实凌风确实是被冤枉的。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将周显等几位参与陷害凌风的大臣革职查办,打入大牢。同时,恢复了凌风的侍卫统领之职,并对他进行了安抚。

凌风出狱后,对皇上的明察秋毫感激涕零,对瑶妹和妹妹凌霜的帮助更是铭记于心。他深知,在这宫廷的重重风云之中,自己虽历经磨难,但好在有亲人与朋友的支持,才得以洗清冤屈。经此一事,凌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继续忠心耿耿地为皇上效力,守护好宫廷的安宁,同时也会更加小心谨慎地应对那些潜在的危机……

凌风恢复侍卫统领之职后,更加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他不仅加强了侍卫营的训练强度,还制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且周全的宫廷守卫制度,确保宫廷的安全万无一失。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瑶妹和凌霜对自己的帮助,时常找机会向瑶妹表达感激之情,而与妹妹凌霜之间的情谊也愈发深厚。

然而,经过此次事件,凌风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随时可能再次出手。为了应对未知的危机,凌风开始留意宫中各方势力的动向,试图从中找出潜在的威胁。他发现,虽然周显等人已被惩处,但他们在朝中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这些人虽暂时收敛,但难保不会伺机报复。

与此同时,宫中又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暗流。这股势力以一位新晋的贵妃柳氏为核心,柳贵妃深得皇上宠爱,家族在朝中也颇具权势。她的兄长柳乘风在朝中担任兵部尚书,手握重权。柳氏一族野心勃勃,逐渐在宫中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他们与宫中其他势力相互制衡,又时常发生摩擦。

凌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新势力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他深知若处理不当,宫廷必将再次陷入动荡。为了维护宫廷的稳定,凌风决定暗中观察柳氏一族的举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向皇上禀报。

一日,凌风在巡逻时,偶然发现柳贵妃的心腹太监鬼鬼祟祟地与宫外的人接头。凌风心中起疑,便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只见那太监将一封信交给了宫外之人,而后匆匆回宫。凌风见时机成熟,上前拦住了那个宫外之人。经过一番审问,凌风得知信中竟是柳乘风与边疆某位将领勾结的密信,信中商议着如何在边疆战事上做手脚,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凌风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此事奏明皇上。皇上听闻后,龙颜震怒,没想到柳氏一族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皇上当即下令彻查柳氏一族,务必将他们的罪行查得水落石出。

凌风领命后,亲自带领侍卫对柳氏一族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惊人的秘密。柳氏一族不仅在边疆战事上企图谋取私利,还在朝中结党营私,打压异己,朝堂上下不少官员都被他们拉拢或威胁,整个朝廷被搅得乌烟瘴气。

随着调查的深入,柳氏一族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然而,柳氏一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柳贵妃得知此事后,在皇上面前哭诉,企图混淆视听,为家族开脱罪责。她还暗中指使亲信在宫中散布谣言,称凌风是故意陷害柳氏一族,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时间,宫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也开始对凌风产生质疑。凌风再次陷入了困境之中,但他并没有退缩。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皇上查明真相、维护宫廷稳定的重任,不能因为这些谣言而放弃。

凌风一边加快调查进度,收集更多确凿的证据,一边向皇上详细汇报调查的进展情况,让皇上了解事情的真实全貌。在凌风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呈现在皇上面前,柳氏一族的罪行无可辩驳。

最终,皇上忍无可忍,下令严惩柳氏一族。柳贵妃被打入冷宫,柳乘风及相关涉案官员被革职查办,依法论处。柳氏一族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宫中的这场危机也终于得以化解。

经此一役,凌风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皇上对他的信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凌风的名声在宫中宫外也传扬开来,人们纷纷称赞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然而,凌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宫廷的风云变幻永不停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在处理完柳氏一族的事件后,凌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明白,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可能伴随着新的危机的萌芽。于是,他更加用心地经营侍卫营,提升侍卫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宫中各方势力的动态,以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而在这一系列的宫廷风波中,瑶妹、柔妹和锦姝之间的情谊也愈发深厚。她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宫廷中的种种挑战。锦姝在瑶妹请太医相助后,病情虽有所好转,但仍需长期调养。柔妹在瑶妹的帮助下,逐渐在宫中站稳脚跟,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皇上为了庆祝佳节,同时也为了安抚人心,决定在宫中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朝中大臣、后宫妃嫔以及各位皇室宗亲参加。凌风负责此次宴会的安保工作,他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

宴会当日,宫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皇上携皇后及众妃嫔坐在主位,大臣们和皇室宗亲依次入座。宴会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背后,凌风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带领侍卫们在宴会现场周围仔细巡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就在宴会进行到高潮时,突然,一名舞姬趁众人不备,从衣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朝着皇上冲了过去……

凌风眼疾手快,在舞姬刚刚有所动作之时,便立刻飞身而起,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他身形如电,迅速挡在皇上身前,同时伸手抓住舞姬的手腕,用力一扭,只听“咔嚓”一声,舞姬手中的匕首掉落,她的手腕也被凌风折断。舞姬惨叫一声,瘫倒在地。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众人惊慌失措。凌风迅速反应过来,大声喊道:“保护皇上!”侍卫们听到命令,立刻将皇上、皇后及众妃嫔团团围住,形成一道坚固的人墙。与此同时,凌风又指挥其他侍卫将舞姬控制住,并对宴会现场进行全面搜查,以防还有其他同谋。

经过一番搜查,并未发现其他可疑人员。但凌风心中明白,此事绝非偶然,背后必定有人指使。他看着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舞姬,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疑惑。这个舞姬究竟受谁指使?为何要在中秋宴会上行刺皇上?一连串的问题在凌风脑海中闪过。

皇上在侍卫们的保护下,并未受到任何伤害。但经此一事,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阴沉。他看着被控制住的舞姬,怒喝道:“你是何人?为何要行刺朕?背后主使又是谁?”舞姬抬起头,眼中充满了决绝,她冷笑一声,说道:“想让我说出背后主使,绝不可能!今日行刺失败,我无话可说,但你们也别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消息。”说罢,舞姬突然用力咬碎口中藏着的毒药,瞬间气绝身亡。

皇上见状,更加愤怒,下令彻查舞姬的身份以及背后的主谋。凌风深知此次事件的严重性,他立刻展开调查。他先是从舞姬的身份入手,经过一番艰难的排查,终于得知舞姬是京城一家戏班的演员,近日被人高价雇佣进宫表演。然而,关于雇佣她的人,却毫无头绪。

凌风并没有气馁,他继续深入调查。他走访了戏班的每一个人,询问了与舞姬有过接触的所有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一位戏班小厮的口中,得到了一条关键线索。小厮说,在舞姬进宫前几日,曾有一个神秘人来找过她,两人在房间里密谈了许久。神秘人离开时,给了舞姬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凌风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那个神秘人的踪迹。原来,这个神秘人是朝中一位被贬官员的亲信。凌风立刻将这一重要线索禀报皇上,皇上听后,下令将这名被贬官员及其亲信一并缉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