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列国纷纷割地(1 / 1)

古神教自从正式投靠秦国之后,秦王严洛,也履行承诺,任凭古神教传播教义。

不过就和严洛之前想的一样,古神教的教义,无人问津。

在浑河学宫之中,更是遭受其他学说的冷嘲热讽。

古神教出师未捷,倒是成了不少人眼里的笑话。

即便智计如卫姣,也是有些坐蜡。

但她自从有几日和严洛乔装,在浑河学宫旁听了一些格物致知的课程后,倒是隐约有所感悟。

而后,严洛便对她说了“考古”之说。

古神教想要发展,其实并不一定要用传统宗教、学说的形式。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如果古神教能用考古的方式,将天下各处古老的遗迹、古董都明辨来历,究其根源,必定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古神教为源头的点点滴滴。

还有古神教之中,一些古老到即便是周妲等老一辈都无法完全通读的古籍,也需要“考古”之说相互佐证,来辨明每一个字的意思。

而比起与各家学说在浑河学宫做口舌上的辩论,这种格物致知,穷究根源的事情,反而更适合技术宅众多的古神教教众去做。

更何况古神教,与“考古”二字,简直就是绝配。

这段时间,卫姣也是前所未有的能专心致志,钻研兴趣爱好。

被梁姬叫来相聚,倒也算是劳逸结合了。

......

果然,梁姬的书信交给严洛之后,严洛大为宽慰。

耳根子软也有好处,不但容易被对方说动,也容易被自己人说动。

不过严洛还是嘱咐了梁姬几句,让她以后专心后宫事宜,不得干涉前朝国政大事。

随后便让人将梁姬的书信,原封不动的送往梁国。

“恭喜宿主,您通过外交手段,成功令郑国割让黑石(下等城邑)、齐秀(下等城邑)、磨城(中等城邑)三郡,及其附属六县之地(两座中县,四座下县),共计获得召唤点!”

系统提示音的响起,也让严洛微微一笑。

提笔拟定诏书,宣告郑国割地求和,秦国各地勿攻。

这诏书会传遍秦国各地,也是在给其他诸侯国打个样,投降输一半,还是继续死扛着等身死国灭。

......

五月,关羽大军攻陷观水城(中等城邑),并接连攻占其附属四县之地(一座中县,三座下县),为严洛又增添了6300召唤点。

秦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蔡国守城士卒人数本就不多,素质更与秦军天差地别。

更何况,蔡国在此战之中不占道义。

如今的蔡王迁,当初是入秦质子,是秦王严洛派遣大军将其送回蔡国,登上国君之位。

而他却忘恩负义,与其他诸侯联手,如此行径,自然受到天下人唾弃。

所以无论是周亚夫也好,关羽也好,都揍的蔡国无力反抗,接连溃败。

而此时,丁奉大军已经抵达螺洲郡内,连下其附属三县,并将螺洲团团围困。

一时之间,蔡国上下惊恐无比,连忙快马前往严城,希望能割地求和。

但此时的蔡国,哪怕算上还没有被攻陷的螺洲郡,加上国都上蔡,一共也只有五郡之地。

割地求和?

能割多少?

最重要的是,当初严洛扶持蔡国,原本指望能有个助力,现在看来,什么盟友,还是自己最可靠。

所以蔡国,还是赶紧上路去死吧!

蔡国使者直接被严洛拒绝接见。

不过数日功夫,系统便传来提示音——

“恭喜宿主,您麾下丁奉大军已经攻占螺洲郡(下等城邑)及其附属三县之地(三座下县),共计获得4400召唤点!”

很好!灭蔡只在旬月之间!

现在郑国降伏,手下猛将们无法攻伐其城邑,总不能连蔡国也不让他们打吧?

严洛觉得自己召唤出这么多猛将,也不能让他们当成摆设,总要让其发光发热才行。

......

五月上旬,姜国使者同意割让桃城郡(下等城邑)、牵城郡(下等城邑)、集源郡(中等城邑)、西琉郡(中等城邑)四郡十县之地(三座中县,七座下县)!

这一举让严洛的召唤点暴增点,总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点。

拥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开疆拓土的难度,真是直线降低。

以往还要严洛亲自出面,打生打死,猛将还要舍生入死。

现在,坐镇国都,派遣使者出去耀武扬威一番,便可迅速获取大量城池土地。

而梁国使者武钰,却是苦着脸直接告辞离开严城。

因为储君粱鹫已经决定,死守梁国,拒绝割让任何一座城邑。

至于其余诸侯,赵国、齐国,都纷纷装死,没有多少动作。

毕竟他们是此次合纵攻秦出力最多的两国,于岩最初更是赵、齐两国国相。

董、申两国国土本就不大,城邑不多,因此使者在严城盘桓许久,各种贿赂秦国文武,希望能够少割让一些城邑,但暂时还没有成效。

凉国那边,直接将刚刚建造好的、和姜国相邻的大桥毁掉,同时加固黑水关,一副想要死守西部的姿态。

魏国使者,则是愿意割让玄京以东,青河以南,原本卫国的金杜、辅城、百里、青壶四郡,但并不愿意让出本土城邑。

更南方的诸侯国,一个个也在装死,比如楚国、吴国、孟国等等。

毕竟他们和秦国相距甚远,一时半会秦国也无法南下攻城略地,所以怀着侥幸心理,打算蒙混过关。

严洛也知道,即便联军溃败,各国损失惨重,但秦国想要短时间内独自攻占所有诸侯国,也是异想天开。

打一批,放一批,集中精力先将接壤的诸侯国吞并了,才是正理。

当下严洛暗令麾下着重攻伐梁、赵、齐三国。

这三国之中,梁国最是头铁,临阵跳反,背刺秦国。

之后又拒绝割地求和,所以必须灭其国,方能震慑诸侯。

赵国,不但是合纵主谋,而且之前一直跳的最厉害。

主帅公子秋也是赵国人,现在装缩头乌龟,不派遣使者前来,那就必须狠狠揍,揍到其亡国为止。

齐国的理由和赵国一样,更重要的是,齐国占据沿海,又有海盐之利。

即便齐国想割地求和,严洛也不会乐意。

当初卫王选择攻灭齐国的战略没有错,如果不是严洛这个外挂选手的存在,以卫国的国力,其余诸侯即便合纵,也很难对卫国真正伤筋动骨。

同样的,秦国也需要获取此地,在盐这一资源方面,不必再受制于人。

随后,严洛单独召见了魏国使者,对于他们只愿意割让四郡的条件,他也同意了,但又加上了一条。

那就是魏国必须南下,替秦国严惩其余诸侯,且魏国所攻伐下来的城池土地,秦国分文不取。

这一招,严洛是和卫王学的,让其余诸侯彼此征战,也是消耗双方国力。

魏国使者一番思索,便直接答应下来。

无他,魏国本身和南方诸侯也是恩怨纠葛许久,现在既然在秦国手上损失了四郡之地,又能名正言顺在其他国家找回场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