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分卫之谋(1 / 1)

聪明人说话就是不用点太透,之前严洛对于王室,也没见得多么尊重。

但却在范衍面前说要派人觐见天子,并进贡王室。

道理很简单,为的就是提醒凉国,向王室讨要一份讨伐卫国的王命诏书。

毕竟眼下卫国称王,其他诸侯如果不在法理上进行压制,总有以下克上的意味。

同时,只要凉国那边吸引了足够多的卫国军队,秦国自然也会响应王命诏书,讨伐卫国。

但是如果凉国不中用,很快又被打垮了,那不好意思,秦国也不会当出头鸟。

至于为什么会去玄京见天子,纯粹是因为秦国懂事,给天子送点新年礼物而已,反正我们秦国又没有得到天子什么诏书。

不得不说,在这个位置上久了,严洛已经逐渐适应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等范衍告退之后,阳榷便道:

“君上,既然准备与卫国动手,那铁矿勘探是否要暂时停下,专心在浑阴那边囤积物资士卒?”

严洛笑而不语,一旁诸葛亮也微笑道:

“铁矿勘探不必停下,而且勘探出的位置,最好就在秦国边境,与卫国乌当铁矿越近越好!”

阳榷愣了愣,随即也笑道:

“的确,如此一来,以卫国的霸道,必定会进犯秦国疆域,那时候秦国再配合王命诏书出兵,于公于私,都是名正言顺!”

君臣相视而笑,语气轻松。

毕竟不需要当出头鸟,又能名正言顺的将之前被卫国巧取豪夺的城邑土地夺回,这很难不让人心情愉悦。

而卫国如今的名将之中,彭元亮还在东线和齐国对峙。

剩下的,应该就是卿族董氏的董照,以及卿族令狐氏的令狐惰。

其中董氏实力最为强大,占据卫国中西部六座城邑,族中带甲三四万。

令狐氏则的封邑稍微差点,但也有四座城邑,族中带甲两万余。

不夸张的的说,卫国这卿族实力,比起当初严国整个国家,都要更为雄厚。

这就好比严洛原本世界三家分晋的魏赵韩,大国上卿,哪怕分家出来单独立国,也比很多诸侯国都更为强大。

只不过卫王也在逐渐设法削弱封臣,所以这些年,诛灭车蜃一族,又让董照、令狐惰两员名将只能无兵无权的坐镇万寿。

转而扶持提拔彭氏这个实力孱弱,只有一城封邑的小卿族。

不过彭元亮此人虽然悍勇,但属于兵形势类型的猛将,擅长身先士卒,闪击敌军。

但遇到善于防守,以及不寻求正面决战,懂得避实就虚的对手,就有些坐蜡了。

董照此人已经五十,但属于正奇相合,善于兵权谋类型的主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

堪称是十分全面的战略大师,深得前任卫公重用,为卫国攻伐下诸多城邑,甚至变革军制,影响深远。

说他是卫国称霸的头号功臣也不为过,昔日车蜃便曾经在董照麾下学习过一段时间。

现在想想,所谓国君觊觎车蜃妻子,然后转而迁怒于车蜃,何尝不是为了削弱董照党羽的一种手段。

至于车蜃为什么能从卫国成功出逃,董氏在其中恐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令狐惰,则是兵技巧一派的大家,擅长训练士卒、整肃军纪、鼓舞士气、革新兵甲军械,更重军中实务,最擅长攻城、守城。

严洛和诸葛亮等人推测,如果诸侯果然纷纷出兵攻伐卫国,这两位必定不会被闲置。

凉国那边,因为需要攻打黑水关这块硬骨头,大概率会让令狐惰为将。

因为剩下的主帅,需要利用有限的兵力尽快将各地诸侯击破。

那么董照就最为合适,且还能利用此次机会,消耗一部分董氏私兵。

一群人开始摊开行军舆图,设想可能的战局。

正在这时,诸葛亮突然道:

“卫国地域看似辽阔,但却过于狭长。

而且董氏、令狐氏,皆囤积粮草兵甲,大量豢养私兵门客,看来并非卫国公室死忠之臣!

若是能令董氏提前立国,不仅可以将卫国疆域从中西部阶截断,还能阻断令狐惰领兵讨伐凉国之势。

当然,操作得当,也可以等令狐惰率军抵达黑水关之后,再设法策反董氏,鼓动其立国分卫!!!”

这听的阳榷、张贤都是目瞪口呆,严洛也有些佩服诸葛亮的脑子:

“但董氏毕竟是卫国世代卿族,虽占有六郡之地,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立国?”

诸葛亮微笑道:

“人心不足蛇吞象,分封制便是国土分裂之祸根。

董氏这些年被卫王压制,却依旧能囤积诸多私兵,由此可见一斑。

平时董氏自然没有足够的理由立国分卫,但等到诸侯纷纷攻卫,又有王命诏书公之于众之后,他便有了足够的理由!

要么四处救火,消耗董氏之力与诸侯死斗,平白便宜卫王。

要么识时务为俊杰,顺应大势,自立为君,一同瓜分卫国城邑!”

严洛张了张嘴,不得不说,这看似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被诸葛亮这么一剖析,发生的可能性却是在八九成以上。

张贤也是深吸一口气,小声道:

“君上,不如此次微臣前往玄京,私下向王室建议,让其派人赐予董氏以及令狐氏一份王命诏书?”

孙武哈哈一笑:

“此计不错,如果这两位卫国卿族接到这份诏书之后,选择隐忍不发,那便是心怀异志,届时自然会响应合纵之盟,立国分卫。

如果他们选择主动交出诏书,即便彰显了忠义之心,但却难免被卫王猜疑。”

诸葛亮也微笑点头:

“不错,王室被卫王折辱多次,此诏,一定会发。

而董氏和令狐氏这边接到诏书,便注定他们和卫国公室之间,必定会出现裂隙。”

严洛当下便让张贤依计行事,如果真的能说动卫国这两大卿族一起立国分卫,那么今年年底之前瓦解卫国,大概率将会成为现实。

而此时,严城这边,已经兴建了足够四千户入住的房屋,并在房屋内放入床榻、桌椅、水缸、米缸,还准备了足够的粮食、衣物、被褥和木炭。

随后等诸位臣子离开,严洛便消耗200召唤点,召唤出8000青壮庶民。

这些庶民,将会以流民形式出现在严城城门口。

之前严洛已经招呼各地官员,遇到此类流民,可以登记黄册,然后按照对方意愿,互相配对成婚,入住空置房屋之后,便发放粮食等物资补助。

虽然都是两人之户,但青壮庶民都是身体健康,年轻有活力,颜值也都在中等水平。

一到晚上没事干,就会专心造娃,一个月内怀孕,年底便会有大半家庭诞生新生儿。

这4000男丁之中,也会选拔3000人充作屯田兵,补充之前吕布带走的人丁数量。

严城这边常备屯田兵人数,维持在2万人的数量,加上其余精锐,以及另外招募的士卒,都城士卒数量能达到4、5万人。

其余各城也是,每座城邑的常备屯田兵士卒数量,少则1万,多则3、4万不等。

平时开垦、耕种公田,农闲时间训练,战时则能驻守城邑,虽然战斗力比不上精锐,但比起普通青壮肯定是好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