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两辈子才找到的幸福(1 / 1)

何静娴洗漱完回来,在床边坐了下来。

她确定李桂花肯定没病,绝对是装的。

床上也是一股屎臭味,她强忍着恶心,把腿放进被子里,推了推王富贵。

王富贵正在气头上,侧着身子朝里面挪。

何静娴......

在一段关系里面,经济基础决定了地位。

何静娴耐着性子哄“老公,我也不是那个意思,你知道的嘛。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到岁数就去念书了,哪见过这些。”

王富贵想着也对,何静娴和林菀不一样。

何静娴从小在城里长大,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确实从来没做过这些。

两人又是因为爱情在一起的,这是他找了两辈子才找到的幸福。

他缓了语气“我爸他不会干这些,我妈带大我们不容易,她就我一个儿子,我妈不就是你妈,你好好表现一下,她就喜欢你了嘛。”

架也吵了,王富贵没有哄她的迹象,才结婚不能就这么快离婚了。

何静娴搓了搓手,忍着恶心,爬上床。

手慢慢向上抚去.....

王富贵对她的主动很受用,活了两辈子,也没有过的体验。

他很满意。

等到两人重新盖好被子躺下来,已经累得没有一丝力气。

看着躺在旁边的女人,还在喘着粗气。

王富贵一把把人搂进怀里“听你的,明天带妈去村里的卫生室看看。

你也挺听话,跟她把关系处好点,让她喜欢你。

林菀就做的很好。

乖.....

不会就学一学,学着学着就会了。”

何静娴.......

感情一晚上都是白干了呗。

林菀说什么也不要这些票据和钱“阿姨,这些太贵重了,还是您拿着吧。”

“他寄给你了,你就收下,我有津贴的,我要这干嘛。

你天天能做几个衣服的,哪赚得到钱。”

陈淑兰心里高兴,她老早就看中了林菀,想要她做她们家的儿媳妇。

这兜兜转转这么大一圈,她那个傻儿子才把人追到,说什么她也不能让到手的儿媳妇飞了。

再说了,林菀也是个会过日子的,李云泽的这些钱和票据给她。

陈淑兰很放心。

“阿姨,我们才谈对象呢。”

“那就找个日子把婚结了,他的钱就都成你的钱了。”

林菀.......

两人推拉了好一会,直到陈淑兰说她先记着账,要是哪天两人分手了,林菀再还他。

林菀才把钱和票据收了下来。

两人才在一起没多久,平时李云泽送个吃的用的她都收下了,当然她也给李云泽买了一些东西。

她知道李云泽对她好,她也从来不会把李云泽对她的好当做理所当然。

两人的关系想要长久,是相互的。

她从来就不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哪怕被王富贵和林铁军一家伤害的那么深,她也愿意真心对李云泽和陈淑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

窗户上新装的玻璃是林菀最近买回来安上的,比宣纸的采光好了很多。

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准备起床。

“菀菀,菀菀。”

屋外传来陈淑兰的声音。

“来啦!”林菀披上棉衣,起身开门。

“陈阿姨这么早。”

陈淑兰笑得开心“走,我们就不做早饭啦,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好吃的,我们也去下馆子。”

林菀笑着应好。

麻利得叠好被子,然后梳上两个麻花辫,洗漱完背上背篓,跟陈淑兰一起出门去赶集。

赶集要赶早上的集,集市上人多,卖东西的也多。

眼下都在备腊货了,去晚了怕是要卖完了。

现在南郡县各个公社里还有集市,过几年开放了,集市也就取消了。

新桥大队到集市大概五公里路,走路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一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也去赶集“陈大嫂,林菀,你们也去赶集啊。”

林菀和陈淑兰笑着点头,互相打招呼。

打完招呼就各走各的,大家开始絮絮叨叨地说林菀的闲话......

“这是要定下来了吗,都一起去赶集了。”

“谁知道呢,李云泽这一回部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说不定部队里遇到更好的,就跟她分了。”

“这都是离过一道婚的了,咋可能会真的娶嘛。”

林菀......

闲得慌啊。

真是对这些村民一点都喜欢不起来,信了你们的邪,不骂回去,都白活了。

还没出声,就听到陈淑兰大声吼道。

“臭不要脸的一个个,我家里的事情轮得到你们多嘴了。

我看你们就是妒忌,你们把自己家的媳妇儿和闺女拉出来看看。

哪个比得上林菀拉......”

当人的面是不会说闲话的。

陈淑兰这么一吼,这些人便转了话题,不再多嘴林菀的事情,只说些谁家的鸡生的鸡蛋好像又变少了。

看到陈淑兰吼回去,林菀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两人一起有说有笑的走到集市。

因为到了腌腊货的季节了,集市上的人比平时多。

南郡县在江汉平原的腹地,这里水多鱼自然就多了。

每年到这个时节,集市上都有不少卖鱼的。

草鱼是最多的、这鱼体型大,刺少,水里到处都是。

拿酱油泡上两天入味,等到白天的时候挂在外面风干,晒到要干不干的,就成了。

等到要吃的时候,蒸上一块,再炒个地里摘回来的新鲜菜苔。

那滋味别提多美。

再有就是青鱼、桂花鱼这种了,这种味道比草鱼好得多,但是这种鱼少。

林菀买了一条十斤的草鱼,自己一个人吃也可以吃上一段时间了。

陈淑兰也买了差不多大小的两条草鱼,这年代也没个送货上门,买太多提回去累。

卖草鱼的对面是卖鲫鱼的摊位,林菀停下了脚步。

“大叔,这鱼有鱼籽吗?”

老板看着四五十岁,白了她一眼“这个季节的鲫鱼,怎么可能有鱼籽。”

额,林菀尴尬的挠了挠头。

“我给搞忘了,给我来几条肥一点的把,我回去卤着吃。”

公社的国营饭店最近开了卤锅,刚好可以拿过去卤了。

把鲫鱼放进背篓里,提上草鱼,两人继续在集市上逛。

林菀没有喂鸡,实在没有时间,这个季节喂鸡也不是好季节,本来还想着集市要是有,就买一只回去吃。

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只能放弃了。

这年头是不准私人出来卖东西的,能来这里摆摊的,都是公社或者大队里安排过来的人。

每个星期或者每半个月逢一次小集,大节气的时候,逢一次大集。

来这里卖东西的摊主,也多不是卖的自家的东西,而是卖的集体的东西。

村里社员家自留地里种的菜,自己吃不完;或者集体组织去捕鱼,然后再统一组织拿到这里来卖。

是公社或者队里安排过来的,不是非法的黑市。

“看来今天是买不到鸡了。”林菀小声的嘀咕。

一般家里都不会拿鸡出来卖,不为别的,就是鸡蛋能卖钱。

生活用品不用买了,公社的供销社就在他们铺子旁边,没有必要从这里背回去。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林菀买完东西和陈淑兰多逛了一会。

心情很是舒适惬意,另一边的王富贵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