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豆浆坊的新客
石磨坊二楼的木窗突然支开时,整条街的晨练队伍都放慢了脚步。穿亚麻衬衫的男人往窗台摆了个粗陶花盆,蔫头耷脑的薄荷草在晨风里抖了抖叶子。
\"说是植物设计师。\"沈芳往油锅里下着麻团,瞥见男人在拍周晓宁晾晒的扎染布,\"今早问我要了半碗淘米水,说是能治红蜘蛛。\"
林建国捧着《中国植物图谱》路过,老花镜滑到鼻尖:\"那是红蜡蚧。\"话音未落,男人已经踩着人字拖下楼,手腕上的山桃核串子叮当作响。
周晓宁第三次量错旗袍腰线时,听见阁楼传来电钻声。男人正在往斑驳的砖墙上安装立体种植架,绿萝枝条垂落在她晾晒的月白绸缎上,洇出点点苍苔色。
第二幕:暴雨后遗症
陈立秋发现工具箱长蘑菇是在周三清晨。黄褐色的伞状菌类从扳手柄的皮革套里钻出来,带着潮湿的朽木气息。沈芳的煤炉怎么也点不着,最后用豆浆坊的柴火灶煮了二十碗绉纱馄饨。
\"这是平菇,能吃的。\"男人捏着蘑菇茎转身,发现整条街的店主都举着长霉斑的物件围在石磨坊门口。周晓宁的绣线长了毛绒绒的绿霉,唐明远的相纸粘连成块,林建国的旧书扉页爬满褐色斑点。
男人从裤兜掏出个喷雾瓶:\"苏打水兑丁香油,喷完晒三小时。\"说着往自己纹身上喷了两下,梧桐叶脉络在阳光下泛起青绿光泽。
第三幕:植物诊疗所
夏琳把发霉的旗袍设计图铺在石磨坊台阶上时,男人正用艾草烟熏烤旧书页。烟雾缭绕中,林建国发现《本草纲目》的霉斑下藏着幅清代药材图——蝉蜕的位置画着只活灵活现的蟋蟀。
\"这是当年药铺学徒的恶作剧。\"男人用镊子夹起片枯叶,\"就像你在《红与黑》里夹的银杏书签。\"林建国手一抖,茶汤泼湿了裤管——那枚书签是初恋女友留下的。
周晓宁接过男人修复的绣线,发现霉斑处被补上了金丝菊刺绣。陈立秋工具箱里的蘑菇变成酱爆菌菇盖浇饭时,整条街都闻到沈芳特调的海鲜酱香。
第四幕:移动菜园计划
男人在修车铺顶棚种红薯藤的消息,是快递员小张在早餐摊宣布的。陈立秋看着自己补了十三次的石棉瓦变成立体菜园,工具箱里多了包用旧轮胎改造的自动浇水装置。
\"这叫海绵城市微缩模型。\"夏琳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旗袍铺窗台的食虫植物生态缸。唐棠把父亲的老式相机改造成延时摄影设备,记录下豆角须缠绕晾衣绳的全过程。
争议发生在周五傍晚。王奶奶发现自家晾晒的棉被上有泥土脚印,男人默默在公共天台搭起太阳能烘干房。当第一床棉被带着阳光的味道送回时,被角绣着朵含苞的栀子花。
第五幕:暴雨重临夜
气象台黄色预警响起时,男人正在帮林建国转移古籍。他用防潮膜包书的手法像在给新生儿打襁褓,旧书页里的银杏书签突然飘落。暴雨砸在立体菜园的芭蕉叶上,奏出爵士鼓点的韵律。
整条街的店主挤在石磨坊二楼,看男人用绿植排水系统化解积水危机。陈立秋的修车铺变成了临时水泵站,周晓宁的旗袍铺提供吸水布料,沈芳的馄饨摊飘出红糖姜茶的甜香。
凌晨三点雨势渐弱,男人在唐明远的老照片上发现年轻时的母亲——正是站在梧桐树下手捧绿萝的姑娘。晨光初现时,他悄悄把修复好的《红与黑》放回书屋,夹页里的银杏书签闪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