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刘老传经,京城复杂(1 / 1)

“国正,志高,晓雅。”刘老沉声说道,“再过两天就要除夕了,我知道你们在自己的省城和市区,做得非常不错。”

“但来了京城的话,有些情况还是得注意,如果遇到腐败集团,记住不能再和省城和市区一样干,得将自己摘出来。”

“最好是由我来牵头处理,你们只是挂名,因为我做什么都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你们不同,因为你们还需要在京城这片土壤生存,要是得罪太多人,就算是我也不好做。”

“毕竟这里任职的人,关系错综复杂,哪个背后没有一个老家伙,也许比不上我,但也有着很强大的能量。”

“所以,你们得谨言慎行,可以查腐败,却不能将解决腐败问题完全顶在自己头上。”

刘国正点点头,当先开口,“爸,我们清楚怎么做,你不告诫我们,也会多加注意。”

“京城不比别的地方,这里的背景更复杂,所以当初爸让我在京城发展,我才去了老家阳市那边。”

“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倒是习惯了官场的环境,想来在京城也可以适应。”

见岳父开口给了回应,周志高自然不会什么也不说,他对刘老说道,“爷爷,我在阳市确实太过直白了一些,不过那时候主要是赚取名声和政绩。”

“在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保障下,帮助阳市发展起来,现在看来效果非常不错。”

“但就像爷爷你说的那样,京城不能再那么蛮干,发现腐败分子就直接将其拿下,再连根拔起。”

“京城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除非是水火不容的情况,否则必须留一线,这样才能更长久,有着长远发展。”

“我也好,岳父也罢,还有晓雅,我们都不是愚蠢之人,肯定不会做出一些事情出来,让自己陷入困局。”

“刚刚爷爷让我们有什么事让你来牵头,这一点非常好,我们也会按爷爷你说的去做。”

刘晓雅笑着说,“我和志高的想法一样,爷爷你就放心吧,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京城的环境我还是比较清楚的,虽说后来跟着老爸去了阳市读书,但我也在京城待了一段时间,对京城的情况我并不陌生,再加在官场上混了这么些年,应该是轻车熟路。”

刘老端起盖碗茶,轻抿一口,茶叶在茶汤中沉沉浮浮。

他望着堂屋外飘落的雪花,思绪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时的敌人刀枪明晃晃摆在眼前,哪像如今这看不见硝烟的官场战场。

“你们能明白就好。”老人放下茶碗,瓷底与木桌相碰发出轻响,“就像炖老母鸡,急火容易焦,文火才能熬出真滋味。”

周洛汐突然从里屋跑出来,手里举着刚写好的春联,墨迹未干的“福”字歪歪扭扭。

“太爷爷,我写的!”她献宝似的展开红纸,“爸爸说过年要贴在大门上!”刘老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颤巍巍接过春联:“好!好!囡囡这字比爷爷当年在战场上写的战报还漂亮!”

屋内气氛一松,刘国正却没忘记方才的话题。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笔批注:“爸,这是我整理的京城民生领域现状。”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缓慢,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推了推眼镜,“不过其中牵扯到几个老牌家族的利益,比如西城的孙家,名下握着大量学区房资源。”

周志高凑近细看,目光落在“学区房黑市交易”一行字上,眉头立刻皱成川字。

在阳市时,他大刀阔斧整顿过房地产市场,但京城的水显然更深。

他想起在私人俱乐部听到的传闻,孙家老爷子曾是某部委的一把手,门生故吏遍布半个官场。

“看来第一步得从摸清利益链条入手。”他手指敲着文件,“不能打草惊蛇。”

刘晓雅突然想起什么,从手机里翻出一段视频。

画面中,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寒风中排队,周围挂着“名校入学资格拍卖”的横幅。

“这是我托朋友拍到的。”她语气沉重,“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倾家荡产买‘学区房’,结果住的却是年久失修的危房。”

刘老猛地一拍桌子,茶碗里的水溅了出来:“胡闹!教育是立国之本,岂能沦为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他急促地咳嗽几声,周洛汐赶紧跑过去给他顺气。

老人缓过气后,眼神愈发坚定:“这件事我来牵头,下周的老干部茶话会,我倒要听听,那些老家伙怎么解释!”

当天深夜,周志高在书房查阅资料。

台灯下,摊着厚厚的京城行政区划图,他用红笔在西城区画了个圈,又在旁边标注“孙家”二字。

这时,刘晓雅端着热牛奶走进来:“还不睡?囡囡刚才说梦话,都在念叨要给太爷爷堆雪人。”

周志高接过牛奶,却没喝,目光依然盯着地图:“晓雅,你说我们要不要先从基层入手?比如社区工作者,他们最清楚老百姓的需求,也最容易发现问题。”

他想起在阳市时,正是靠着网格员提供的线索,才一举端掉了道路工程的腐败窝点。

刘晓雅眼睛一亮:“好主意!我们可以在京城推行‘民生观察员’制度,就像阳市的‘全民监督’。不过……”她神色变得凝重,“得给这些观察员做好保护措施。在京城,得罪人比在地方更危险。”

两人正说着,亲聊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是李固发来的:“周书记,俞九襄市长在阳市启动了‘教育公平’试点,打算取消学区房限制,采用多校划片。”

周志高看完,心中涌起一股欣慰:“李固这小子,学会主动出击了。”

他立刻回复:“密切关注动向,有阻力随时汇报。”

转眼到了除夕,四合院张灯结彩。

周洛汐穿着新做的红棉袄,跟着林昊在院子里放烟花。

烟花腾空的瞬间,照亮了她兴奋的小脸,也照亮了墙上她亲手贴的春联。

刘老坐在正屋,看着忙碌的家人,眼眶微微湿润。

一旁的刘国正悄悄擦拭眼镜,这个在官场雷厉风行的省长,此刻只是个渴望团圆的儿子。

年夜饭的餐桌上,话题又回到了工作。

刘老夹起一个饺子,突然说:“志高,听说你在阳市搞了个‘干部轮岗制’?”

周志高放下筷子,认真回答:“是的爷爷。基层干部在一个岗位待久了,容易滋生腐败。”

“定期轮岗既能防止利益固化,又能锻炼干部能力。”

“这个制度好!”刘老重重一拍桌子,“就像打仗时换防,不能让一支部队在一个地方待太久。”

他看向刘国正,“国正,你在省里也推行试试。”刘国正连忙点头,掏出笔记本记录。

这时,周洛汐举着酒杯跑过来:“我也要干杯!祝太爷爷长命百岁,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祝我自己……”她眨眨眼睛,“祝我自己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名!”

全家人被逗得哈哈大笑,碰杯声、欢笑声与窗外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冬夜的寒冷。

然而,欢乐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

大年初三,周志高接到一个神秘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经过变声处理:“周书记,想知道西城学区房背后的秘密吗?明天上午十点,独自来琉璃厂‘墨香斋’。”

周志高还想问什么,对方却已挂断。

刘晓雅得知消息后,立刻警觉起来:“会不会是陷阱?”

周志高沉思片刻,眼神坚定:“就算是陷阱,也得去看看,说不定这就是打开京城民生困局的突破口。”

他想起刘老的叮嘱,又补充道:“不过我会小心,尽量把自己摘出来。”

第二天,周志高按照约定来到“墨香斋”。

古色古香的店铺里,弥漫着墨香与檀香。

老板是个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人,见到周志高,只是默默递来一幅画卷。

展开画卷,竟是一幅京城学区房利益关系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孙家、赵家等家族的关联企业,还有一些官员的名字若隐若现。

“这是……”周志高刚要开口,老板却摆摆手:“周书记,有人托我交给您,记住,有些事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

说完,转身走进了里屋。

周志高还没有到京城任职,不过对于京城的环境,他已经越来越熟悉,想来等阳市的事情交代清楚后,就可以直接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