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以邪治邪(1 / 1)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1182 字 12小时前

十月份上旬,霍书记终于下了决心,在年级大会上宣布:一班由岑俪琳担任班长,陈景顺任副班长。

底下就坐的同学们,发出了小声议论的一片嗡嗡声音;可能这个决定还是让人们感到了意外吧。

忆江南明白,书记的策略是打算“以邪制邪”。

既然你们喜欢抱团做小动作、结伙要搞垮别人、对于要求进步的同学进行打击,那么就请你们来担任学生干部,尝试一下怎么样为同学们办事情。

霍书记毕竟从部队起就干政治工作多年了,还是很有经验的。

前段时间遭受打压的一些班组干部,这次都还是安排在主要岗位上,以控制整个局面。

把那些小动作做的比较多的人,安排在一些需要为大家出力干事的岗位上;比如那个在宿舍里最喜欢骂人摔东西的温云娣,就安排她当副组长,做一些发发开水票、洗澡票、戏票电影票、助学金之类的具体工作。

忆江南默默地看着,她需要学习书记的“治人之道”和人事平衡的技巧,这对于她毕业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有时候,她还觉得,这些工农兵大学生,就像一个个小学生一样,还要用当干部来引导她们的行为、要不要再排排坐吃果果啊,她还真想笑了。

岑俪琳、伍珊玥、范慧云等几个人非常高兴,她们喜笑颜开聚集在宿舍里,弹冠相庆。

岑俪琳兴高采烈地用略带沙哑的嗓子喊道:“我们胜利了”。

她拿出了40斤全国粮票,特地去街上换了一只老母鸡。

星期天在宿舍里用煤油炉子和洗脸盆炖了好几个小时,等待那个香喷喷的鸡汤香气充满了整个三楼时,再特意请来了温云娣、王桂华、方菊华、郝晓红、吴美芹还有新当选的文娱委员庄秀娥一道喝鸡汤,作为庆祝!

宿舍里的女同学,偶尔也会做点小菜,互相品尝,何况是很难得的老母鸡鸡汤呢?

也不见得来喝鸡汤的人都是别有用心,无非是老乡、很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热闹热闹罢了。

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干嘛香喷喷的鸡汤都不喝啊、正所谓“有喝不喝猪头三”、不喝岂不是傻瓜啊。

被邀请来喝鸡汤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岑俪琳的宿舍里一时人满为患,热闹非常。

与岑俪琳同一个宿舍里的路水莲和李莉玲,在别人都涌到自己宿舍来喝鸡汤时,她们两人却愤而离去。

“谁稀罕喝她的鸡汤、她这是别有用心,我们才不上当呢,可是哦”。

忆江南是个很喜欢观察分析思考的人,她很冷静很客观的观察书记采取的治理办法。

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一个年级的同学年龄可以相差10多岁,不同性格之间的差别太大。

入校前,绝大多数人都有各种各样社会实践,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家庭环境、来自不同的行业单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学校这个环境的工农兵大学生,就是这个群体里、集合了不同小众的小世界。

有的人自我意识特别强烈、说一不二不顾他人;有的人不能分辨是非、人云亦云甘当枪炮或尾巴;有的人个人素养比较差、言行举止野蛮粗鲁;有的人习惯臆想、以己心度他人喜欢传播一些流言蜚语……

也没有看到什么原则性的根本分歧,只是个人的认知理解和处理方法不同。

少数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一个集体中应该如何摆正位置,习惯于人为的闹意气、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居然也能搅得乌烟瘴气、伤害同学。

说到底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是批评教育、自我改造促使其融入集体。

霍书记现在用“擒贼先擒王”的办法,他想先把一团乱麻的绳子一头牵出来、加以利用;再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督,也不失为一种尝试。

忆江南现在觉得很轻松,一方面她原先的一些想法获得了陈景顺等一批骨干的认可,甚至连一直对她有看法的陆远良组长这次也完全表示了赞同;另一方面她的想法也获得了书记认同,现在都成为了处理现实问题的事实依据。

所以她当不当这个名义上的副班长,都无所谓了,她更喜欢的是参与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感觉。

功夫在权利之外、此处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威信的力量!

她看到了书记,在进行人事安排时照顾到了的特殊性与广泛性。

在会上只是点了一下要追查造谣者,他想要解决的是自由主义和小团体问题,就看到了那几个人吓得低下头脸色就不自然了。

书记敢“以邪制邪”、这本身就是一种胆量;敢于尝试、就很对忆江南的胃口,她现在就需要观察、学习。

在年级大会上,突然提起了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根据《高教60条》和晚婚晚育的原则,霍书记的表态是:

“第一,是不谈;第二,是在不影响工作学习、不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毕业后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照顾、绝不人为拆散”。

说到这一条,全体学生都竖起耳朵认真听,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欢迎:“这样既坚持原则、又实事求是、令人口服心服”;“各种情况区别对待,违反纪律的,尽管处分就是了。”

书记的这个态度,成为了此次大会的最好消息。

新班委上任,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班的男生们与77届的几个男生打架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一班有一位非常老实的男同学、就是那位梳着二八分头、穿着中山装走进学校、外号叫“老干部”、大名杨维炬同学。

在接热水的时候,一个转身不小心把水洒到了后面同学的鞋面上。

那是77届的1名男生、有点不依不饶就发生了争吵,结果被77届2名学生把人给打了;衣服被扯破了、一只新的铁桶也被踩扁了。

一班的男生都知道那个杨维炬、口拙舌笨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在班里面都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老实人。

而77届学生,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批通过高考入校的天之骄子。

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平日里很是趾高气扬,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就是那位“西格玛”老师,也被学生轰下了讲台、理由就是“讲课不好,一个中专生怎么有资格教大学生”。

一时居然搞得一批青年教师都人心惶惶、有点不敢走上讲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