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操之过急(1 / 1)

郝晓红,曾经是那么淳朴的一个女同学。

就是因为追求进步操之过急、成了几个貌似支持她进步的小团体圈子里的一门小炮。

她已经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了,身不由己数次找书记反映帅小雅的虚伪、有来头、依赖家庭的关系;秦隽、不顾影响老是去男生宿舍吃饭喝酒;顾小萍、工作能力差;沈玉其、为了入党到处与人搞关系、世故;宫祥笙一副教授的做派……

作为一班党小组长倪子祥推荐的“位列第一”的重点培养对象、老是向年级领导反映班里同学的“问题”?

这些都不是她的本意,只是她自愿成了别人的代言人。

书记问她:“这些问题是什么人告诉你的?”

郝晓红却”讲义气”不肯说出这些意见的来源,充分表现出来她在政治上的幼稚。

忆江南知道利用郝晓红的是谁,可她自己没有意识到是被利用了,成了自由主义的口舌。

倪子祥曾将她推荐为首批重点培养对象、是为了用她来平衡帅小雅和秦隽、避免对他自己产生来自“群众”的反对意见。

旁观者清、作为重点的发展对象、都知道她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她自己跳进了那个自由主义的小圈子里面。

忆江南天天去市医院做理疗,已经20多天过去了,疼痛有所缓解,可是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整个人还是头晕乏力。

林志高同学很热情地提出了:“廖老中医是我的老乡、他是我们附属医院的名老中医,你愿意尝试一下中医中药治疗吗?”

只要对治疗疾病有利、任何可以尝试的办法忆江南都求之不得,两人马上在附属医院挂号。

廖老中医,那是一位矮小瘦弱的老头子;皱巴巴的脸上满是皱纹、下巴微翘、要是再留上一把胡子那就更像一头老山羊了。

他的名气很大、他经常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只要他在门诊上班,周围的病人就会把他围得水泄不通;如果不是林志高预约,要挂他的号都是很难的。

老中医给同学们上课时,带着很有特色的地方口音,还时不时地贬低一下女性不孕症为:“不下蛋的母鸡,屁用也没有”。

部分女同学在下课后也会咬牙切齿抱怨他“像一个封建老顽固”。

廖老师看病、非常仔细的问诊、开的药很少、还很便宜。

按照中医老师们的说法,这样下处方的医生,就是辨证施治有精到之处,乃是良医圣手。

他一边把脉还一边指点这两个学生:“我对你的辩证是‘脾肾虚’,治则为‘补脾肾’”。

用过廖老师的3贴中药之后,忆江南头晕乏力的症状果然明显好转,再次复诊就是7包中药:“你用过这几包药,症状就可以缓解了”老中医很是自信。

正在取药处排队,也就这么巧,正好碰上了中医科钟老师。

他主动从忆江南手中抽走了处方:“交给我吧,咱们中医科有住院病人,有专门煎药的护士;等着把药煎好了,通知你过来喝药就行了”。

原本这事还得麻烦学校卫生室的校医帮忙,钟老师却大包大揽了。

于是忆江南每天都要去钟老师宿舍喝药,她比较谨慎,特意叫上顾小萍或者周淑芬和她一块去。

很快忆江南就发现这样也不行了,钟老师太热情了。

他会时不时地在忆江南面前流露出一种观点:“找个老婆很容易、想找个爱人就不容易了”。

而且学校里开始有那么一点风言风语开始流传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都知道了钟老师在帮助忆江南配药、煎药。

据说是钟老师自己说出去的……忆江南委托顾小萍,帮她取回来剩下的3包药,还是麻烦校医比较放心。

不久,钟老师就托人送来了一本中医参考资料。

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了两张戏票,忆江南拿着那本参考资料仿佛是烫手的山芋,稍一思忖,便问大家:“你们有谁愿意去看戏,明天晚上的”?

“明天年级有会议,想去也去不了的”。

最后,忆江南把这两张戏票送给了77年级的胡志辉,让他找人去看戏。

她认为这样委婉的暗示、钟老师应该知难而退了吧。

胡志辉看过戏以后,回来对着忆江南形容了一番:

“今天看戏,我们怎么会和钟老师坐在一起啊……这位老师打扮的很客气、梳着吹过风的大背头,还抹着头油的;一双锃亮的黑皮鞋,风度翩翩的;看到我们两个大男生坐在他旁边,脸色都变了”。

忆江南只是苦笑一下:“你对其他人就不要再说这件事情了……你帮我解围,谢谢你了”。

一个月的军训即将结束,全体参加军训的同学、最感兴趣的就是打枪;大家都是民兵,有许多人过去从来没有摸过枪。

射击训练花了10天时间,每人可以领到非常宝贵的5发子弹。

霍书记特意开会进行动员“要消灭射击不及格的现象!”

话音一落,安排三班先打。

大家按照训练的要领、很快就击发完了自己的那5颗子弹,忐忑不安焦急的等待报靶。

成绩一出来、有人双手上举高兴的转圈欢呼、也有人懊恼顿足叹息、打靶的成绩是最能激发大家的竞争心和荣誉感。

整个班里同学们的心情随着打靶成绩起起伏伏,霍书记更是紧张地站在一旁为大家鼓劲。

几轮射击下来,最终出现了3人不及格,而且都是平日里比较受人尊重、年纪偏大的老同学;书记这会真是非常失望、他所希望的奇迹没有出现。

接下来最后是一班同学上场。

一班的倪子祥,原本在地区体委体育集训、平日里很少回校。

得知军训快结束可以打枪,特地兴致勃勃地跑回来,要求参加打靶。

他自以为很有把握、向书记要求:“保证打个及格就是了”。

结果这个从未接受过射击训练的人,确实得到了一个全年级的第一名,是倒数第一!5发子弹12环。

自觉惭愧又怕被书记看见,据说是从靶位上爬起来拔腿就逃跑了;他的成绩是拖了整个年级的后腿、成为了大家的笑料。

笑着说这话的人,也是抱有一种宽容态度的:“书记对他又爱又气,还来不及批评,他跑的快、就像风一样刮跑了、想批评他时人都找不到了”。

这个大洋相,引得全年级的同学哈哈大笑,以至于后来的打靶,无论成绩好坏、谁都不再关心了;因为再也不可能有任何人,会低于12环的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