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告诫(1 / 1)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1281 字 21小时前

5月2号中午,忆江南和王桂华两人,按照节日值班表在学校的后门负责安全保卫值班。

两位书记过来查岗。

霍书记突然发问:“昨天一天到哪里去了?听说去了军分区,是吗?”

“是的,去了人民公园参加游园活动,还去军分区看父母亲的老战友”。

忆江南觉得奇怪,入学2个多月只有五一放假与弟弟外出一天,怎么就有好几拨人很关注她的去向了?

“分区有你一个什么人?三番两次打电话要找你,而且这人还亲自来过学校......正课时间内是不允许会客接电话的......这个人还撒谎,一会说是外地来的、是长途电话、很不老实!

学校的门卫刘师傅已经向我们年级反映过好几次了,你认识分区的什么人啊?”霍书记一本正经严肃地问道。

忆江南非常奇怪、连忙回答:“不可能吧?分区我只认识父母亲的老战友,昨天还是和我弟弟一起,第一次登门拜访;他不可能给我打电话的……没有搞错吧?如果是有什么老乡,我还要去问问叶常金,可能他们男同志接触比较多一些……”

忆江南没有提及赵司令的名字,因为赵光辉这个名字在本地区那可是如雷贯耳一般的存在;忆江南可不喜欢拉虎皮当大旗。

还没等忆江南说完话,竟被书记打断了:“不管他是谁,都请你转告他,以后不要打电话、也不要再来找你了!”

碰到这般莫名其妙的事情,明显感觉到书记居然还不相信她的回答。

忆江南的自尊心就觉得受伤了。

于是她也一本正经地、很严肃回答:“对于一个我从未见过面、还不知道是谁的人,我不知道怎么去转告……父母亲的战友都年纪大了,也没有这样的一个儿子……”。

书记看来还是不相信忆江南的回答,反问道:“最近这几天,有好几个人,来找过你好几次吧?”这就有一点敲警钟的意味了。

“是界西市过来出差的,我弟弟和他们工厂的同事。

他们到了这里来看看我,五一放假难道我不该陪他们去公园玩玩?他们来学校看我,出于情理也得接待一下吧?”忆江南已经非常有抵触情绪了。

就算是在部队的连队里面,男女大防那么严重,也没有出现过不允许接待异性访客的情况;怎么年级的书记们却对自己关心到了如此地步?

如果是因为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原因,那么不干也罢,忆江南的自尊心极强,这种“审问”她感觉非常不适应、非常反感。

忆江南认为,对于一种固执成见、缺乏信任的基础,那就保持距离和自尊、敬而远之吧!

对于愿意了解、关心和支持、帮助自己的人,必定敞开心怀!她还真不屑于老是为自己辩解和洗刷。

书记查岗、还发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警告”,忆江南出于自尊沉默以对,这种谈话就是不欢而散。

王桂华在一旁,提起了刚开学时、那次的“表哥”来访,撇着嘴说道:“极左思想,没事找事、什么水平。”

忆江南心里感觉,这种出身农民的干部,尽管还上过大学、还当过兵,骨子里的那种狭隘还是很难改变的。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啦、老是用一种有色眼镜自以为是地看待学生、处理事情;她只是出于一种礼貌,不在背后议论你们这样的领导而已。

晚上看地区京剧团演出的京戏《小刀会》,按照预约的地点时间,忆江南准时出现在人民剧院门前。

老远就看到弟弟一行三人,站在剧院台阶的高处。

他们三人的个子都比较高,在人群中属于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特别是弟弟忆江北穿了一件灰色的“长上衣”新奇别致的款式格外引人注目。

原来是冯师傅,不知道从哪里买的一件“出口转内销”的工作服、带有肩章肩带款式、特别还便宜,冯师傅就拿它做时髦的外衣试穿一下。

一路走来,这件“奇装异服”吸人眼球无数,引得付勇和江北无情的讥笑他为“归国华侨”、“海员同志”,关键是五一节的天气已经很热了,根本穿不住。

冯师傅就脱下来,忽悠他的徒弟忆江北也试穿一下。

反正他们是外地来出差的,本地也没有谁认识他们,也无所谓出不出洋相。

不料,穿上5分钟不到,江北就热得实在受不了。

见到忆江南带了一个尼龙丝网包,连忙脱下来窝成一团,塞进了姐姐的这个拎包里面,风度扛不过温度、引得大伙一通讥笑。

地区京剧团的演出,四个人都一致公认:“比咱们界西市的京剧团水平强多了,就这位女主角的嗓子,界西市京剧团还真挑不出来”。

忆江南特意安排他们看这场京剧,就是想通过多种形式、来了解一下本地区的文艺水平,故意问他们:“怎么样,花上一个晚上的时间,值不值得?”。

他们几个人原来还有点拿翘,觉得不大想来看这场演出,现在却不得不承认“值得一看”。

忆江南的弟弟那一行人,把十台油压机器全部保修了一遍,出差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购买机器的工厂很满意,厂长亲自设宴款待他们。

在那个什么物资都需要凭票计划供应的年代,工厂领导还为每个人买了好几斤白糖作为谢礼。

派小车子送他们去一个很远的风景点游玩了一天,那个地方有一个岩洞、号称“通天龙洞”,曾经关押了历史名人张学良好多年。

这几个人把这个岩洞风景区赞不绝口地好夸了一通,建议忆江南:“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游玩一次,否则,便是白来了浮州城一趟”。

他们一行3人,到大学来关心了忆江南一趟,就可以回去向老爸报告交差了。

他们都知道忆爸爸的老家就是在这块红土地上,当年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吃不饱穿不暖,家无隔夜粮。

自从共产党红军队伍来了以后,这里的老百姓才能打土豪分田地、不再饿肚子了。

老一辈的人就是从这里的小山沟沟、站起来走出去的;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跟着毛委员打下来一个新中国;今天再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里的大学读书,再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他们下一代所走的路,必定是与老一辈拼一腔热血拼血肉之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路不一样;他们的未来,将会是“知识就是财富”的一代新人。

刚刚走进学校学习,哪里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旖旎心态、必定是一门心思扑在学习当中。

当务之急就是要用知识把自己的头脑充分武装起来,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中国、为了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土地的儿女们,自有一番对红土地的深情厚谊;作为直接领导却丝毫不了解自己手下带领的学生们在想一些什么,仅凭自己的见识和经验,去担心去误解去管理,未免太狭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