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生死迷局中的一线转机(1 / 1)

“这是,您的儿子?”

林念和丁海奕在确认了男人已经离开后,从小门里走了出来。

老太太在听到两人的声音后,抬手用衣袖擦了下早已干涸的眼窝,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

“是的,他就是春娃,你们刚刚藏哪里了,幸好没被发现!”

林念抬手挠了挠鼻尖,随口道:“站在门口,他就开了一点点缝隙就关上了。”

那个小屋子巴掌大点地方,里面摆放着一些杂物,塞两个人进去的确勉勉强强。

要不是有空间在,还真的得藏不住。

老人点了点头,让两人去炉边坐,自己则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大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的东西一览无余。

一半的位置是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小药瓶。

另一半位置则是一堆用密封袋装着的粉末状物体。

这些粉末有白色的,有淡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看起来像是药粉。

老人拍了拍袋子跟林念说:“你们是不是还有同伴?”

林念闻言一愣,想到腰间被关闭的对讲机,赶忙拿出来打开,但对讲机里此刻并没有声音。

“我本来想着让你们两个赶紧走的,这样看来,你们应该已经被他们发现了。”

听到这话,两人眉头皆是一紧,“他们?”

是谁?

老人重重的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既然我们有缘,我就不瞒你们了,我呢,既能医病救人,也能占卜吉凶,我被困在此生死迷局中许久,出路难寻,直到今日,方才等来这一线转机。”

生死迷局?

林念看着炉火旁边被劈剩下半截的木架子,想来是家里的家具。

若是老人能源耗尽,在这极低的气温下生活,的确性命堪忧。

可老人不是还有儿子么?

儿子总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老娘被冻死吧?

老人继续说道:“我本以为这个转机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春娃回来看我,没想到会是你们两个陌生的孩子。”

说着,老人伸手摸了摸盒子里的那些粉末,

“我们这山里有一种毒草,误食后,不出一刻钟就会使人周身麻痹,浑身无力,这黄色的药粉便是解药,你将这一包药都拿走吧。”

林念不解老人为何突然赠药,又为何莫名的说起毒草,所以没有动手去拿人家的东西。

她迫切的想要知道老人口中的“他们”到底是谁,又会对他们这些外来者有着怎样的威胁。

但看着老人家气定神闲的模样,也只好静待下文。

随后,老人果然将这村子里的情况给两人说了说。

这个村子原名叫水有村,本是一个穷苦破败的村子。

老人名叫阿凤,是南方一个有名的巫医族的族人,她因为跟老伴儿刘大顺私定终身,两人私奔跑到了这个村子里。

刘大顺从小跟着父母酿酒,到了穷苦的小山村没有生活来源,便把酿酒的技能用了起来。

没想到,还真的让他做成了。

不仅他们两口子发家致富,还带着村民一起做起了酿酒生意。

至此,这个村子的村名才改成了“水酉村”。

听到这里,林念和丁海奕恍然大悟。

水酉,这不就是“酒”么。

就说哪里有点怪,但一时间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末世后,接连的暴雨导致洪水泛滥,但好在村子的地势高,并没有淹的很厉害。

待洪水退去后,又迎来了寒潮通知。

村里的房子都是经过了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根本经不起这样接二连三的折腾。

所以在临危关头,村支书做了一个决定,将村民们转移到村里的地下酒窖内生活。

可地下酒窖的空间有限,根本容纳不下全村五百多口人。

无奈之下,村里定下\"保全壮劳力\"的原则,将青壮年男女和孩子优先入窖。

之后,再从“老弱病残”内选出对村民生存有利的人,来填补名额空缺。

而那些没能入选的村民,只能继续留在家中,拿着村里给予的补助,努力的生存下去。

因为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入窖的亲人,为了亲人能够活下去,这样的安排并无人反对。

反而有些能拿到名额的老人,为了给家里的孩子们多争取些口粮,自愿退出。

当时阿凤一家三口都是有资格进到酒窖里的。

大顺就不用说了,是村里的族老,更是产业支柱。

阿凤是村医,对村里人至关重要。

唯有他们“老来得子”的儿子春娃是个不省心的,整日里不学无术,到处惹是生非,对村民的生存毫无帮助不说,还会是个大麻烦。

但因他年龄合规,又有父母的光环庇佑,勉强也被收纳。

如果没有寒潮,酒窖里的生存环境肯定不如外头,但日子虽然艰苦,为了活下去,新的生存秩序倒也开展的有条不紊。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的物资开始日渐匮乏,生存规则也悄然生变。

酒窖不再是庇护所有人的港湾,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

新规规定,唯有能提供物资或掌握各种生存技能者,方能留下。

那些体能不济,又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带着少得可怜的“遣散”干粮,重返冰冷的外界。

而春娃,便是这些人之一。

刘大顺为了儿子,只好将酿酒方子的关键一环交给了他,让他能够靠这“一技之长”活下去。

而自己,则选择走出了地窖。

阿凤向来看不上自己的儿子,整日里怪大顺宠坏了他。

但虎毒不食子,在生死攸关之际,她自是希望儿子能好好活下去的。

可她同样也不舍得自己的老伴儿,所以选择陪他一同回到家中生活。

因为两人在村里是有大作用的,村委们并不想两人就此离开。

可规矩就是规矩,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绝不能破,否则可能会引发大乱子。

村支书便以“必要时,还会请两人入窖帮衬”为由,配给他们窖内人同样的基础物资,以确保两人生存无虞。

一开始,儿子春娃还按时将“公家拨款”送回家给他们吃用。

但渐渐的,从两三天到一星期,再到两三个星期才能回一次。

吃食也从米面油变为糙米,再到几个窝头。

要不是老两口平时有点积蓄,走到外面去换取了一些粮食回来,单靠儿子送饭,早就饿死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苦熬着。

不论是酒窖内外,冻死的,饿死的,比比皆是。

接着,酒窖内的生存法则又开始变了。

说到这里,老人浑浊的目光朝着远处望了望,神情满是悲切。

“为了活下去,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后来,他们竟然开始了丧尽天良的勾当。”

闻言,林念和丁海奕的神色一凛。

“怎么?难不成他们开始吃......”

天灾之下吃食同类的事情林念倒不觉得惊奇,只是她更加有些担心他们这一队人的处境了,难免有些坐不住。

哪知老人却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