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遇敌特(1 / 1)

整个轧钢厂瞬间像炸开了锅,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沸腾了。

自年后开始,大家就没怎么吃过一顿饱饭,粮食定量标准更是一降再降。

他们干的可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肚子填不饱,哪有力气干活?

稍不留神,还容易出安全事故。

如今李怀德给大家搞来了粮食,解决了吃饭的大难题。

一时间,全厂上下,所有人都对李怀德感激不已,心里满是崇敬。

就连易中海这般杨为民的死忠追随者,此时也同样对李怀德心怀感激。

毕竟在轧钢厂能吃饱肚子,意味着回家后还能省下些许口粮。

虽然易中海并不缺这点东西,但易中海天性抠搜,总想着能省一点是一点。

因此,轧钢厂恢复足额粮食供应,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再者说,下个月傻柱和贾东旭就要刑满释放了。

依照聋老太太所言,傻柱届时仍会回到三食堂工作。

以傻柱那精湛的厨艺,又有杨厂长做靠山。

即便只是临时工,易中海也相信,只要给傻柱一段时间,他继续在食堂里当个“老大”也绰绰有余。

待厂里情况稍显稳定,傻柱就可以跟之前一样,继续从食堂给贾家带饭盒了。

只可惜贾东旭无法再回轧钢厂上班,不然易中海肩上的担子还能再轻些。

不过贾东旭出来后,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再加上傻柱带的饭盒。

易中海往后对待贾家便能回到从前的待遇,每个月只需给贾家提供些许棒子面就行。

下午下班后,徐海涛一迈进徐庶家门,便难掩激动之情,对徐庶说道。

“庶哥,这个李厂长可太神了!

在这粮食金贵的当口,他居然搞到了那么多,今天厂里广播都通知了,往后咱们能吃饱肚子啦!”

听到这消息,徐华和徐亮反应倒很平淡,只是随口应付了几句。

毕竟他俩在采购科,只要天气不是太差,他们基本上都在外面奔波,很少在食堂吃饭。

而且他们之前也去过几次后,他们发现食堂饭菜既填不饱肚子,味道也远不及徐庶做的。

久而久之,便基本不去食堂吃饭了。

没时间就在外头随便对付一口,有时间就跟着徐庶回四合院。

可徐海涛不一样,他在保卫科,每天都得待在轧钢厂,只能去食堂就餐,有时还得值晚班。

徐庶为了不让徐海涛在保卫科搞特殊,要求他跟其他人吃一样的。

不过一回四合院,徐庶就会给他加餐,好好补补。

说罢,徐海涛便去厨房帮忙做饭了。

此时,整个四合院也因轧钢厂粮食的消息而沸腾起来。

家家户户都在热议此事,喜悦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

对于那些家中有人在轧钢厂上班的家庭而言,轧钢厂解决粮食供应这事儿,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一家人的温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生活似乎一下子有了盼头。

可像阎埠贵这种不在轧钢厂工作的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窝在家里,满心羡慕,徒叹奈何。

此刻,阎埠贵心里对易中海的怨恨愈发浓烈。

在他看来,若不是易中海,自家说不准也有人能够进轧钢厂上班了。

第二天,徐庶刚踏入采购科办公室。

李怀德的秘书便找上门来,将他叫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

“小徐,休息得咋样?”李怀德满脸笑意,亲切地问道。

“嗯,睡了一整天,现在浑身是劲,精气满满!”徐庶精神抖擞地回应。

“那就好。所有物资都已登记入库,财务那边也把款项和票据核算清楚了,我都帮你领过来了。”

说着,李怀德俯身从办公桌下方拿出一个旅行包,顺带取出一张物资清单。

“小徐,这是物资清单,还有所有的钱和票据,你仔细检查一下。”

徐庶接过旅行包,目光在物资清单上一扫,便直接将清单放回包里,笑着说道。

“厂长,我还能信不过您嘛!”

“行。你赶紧把钱交给供货方,顺便跟对方敲定下次收货的时间,物资种类和重量还按这一次的标准来。”

“没问题,我这就去办。”徐庶爽快应下。

这时,李怀德又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个信封,递向徐庶。

徐庶见状,面露疑惑:“厂长,您这是……?”

“你这次可帮了我大忙,还把功劳都归到我头上。

我哪能让你吃亏呢?

这点东西虽说比不上你给我带来的好处,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你放心,等厂里有合适的岗位空缺,我肯定会为你着想。”

“哈哈哈,跟着您做事就是舒坦!”

徐庶爽朗一笑,毫不客气地将信封揣进兜里。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徐庶便拎着旅行包告辞离去。

走出轧钢厂,徐庶把旅行包稳稳绑在自行车车架上。

随后跨上自行车,这才打开李怀德给的信封一探究竟。

好家伙!只见信封里整齐叠放着二十张大黑拾。

还有十几张粮票、肉票,甚至还有一张收音机票和一张自行车票。

不得不说,李怀德在笼络人心方面确实手段高明。

稍加思索,徐庶便明白这张自行车票显然不是给自己准备的。

毕竟自己眼下就有自行车,虽说车子归采购科所有,但只要自己还在轧钢厂任职,这辆车就由自己使用。

徐华和徐亮也都分到了自行车,如此一来,这张自行车票大概率是为徐海涛准备的。

李怀德心里清楚,徐海涛是徐庶带来的,从他们日常的交谈和相处状态,便能看出几人关系极为亲密。

既然徐庶不缺这些,送给徐庶身边亲近的人,效果反而更佳。

不过,徐庶并未打算当下就用这张票给徐海涛买自行车。

他想着,等徐海涛在保卫科彻底站稳脚跟,或者等到年前再买也不迟。

不然,到时候四个人一起回老家,唯独徐海涛没有自行车,难免会有些尴尬。

思忖至此,徐庶将信封妥善收好,骑着自行车驶离了轧钢厂。

行至一处无人的偏僻角落,他抬手将旅行包收入空间之中。

随后,徐庶骑着自行车前往杨文的住处。

可运气欠佳,杨文并不在家。

无奈之下,徐庶决定先回四合院,盘算着梳理一下此次与轧钢厂合作的收获。

也许真如命运垂青,徐庶骑车刚拐进一条胡同。

在前方大约五十多米处,两个男人挥舞着匕首,一边叫嚷着,一边朝着他狂奔而来。

“小子,不想死就赶紧滚开,别挡道!”

在他们身后,三四个公安正奋力追赶。

然而,看那几位公安的体力,恐怕很难追上这两个逃窜之人。

面对此景,徐庶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着两人骑车冲了上去。

随着距离不断拉近,那两人的表情愈发狰狞,嘴里骂骂咧咧。

“狗日的,快点给老子闪开,信不信老子捅你两刀!”

刹那间,徐庶与他们的距离不足三米。

只见他猛地一个急刹车,以左腿为支撑点,双手用力将自行车高高提起,朝着两人横扫过去。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打得两人措手不及,他们匆忙急停,试图往后退。

但双方距离实在太近,还是被徐庶的自行车扫倒在地。

徐庶可不会给对方任何反击的机会,顺势将自行车狠狠砸在两人身上。

紧接着,他迅速出手,夺下两人手中的匕首。

右脚重重踩在自行车上,将他们牢牢压在下面,动弹不得。

这时,追赶的公安赶到了徐庶面前。

徐庶见状,便将自行车拿开。

其中两名公安迅速掏出身上的手铐,将这两人反手铐住。

带队的公安盯着徐庶,端详片刻后开口道。

“小伙子,我是不是在哪儿见过你?”

徐庶也觉得这位公安有些眼熟,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是啊,我也觉得您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了。”

“哦,我想起来了,你是不是叫徐庶,住在红星四合院?”

“没错,我是叫徐庶,也住在红星四合院。

您怎么知道的?”徐庶疑惑地问道。

“哈哈哈,太巧了,我叫何东,是红星派出所的所长。

去年你到派出所报过警。”

听到这儿,徐庶总算想起来了。

“对对对,何所长,实在不好意思,我这记性不太好。”

“毕竟只见过一次,都过去这么久了,这很正常。

我也是因为你的名字比较特别,所以印象深刻。

不过,我还真没想到,你功夫这么厉害。”何东笑着说道。

“嘿嘿,我从小瞎练的。这两个人是谁呀,犯了什么事?”徐庶问道。

何东神色一正,解释道。

“按说这些事不该跟你讲,不过你是帮我们抓住他们的功臣,又是烈属,跟你说说也无妨。

这两人是湾湾那边潜伏下来的特务,我们盯他们很久了,本打算放长线钓大鱼,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察觉到了,直接就跑。

我们没办法,只能提前展开抓捕。

哎,不怕你笑话,这一年来,我们派出所的粮食供应大幅减少,大家都吃不饱,这一追,没多会儿就没力气了。

还好碰上你,不然今天这俩特务可就溜了。”

徐庶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你们确实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