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买家具(1 / 1)

这可把徐华和徐亮激动坏了。

两人眼睛放光,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自行车,迫不及待地跨了上去。

这些年,徐庶时常回徐家村,每次回去都骑着自行车。

徐华他们跟着徐庶,耳濡目染,早就学会了骑车。

此刻,他们兴奋地在仓库前的空地上骑了几圈,感受着风从耳边吹过,满心都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之后,徐庶带着两人来到采购科办公室。

一进门,他便热情地向同事们介绍徐华和徐亮。

同事们纷纷投来友善的目光,热情地打招呼。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工作、谈生活,气氛十分融洽。

不知不觉,时间悄然流逝,眼看就要到午饭时间了。

徐庶这才带着两人起身,离开了采购科。

三人来到保卫科,接上了已经完成报到流程的徐海涛。

此时,四人三辆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在街上寻觅合适的饭店。

找了好一会儿,终于选定一家干净整洁的饭馆,点了几样家常菜。

一边享用美食,一边分享着上午的经历,欢声笑语不断。

吃过午饭,他们回到四合院,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屋子。

毕竟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干劲十足。

而且这两间倒座房面积不大,每间也就十平米左右。

他们分工明确,扫地、擦窗、整理杂物,配合默契。

没过多久,两间屋子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收拾完,他们取出事先买好的锁,将门锁好,接着便前往隔壁院子。

徐海涛暂时独自住在这个四合院。

徐庶之前特意打听过,虽说这个四合院就在红星四合院隔壁。

但里面的风气却截然不同,邻里之间关系和睦,互帮互助,倒和徐家村有几分相似。

而且徐海涛分到的是一间倒座房,面积有二十多平方米,空间宽敞。

综合考虑后,徐庶才为他选择了这里。

四人齐心协力,花费了半个小时,把徐海涛的屋子也收拾得井井有条。

随后,他们骑着自行车前往街道办,打算挑选一些能用的家具。

其实,徐庶原本计划带他们去信托商店购置家具,那里的家具品质上乘。

可徐华他们看到徐庶自己家里用的都是从街道办买来的便宜家具,说什么也不愿意去信托商店。

徐庶拗不过他们,只好先带他们来街道办看看,心里想着要是实在配不齐,再去信托商店也不迟。

到了街道办仓库,他们才发现,这里的家具被人挑选了这么多年,剩下的大多破旧不堪,几乎没什么好东西了。

徐海涛他们三人在里面挑挑拣拣,费了好大劲,连一家所需的家具都凑不齐。

徐庶见状,大手一挥,果断说道。

“走,咱们去信托商店!”

来到信托商店,徐庶根据三间屋子的大小,精心为他们搭配家具。

他挑选的家具材质都是名贵木材,而且因年代久远,历经岁月沉淀,每一件都颇具韵味,算起来也算是古董了。

徐庶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家具质量上乘,坚固耐用,能够使用很久。

二是考虑到未来,这些家具都价值不菲,万一以后生活遇到变故,他们的晚辈也能有个依靠,不至于陷入困境。

他们在商店里仔细挑选,反复比较,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把三家的家具都配齐了。

之后,徐庶在街上找了两个经验丰富的“窝脖儿”师傅,谈好价钱,将这些家具小心翼翼地搬上车,运回家去。

回到四合院,又是一番忙碌。

在“窝脖儿”师傅的帮助下,他们把家具一一安置妥当。

这一趟下来,又花了将近一个小时。

此时,天色渐晚,四人虽然疲惫不堪,但看着布置好的屋子,心里都充满了成就感,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徐庶原本打算,等屋子收拾得妥妥当当,就前往供销社购置些生活用品,主要是洗漱用品之类的。

至于让他们自己开火做饭,实在不太现实。

这屋子拢共才十平米,摆上床、衣柜、书桌、椅子和凳子后,空间被填得满满当当,几乎连落脚的地儿都快没了。

况且,他们三人里也就徐海涛会做饭,可那手艺,和徐庶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思索再三,徐庶大手一挥,直接拍板。

“以后吃饭,都来我家!”

此言一出,徐华、徐亮和徐海涛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紧接着,每个人都把自家钥匙分给另外三人一把。

如此一来,往后不管谁有个急事,都能互相照应,方便许多。

待这些琐事处理完毕,天色已然完全暗了下来。

易中海他们上了一天的班,也都陆陆续续回到四合院。

路过倒座房时,易中海瞧见徐庶几人正惬意地在屋内休息,有说有笑。

他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铁青一片。

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冷哼一声,带着满心的不悦,转身快步离去。

晚饭时间,几人齐聚徐庶家中。

虽说徐庶说这顿饭是“凑合”,可在旁人眼中,这伙食水平简直高得令人咋舌。

主食都是大米和面粉,蔬菜皆是从徐庶空间里产出的当季新鲜货,鲜嫩欲滴,营养丰富。

更让人羡慕的是,桌上每日都少不了荤腥。

考虑到避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些气味浓重的肉食,徐庶不能天天烹制。

但隔三岔五,也必定会做上一顿,让大家大饱口福。

至于凉拌菜、卤菜之类的,更是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再加上徐庶的厨艺,也是色香味俱全。

易中海之前就在心里盘算着,要不借着这事儿,再去举报徐庶一次,说不定能让这小子栽个跟头。

可当他把这想法小心翼翼地说给聋老太太听时,换来的却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

聋老太太目光如炬,严厉地斥责道。

“中海呀,你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糊涂啊!

做事之前就不知道多动动脑吗,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之前贾东旭和傻柱举报徐庶买手表那事儿,你还没吸取教训?

打那以后,院里人都开始有意疏远你了,难道你没有察觉到?

你要是再去举报邻居,不管成不成,以后在这四合院里,可就彻底待不下去了。

就算你是八级工,又是一大爷,可谁愿意跟个成天举报别人的人做邻居?”

易中海被骂得低下头,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经老太太这么一提醒,他这才如梦初醒。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没有确凿证据就贸然举报,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何况,徐庶身为采购员,工作里的门道外人根本摸不清,他上哪儿去找证据?

想到这儿,易中海满心的怨恨只能暂时咽下。

尽管他对徐庶厌恶至极,可在没有十足把握之前,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只能在心底暗自咬牙,等待着一个能扳倒徐庶的机会。

第二天,徐海涛一大早前往保卫科上班了。

毕竟他想要干好保卫员这份工作,前期还得接受相关训练。

而且保卫科可不像采购科那般自由,不仅有晚班,就算是星期天也会安排值班的。

所以徐庶去采购科点了卯,就带着徐华和徐亮去供销社采买物品。

反正三人标准一致,人手一份,也没什么好纠结的。

经过这一番操持,徐海涛三人算是在四九城稳稳地安下了家。

对徐庶而言,也终于有了几个能让自己完全放心的帮手,往后吃饭也有人作伴了。

陈军对徐庶是真心实意地好,得知徐华和徐亮与徐庶的关系后,便直接让徐庶带着他俩做事。

接下来的日子,徐庶领着徐华和徐亮穿梭在四九城的大街小巷。

想要成为出色的采购员,首先就得摸透四九城的基本情况。

一周时间转瞬即逝,徐庶开始带着二人前往分配的村子收购物资。

然而,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头,大家都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又怎会轻易把吃食卖给他们。

所以,这一周下来,徐华和徐亮收获寥寥。

此时,距离徐庶和李怀德约定的交货时间越来越近。

之前从轧钢厂拿来的袋子,徐庶也早已备齐。

不过,这些事情徐庶暂时不打算让徐华他们知晓。

虽说他俩对自己绝无二心,但刚到四九城不久,很多情况都还不熟悉。

徐庶难免担心,要是他们知道了这些事,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那自己可就麻烦大了。

在带着徐华和徐亮熟悉了采购的整套流程后,徐庶便打算不再继续带他们了。

这天,徐庶问道。

“华哥、亮哥,这半个月下来,采购流程、四九城的情况,还有分配给你们的村子的情况,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吧?”

徐华应道:“嗯,基本上都清楚了。”

徐亮也跟着说:“嗯,我也差不多都明白了。”

徐庶接着说:“行,既然如此,往后我就不带着你们了,准备让你们自己去试试,你们觉得咋样?”

徐华拍着胸脯保证:“庶哥,你就放一百个心,我们肯定努力把事儿做好,绝对不给你丢脸。”

徐亮也附和道:“没错,庶哥,你忙你的大事儿去,我们肯定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