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李秀蓉进四合院(1 / 1)

阎埠贵神色谨慎地环顾四周,确定此刻没有其他人朝这边走来。

他微微凑近徐庶,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焦急与无奈说道。

“小徐呀,如今这粮食的严峻形势,你身为采购员,肯定比我清楚得多。

你知道的,我收入微薄,家里人口又多,就靠我一个人工作撑着。

现在每个月那点粮食定量,根本不够全家人吃的。

哪怕我把这些粮食拿回农村去换红薯,依旧填不饱肚子。

你能不能再拉我一把,帮我想想办法?”

“我不过是个普通采购员,能养活自己和母亲,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实在没能力再帮你。”

“你不是钓鱼技术特别厉害嘛,咱们再去找个好地方,每天钓上几斤鱼,不就能多些吃的了?”

“三大爷,您这半年是不是都没去过什刹海?”

阎埠贵一脸茫然,挠了挠头。

“是呀,怎么了?

我这半年一门心思都在琢磨怎么搞粮食,哪有闲工夫去什刹海。

再说了,没有你在旁边指点,就算我去了,也只能钓到些小猫鱼,实在划不来。”

“行吧,那我劝您找个时间去什刹海瞅瞅,到时候您就明白原因了。

省得我说了,您又不信,白费口舌。”

“不会的,你说的,我肯定信。”

“现在全国各地都深陷粮食危机,原本什刹海那边,大家也就是闲暇时去钓钓鱼,消遣一下。

可如今大家都吃不饱肚子,自然想尽办法找吃的,河里的鱼就成了首选目标。

现在的什刹海、北海那些河湖的岸边,人多得几乎都没地儿落脚了。

您没注意到我这大半年都没去钓过鱼了吗?

而且您也该知足了,四九城好歹是首都,情况相对好点儿,大家虽说吃不饱,但总归还有东西可吃。

我听说,好多地方都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阎埠贵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嘴巴微微张开,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似乎还没从徐庶的话语中回过神来。

而徐庶见此情形,也没再理会阎埠贵。

他轻轻叹了口气,推着自行车,缓缓朝着四合院里面走去。

待徐庶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四合院的过道里,阎埠贵这才如梦初醒。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方才徐庶所说的那些话,他始终无法相信。

他简单地跟身旁的三大妈交代了一声,便急匆匆地朝着什刹海的方向赶去。

在他看来,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信服。

徐庶来到中院,一眼便瞥见了贾张氏那肥胖的身影。

这个死肥婆,着实让徐庶感到好奇不已。

回想起以前,贾家靠着贾东旭一人的工资,养活三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日子过得倒也安稳。

再加上易中海时不时地暗中接济,贾张氏又向来好吃懒做,整日琢磨着多吃多占,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倒也说得过去。

可如今时过境迁,去年贾东旭因事被抓,贾家瞬间断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且,贾张氏、秦淮茹和棒梗都不是城市户口,根本没有粮食定量供应。

然而,这都过去大半年了,贾张氏却丝毫没有瘦下来的迹象。

反观后院的刘海中,这段时间因为粮食短缺,整个人明显瘦了一圈,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

唯有在教训刘光天和刘光福的时候,才勉强恢复些许往日的精气神。

如今,整个四合院里,日子还能过得较为舒坦的,也就只有徐庶、许大茂和易中海三家。

易中海收入颇高,即便现在要负担贾家三口人的生活,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未伤根本。

而许大茂,则单纯的是因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他的父亲许富贵在电影院工作,每月拿着五六十的工资,养活夫妻二人和许大茂的妹妹绰绰有余。

许大茂自己的工资,便只需要满足个人开销即可。

至于徐庶,他的生活来源,早已不单纯依赖轧钢厂那微薄的工资。

目光转向徐家村,今年同样深受粮食危机的影响。

村里的养殖场,以往虽靠着河边的水草能解决部分饲料问题,但终究还是需要额外投喂粮食。

可今年全村粮食欠收,村民们自家的口粮都捉襟见肘,哪里还舍得将这珍贵的粮食拿去喂养殖场的鸡鸭猪。

无奈之下,大家只好选择将养殖场里多余的牲畜卖给徐庶。

而这一次,徐庶并未像往常一样用钱结算。

毕竟当下这个时期,拿着钱也未必能买到粮食。

于是,徐庶巧妙地找了个理由,用灵泉空间产出的玉米磨成的棒子面来折算。

当然,徐庶空间里产出的棒子面,品质绝非市面上的可比。

那面粉磨得极为细腻,完全不用担心会有粗糙之感,难以下咽。

至于为何不选用大米面粉进行结算,徐庶自有考量。

其一,他不想过多地暴露自己的底牌。

若是一次性拿出大量的细粮,难保不会引起他人的觊觎之心,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二,在这粮食极度短缺的时刻,大家的首要目标是填饱肚子,而非追求生活品质的改善。

用棒子面结算,村民们能获得多好几倍的粮食。

如此一来,起码今年大家不用再为饿肚子而发愁了 。

回到四合院这边,徐庶踏入中院,目光只是淡淡地扫过贾张氏,便丝毫没有停留,径直朝着自家走去。

贾张氏依旧如往常那般,体态臃肿,神情悠然。

说实话,她现在的生活状态,与往昔并无太大差异。

甚至因为无需再为贾东旭操心,日子过得愈发滋润惬意。

在她心里,早已笃定,但凡家里出了任何问题,只需去找易中海,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棒梗的日子同样没什么改变。作为贾东旭唯一的孩子,且又是男孩。

在那个重男轻女观念尚存的时代,易中海对他格外重视,自然不会让他饿着肚子。

如此一来,在贾家,吃苦受罪的重担便毫无悬念地全部压在了秦淮茹一个人肩上。

尤其是现在傻柱也进了监狱,这对秦淮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回想起过去,她还能时不时去傻柱那儿蹭顿饭,改善改善伙食。

或是在手头紧的时候,从傻柱那儿借点钱应急,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奢望。

时光匆匆,转眼间便快到了国庆节。

今年意义非凡,乃是华国建国十周年的大庆之年。

10 月 1 日,一场盛大无比的阅兵仪式将在四九城的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徐庶此前从未见识过这般宏大壮观的场面,内心满是憧憬与向往。

他心中早有打算,提前一天便决定回家,将母亲李秀蓉接过来。

想着国庆节一同观看大阅兵后,再送母亲回徐家村。

起初,李秀蓉并不愿意前来。

她从徐庶口中,对四合院里那些人的情况已有所了解,心里难免担忧。

生怕自己过去会给儿子惹来麻烦,添了不必要的困扰。

然而,对于十周年大阅兵这样举世瞩目的盛典。

她内心深处同样渴望能够亲眼见证,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是每一个国人的骄傲。

在徐庶的耐心劝说下,李秀蓉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母亲与四合院那些复杂人物的接触,徐庶特意选择吃过午饭后,才踏上回徐家村的路。

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带着丝丝暖意,徐庶骑着自行车,一路疾驰。

回到四九城后,徐庶满心欢喜,第一时间便带着李秀蓉前往全聚德。

一走进店内,烤鸭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空间。

徐庶和李秀蓉找了个安静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服务员便端上了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烤鸭,以及热气腾腾的鸭架汤。

母子二人尽情享受着这顿美食,吃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轻声交谈几句,温馨的氛围围绕着他们。

直到两人都吃得心满意足,这才起身,带着满满的幸福感回到了四合院。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时间来到了七点钟。

四合院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各家各户都在屋内吃晚饭。

就连平日里最爱守在大门旁占便宜的阎埠贵,此刻也不见踪影。

徐庶带着李秀蓉,缓缓走进四合院。

他一边走,一边耐心地挨家挨户给母亲介绍。

“妈,这就是阎埠贵家,他在小学教书,也是一个管事大爷,就是我跟你经常说道的那个算盘精……”

李秀蓉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眼中充满了对儿子生活环境的好奇。

当他们走到中院时,恰好与吃完晚饭出来溜达的贾张氏碰了个正着。

贾张氏本就生性爱凑热闹,又喜欢搬弄是非。

见到徐庶带着一个陌生女人回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恶念,盘算着如何找点茬,给他们添点堵。

徐庶敏锐地察觉到贾张氏那不善的目光,以及她脸上不怀好意的表情,心里便清楚她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为了不让母亲受到不必要的打扰,影响心情。

徐庶立刻开口,声音坚定而有力。

“贾张氏,这是我妈,烈属,你最好想清楚再开口。”

这话如同一声惊雷,瞬间震住了贾张氏。

她张了张嘴,原本准备好的刻薄话语,一下子被噎了回去。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在拘留所那段灰暗的日子,如同噩梦一般,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脑海中,让她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