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杨厂长(1 / 1)

杨厂长微微皱起眉头,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开口问道。

“老太太,这个贾东旭和徐庶究竟是谁呀?

我对这俩名字没什么印象。”

说着,他轻轻转动着手中的钢笔,目光在聋老太太和易中海之间来回游走。

易中海连忙欠了欠身,恭敬地回应道。

“杨厂长,贾东旭是我的徒弟,现在跟着我在一车间做事,平时干活也算踏实。

至于这个徐庶,之前就是徐家村的一个农民。

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进了采购科,当上了采购员。”

“哦,原来你说的是他呀。”

杨厂长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

易中海见状,不禁好奇地问道。

“怎么,您也认识徐庶?” 他微微前倾身体。

杨厂长轻轻放下钢笔,靠在椅背上,不紧不慢地说道。

“谈不上认识,只是听采购科的人提起过,说科里来了个能人。

自从他进了采购科,每月都能超额完成采购任务,能力着实出众。

好像前不久还提拔成副组长了,这样的人,肯定有两把刷子。”

说到这儿,杨厂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什么,杨厂长,你说这个徐庶当上了采购科的副组长?”

易中海听闻,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讶,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杨厂长抬眸看了易中海一眼,反问道。

“好像是的,怎么了,易师傅,这事儿有什么问题吗?”

易中海微微一怔,赶忙摆手说道。

“没事,没事。

只是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激动,是我没有控制住情绪,不好意思。”

嘴上虽这么说,但他的眼神却有些闪躲。

这时,一直静静听着的聋老太太忍不住插话道。

“杨厂长,我打断一下哈。

现在可不是谈论徐庶的时候,你快想想办法,看看柱子他们的事该咋办呐?”

杨厂长将目光转向聋老太太,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说道。

“老太太,按照你们的说法,这个徐庶应该跟你们同住在一个院子里。

那何雨柱他们当初怎么会选这么极端的办法去举报呢?

这可不是小事啊,你们应该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果。”

聋老太太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我们确实都住在一个四合院。

不过,柱子之前跟徐庶有些过节,积了些矛盾。

所以这次行事才有些冲动、过激了。

但您可得相信,他出发点肯定是好的,绝没有恶意。”

老太太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杨厂长的表情。

杨厂长轻轻敲了敲桌面,追问道。

“既然都是一个院里住着的,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你们事后没去找徐庶和解吗?

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易中海接过话茬,脸上满是懊恼。

“找了,出事儿当天晚上就去找了。

结果这徐庶根本就没和解的意思,还忽悠我们说晚上再细谈。

可谁能想到,当晚他直接就回老家了。

现在他人都找不着,眼瞅着派出所那边就要出结果了,实在没辙,我们才来求您帮忙。”

聋老太太紧接着说道:“杨厂长,我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件事可真得麻烦你了。

你放心,等柱子他们出来,我一定好好管教他们,往后绝对不会再出这种乱子。

而且,您也知道,柱子厨艺那是没得说,对咱轧钢厂的食堂可是重要得很呐。

要是就因为这点事儿让他坐牢,实在太可惜、太不值当了。”

老太太眼中满是恳切,语气近乎哀求。

杨厂长听完聋老太太的话,并未立刻回应。

他微微眯起眼睛,靠在椅背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聋老太太和易中海这话里,水分可不少。

举报别人投机倒把,一旦坐实,那可是大罪,哪有这般打着 “为别人好” 旗号的。

换位思考,要是自己碰上这事儿,也肯定不愿意轻易和解。

想到这儿,杨厂长轻轻叹了口气。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棘手得很。

可碍于聋老太太在厂里多年积攒下的情面,又实在不好直接推脱不帮忙。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杨厂长思索了好一会儿。

终于抬起头,看向聋老太太,语气中带着几分斟酌。

“老太太,易师傅,这样吧,你们先到王秘书那儿稍作等候。

我呢,先给派出所打个电话,确认一下事情的具体情况。

之后咱们再商量后续怎么处理,您看行不?”

聋老太太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赶忙说道。

“行,那就麻烦你了,杨厂长。

你办事,我放心。”

说完,易中海便小心翼翼地扶着聋老太太起身,两人缓缓走出了办公室。

杨厂长目送他们离开后,没有丝毫耽搁,迅速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听筒,手指熟练地摇动摇把。

电话接通后,他神色专注,一边听着电话那头的回应,一边不时地在面前的便签纸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几分钟过去,随着电话那头声音的逐渐减弱,杨厂长也基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后,他不自觉地在心底冷哼一声,心中暗自思忖、

“好家伙,这哪里是有些水分呀,完全就是把事实泡在水里呀。

何雨柱跟贾东旭这两人居然分别跑去派出所和街道办举报,还是实名举报。

现在事情暴露了,居然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徐庶好。

这不是明摆着想要置人家于死地嘛,手段也太狠辣了些。”

然而,杨厂长并未就此下定论。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凝视着天花板,脑海中不断权衡着利弊。

许久之后,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决定帮聋老太太这一回。

在他心中,虽说徐庶展现出了一定的能力。

但和聋老太太多年来在厂里的影响力相比,分量还是轻了许多。

更何况,他与聋老太太之间还有着一些过往的人情纠葛,这次权当是还她最后一份恩情了。

心意已决,杨厂长立刻再次拿起电话,拨通了王秘书的分机号。

“王秘书,你带老太太过来一趟,让易师傅先在那儿等着。”

没过多久,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王秘书搀扶着聋老太太走了进来。

杨厂长见状,起身走到门口迎接。

待王秘书转身离开,他才扶着聋老太太走到一旁的沙发处,两人并肩坐下。

杨厂长微微侧身,看着聋老太太,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老太太,刚才那件事,您可没跟我说实话啊。

据我所知,何雨柱跟贾东旭两人,一个去了街道办,一个去了派出所举报。

这可不像是您说的单纯为了徐庶好。

依我看,他们这是想把徐庶往绝路上逼呐。

换做任何人碰上这种事,都很难轻易选择和解的。”

聋老太太听到这话,脸上微微一僵,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她心里明白,以杨厂长的能耐,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全貌,不过是打个电话的事儿,根本瞒不住。

于是,她也不再遮掩,坦然说道。

“小杨呀,这件事确实如你所说,我也不跟你藏着掖着了。

那徐庶刚搬进四合院没多长时间,就跟柱子和东旭起了冲突,他俩吃了亏。

这不,好不容易瞅见个机会,就想着出手整治整治徐庶。

谁能想到,徐庶的手表票居然真的是李怀德给的。

结果,柱子他们非但没能收拾成徐庶,反倒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杨厂长听到聋老太太提到李怀德给了徐庶手表票,心中顿时“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徐庶背后站着的是李怀德。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暗自思忖。

既然如此,那就算徐庶真有天大的本事,自己也不能再用他了。

毕竟厂里的局势错综复杂,而李怀德现在就是他最大的敌人。

想到这儿,杨厂长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

杨厂长微微蹙着眉,神色凝重,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斟酌,缓缓开口道。

“行了,老太太,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算是清楚了。

既然您老人家都亲自找上门来了,我若袖手旁观,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爸那儿,我也没法交代。

不过,您心里应该也明白,这事儿棘手得很呐。”

说着,他微微摇头。

“现在徐庶铁了心不愿和解,何雨柱和贾东旭他俩恶意诬陷人家,性质本就恶劣。

更何况,徐庶还有烈属身份,这在处理起来就更加敏感了。

哪怕是我现在这个级别,想要妥善解决,也得费一番周折,着实棘手。”

杨厂长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揉着太阳穴。

聋老太太静静地听着,她自然知晓此事的复杂性,可多年的阅历让她眼神中依旧透着笃定。

她心里清楚,只要杨厂长肯真心帮忙,事情总归能有转机。

但当下最关键的,便是如何让杨厂长下定决心出手相助。

毕竟,她与杨厂长之间,除了那层间接的人情关系,并无太多深厚的交情。

回想起过往,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聋老太太在街头救下了突发疾病晕倒的杨厂长父亲。

当时,她也只是出于本能的善良,并未想过会有什么回报。

后来,杨父多方打听,得知聋老太太就住在轧钢厂的家属区。

便特意叮嘱杨厂长,平日里要多关照这位救命恩人。

可这人情债,就如同手中的沙子,用一分便少一分,愈发淡薄。

之前,为了易中海能顺利考上八级工,聋老太太已经在杨厂长这儿动用过一次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