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北疆谋略,皇嗣建言(1 / 1)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大鹏 1654 字 13小时前

楚国大地之上,发展的热潮仿若汹涌奔腾的江河,滔滔不绝,所经之处皆被点燃,焕发出蓬勃生机。得益于系统奖励这一强大助力,短短三年间,楚国人口呈井喷之势,一举突破五千万大关。此刻的楚国,国力蒸蒸日上,恰似那耸入云霄的巍峨高山,愈发雄伟壮观。然而,在这繁荣表象之下,项羽的目光早已牢牢锁定北疆,如何杜绝异族再度南侵,实现北疆长治久安,成了他心头最为关切之事。

这一日,灿烂的阳光透过雕龙画凤的窗棂,倾洒在宏伟的宫殿中,地面被映照得金光闪闪。项羽身着华美的龙袍,身姿笔挺地端坐在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他面容冷峻,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此刻,他召集了范增、萧何、张良三位丞相,以及韩信、陈平、项御等一众重臣,共商应对北疆匈奴与鲜卑之策。众人依官职高低有序分坐两旁,每个人神色凝重,仿若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项羽缓缓起身,双手背于身后,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在大殿中踱步。他目光如炬,带着凌厉气势,逐一扫视在场众人。随后,声若洪钟地开口道:“如今我大楚国力昌盛,如日中天。但北疆的匈奴与鲜卑,却始终如芒刺在背,是朕心头难以拔除的隐患。朕欲出兵北疆,诸位爱卿认为,应先攻打匈奴,还是鲜卑?”

此言一出,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大殿内顿时热闹起来,众人交头接耳,各抒己见,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韩信身形矫健,率先起身,他身姿挺拔如苍松,双手抱胸,眼神坚定,朗声道:“陛下,依臣之见,匈奴势力更为强大,但其内部部落众多,矛盾错综复杂。若我军先攻匈奴,可先派智谋之士乔装深入其内部,利用部落矛盾分化瓦解,扶持亲楚势力。待时机成熟,再以我军精锐骑兵直捣其王庭,一举将其击溃。如此一来,定能震慑鲜卑,后续对鲜卑用兵便会轻松许多。” 说罢,他微微抬起下巴,眼中满是自信与豪迈,仿佛已看到匈奴王庭在自己铁骑下覆灭的场景。

陈平轻抚修剪整齐的胡须,微微点头,面露赞许之色。他缓缓起身,身姿优雅,举止从容,尽显儒雅风范。接着说道:“韩将军所言极是。不过,鲜卑虽实力稍弱,但其自幼在草原长大,对草原地形了如指掌,骑兵机动性强,来去如风。若我军全力攻打匈奴时,鲜卑趁机从侧翼偷袭,我军恐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依臣之见,可先选派口才出众的使者,携带丰厚财物,如精美丝绸、大量粮食、金银财宝前往鲜卑,稳住他们。待我军解决匈奴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征服鲜卑。” 说完,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似乎已看到鲜卑在楚国大军面前投降的画面。

范增微微皱眉,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削弱匈奴的有生力量。匈奴侵扰我边境多年,恶行累累。我军若能给予其沉重打击,重创其精锐部队,鲜卑必然会心生畏惧。至于分化匈奴内部,可从各部落的利益诉求入手。那些饱受匈奴贵族压迫的小部落,或许能成为我军的助力。我们可派遣密使,暗中与他们接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以重利,让他们关键时刻倒戈,配合我军行动。”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精准地刺中问题要害,众人纷纷侧目,暗自点头。

萧何站起身,神色平和,语气沉稳:“陛下,出兵征战,粮草先行。无论先攻打匈奴还是鲜卑,都需确保后勤补给充足。臣定会全力以赴,调配好粮草,保障大军所需。依臣看,鲜卑实力稍逊,若先取鲜卑,可快速扩充我军实力,为攻打匈奴积累更多资源。” 他微微躬身,尽显对国家事务的尽责之心。

张良轻摇手中羽扇,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两位丞相所言皆有道理。但出兵之事,需谋定而后动。匈奴与鲜卑虽为两族,却互有关联。我军可利用这一点,巧妙散布假消息,制造两族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军再坐收渔翁之利。” 他的话语简洁却蕴含着深远谋略,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众人前行的道路,引得众人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声音在大殿内不断回荡。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项御突然起身。他身形略显稚嫩,但眼神中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他恭敬地向项羽行礼,声音清脆却坚定地说:“父皇,儿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项羽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许与慈爱,温和地说:“御儿,但说无妨。”

项御深吸一口气,平复紧张的心情,缓缓说道:“父皇,有一事您不得不考虑。十位母妃皆来自匈奴与鲜卑两族,她们虽身处大楚后宫,但心中必然牵挂着自己的部族。且这三年来,两族并未南下侵略,边境相对安宁。先贤讲求师出有名,若父皇欲对两族用兵,不如以当年侵略过华夏的两族中小部族开刀。这些小部族的恶行,大楚百姓铭记于心,以此出兵,名正言顺。另外,可让各位母妃利用在部族中的影响力,放出风声,告知他们,同化入华夏者可保性命,能在大楚安居乐业;反抗者只有死路一条,必将遭受大楚大军讨伐。同意归入华夏者,可享受与大楚百姓同等的待遇,大楚一视同仁。如此一来,既照顾了母妃们的情绪,又师出有名,还能分化两族内部,加快两族的消亡。如此,大楚将一统草原,北境将扩土千里。到时候,可将皇子们分封各处草原,即便日后草原上有纷争,也是我华夏人内部之事,不会再让异族有机可乘。儿臣这不成熟的建议,请父皇及各位师傅、叔叔指正。”

项御话音刚落,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露出赞叹之色。韩信忍不住起身,双手鼓掌,大声说道:“太子殿下此计甚妙!既考虑到后宫安稳,又能分化敌军,还能扩充我大楚领土,一举多得,实乃高见!” 说罢,满脸钦佩地看着项御。

陈平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赞赏:“是啊,太子殿下聪慧过人,此计若成,我大楚霸业可成矣!太子殿下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深远谋略,实乃大楚之福。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带领大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范增捋着胡须,笑着点头:“我这小孙子,果然聪慧,此计甚合我意!不愧是我范增的血脉,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谋略,将来必成大器。” 萧何与张良也纷纷附和,对项御的建议赞不绝口。有的丞相激动地说:“太子殿下此计,犹如拨云见日,让我等茅塞顿开!之前我等争论不休,却未曾想到如此周全之策,太子殿下真是大楚的希望之星!” 有的丞相则点头称赞:“太子殿下英明,此计定能让大楚在北疆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四方!”

项羽听完,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起身快步走到项御身边,双手有力地搭在项御的肩膀上,眼中满是骄傲与自豪,大声说道:“不愧是我项羽的儿子,就是聪明!此计甚妙!御儿,你小小年纪,便能想出如此周全之策,真乃大楚之栋梁!朕心甚慰,日后必当好好培养你,让你成为大楚的中流砥柱。”

这时,一直静静坐在一旁的范增,突然开口吐槽道:“哼,要是没我这小孙子,你今晚估计得独守空房!还敢往自己脸上贴金!” 此言一出,大殿内众人先是一怔,随即哄堂大笑。有的大臣笑得前仰后合,用手捂着肚子;有的大臣笑得眼泪直流,不停地用袖子擦拭眼睛;还有的大臣笑得直拍桌子,整个大殿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项羽也不生气,笑着回应道:“亚父,您这话说的,御儿聪慧,那也是我项羽的种!虎父无犬子嘛!” 众人笑得更欢了,原本压抑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快,仿佛一道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照亮了整个大殿。

在这欢声笑语中,众人开始完善项御的想法,制定详细战略。他们围坐在巨大的沙盘前,那沙盘上详细标注着北疆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匈奴和鲜卑的部落分布。陈平手持细长木棍,在沙盘上仔细比划,指出当年侵略过华夏的小部族的具体位置,口中还不时讲解着这些小部族的特点与势力范围;项羽则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思考着如何让各位妃子巧妙地向自家部族传递消息,既能分化两族,又不会引起警觉,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毕竟此事关乎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两族联合反抗;韩信站在一旁,双手抱胸,仔细分析着兵力安排,目光在沙盘上不断移动,思考着如何在分化两族的同时,顺利征服草原,确保每一支军队都能发挥最大作用。众人齐心协力,一幅宏伟的北疆征服蓝图在讨论与描绘中逐渐清晰起来,仿佛已展现在众人眼前,预示着大楚即将在北疆开创出一片崭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