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营地中一片欢声笑语,士兵们正忙碌地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乡的旅程。而此刻,燕熙带着仅存的两千亲卫,恰似丧家之犬,历经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他们在荒僻幽深的山林中艰难穿行,衣裳褴褛,形容枯槁,不知闯过了多少生死难关,终于抵达了燕国东南部的边境城市无终城。
无终城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清晰,燕熙和身后的士兵们不禁泪如雨下。连日来的逃亡,他们在生死边缘徘徊,此刻终于看到了一丝生机。一行人脚步虚浮地来到城门前,城墙上的士兵们却早已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你们是何人?站住!再靠近一步,我们就放箭了!” 一名士兵站在墙头,高声呼喊,声音中满是警惕与紧张。
燕熙听闻,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蹿了起来,他双目圆睁,怒声咆哮:“睁大你的狗眼瞧瞧,老子是你们的大王!这城中守将是谁?叫他速速出来迎接本王!” 燕熙的声音因连日来的愤怒与疲惫而显得格外沙哑。
士兵们闻言,皆是心头一震,面面相觑。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其中一人迅速跑下城墙,前去通报守城将领。不多时,守城将领匆匆赶来。他在燕熙面前单膝跪地,神色惶恐,说道:“臣不知大王归来,未能远迎,罪该万死!”
燕熙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急切问道:“城中如今是何状况?”
守城将领抬起头,满脸忧色,缓缓说道:“大王有所不知,鲜卑骑兵踏入燕国境内后,一路烧杀抢掠,附近村镇皆被洗劫一空。我守城兵力有限,实在不敢出城迎战,只能尽力收容难民。如今城内到处都是难民,哭声不绝于耳。”
燕熙心中一沉,走进城中,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震惊。街道上,难民们衣不蔽体,面容憔悴,或坐或躺,眼中满是绝望。孩童的啼哭声、妇人的抽泣声交织在一起,在城中回荡。路旁的房屋大多已被焚毁,断壁残垣随处可见,一片破败之景。
人群中,隐隐传来对鲜卑人的咒骂声。“那些鲜卑狗,烧了我们的房子,抢了我们的粮食,还杀了我们的亲人,不得好死!” 一位中年男子满脸悲愤,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说道。
“是啊,要不是燕熙那昏君与鲜卑勾结,我们何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旁边一位老者接话道,眼神中满是对燕熙的埋怨。原来,陈平在燕地时,巧妙地将燕熙与鲜卑勾结、引狼入室,导致燕国陷入战火的种种行径悄悄散布了出去。这些消息如野火般在民间蔓延,百姓们知晓后,心中的愤怒找到了宣泄口。
燕熙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继续前行。只见一群难民正围着一口大锅,争抢着锅中稀薄的粥。一位老者被人群挤倒在地,却无人上前搀扶,只能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燕熙见此情景,心如刀绞。
就在这时,守城将领又说道:“大王,还有一个惊人的消息。鲜卑残军一路劫掠北上,同时派人联络草原上的鲜卑部落,准备南下接应。至于目前具体情形如何,臣并不知晓。”
燕熙听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惊恐地瞪大了双眼,惊呼道:“他们怎敢如此,怎敢如此啊!” 燕熙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险些站立不稳。他心里明白,燕国如今已深陷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快,马上给本王备马,本王要立刻赶回蓟城!” 燕熙焦急地说道。蓟城作为燕国的都城,乃是燕国的核心所在,如今面临这般危机,他必须尽快赶回,设法挽救燕国的命运。
守城将领不敢耽搁,迅速备好马匹。燕熙翻身上马,带着几名亲卫,朝着蓟城的方向疾驰而去。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被拉得很长很长,而燕国的未来,却被笼罩在一片浓重的黑暗之中,充满了未知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