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来生意了(1 / 1)

1975年2月20日,正月初十。

沈望川在初三时已经返回军区。

初十这天叶大夫也从军区回来了,还给宋嘉捎回来一个包裹。

“这个是那什么林……”

“林雪?”宋嘉接话。

“啊,对!就是她。”叶大夫胡子翘了翘,“她说你上次送给她的美白膏很好用,这是谢礼。”

宋嘉拆开包裹,里面有一条羊毛围巾,两盒沈阳特产的老式糕点,最底下还压着一个信封。

“文工团那些姑娘们都稀罕你的美白膏,托林雪来问,让你再多做些。”叶大夫指着那个信封,“那是定金。”

宋嘉拆开信封数了一下,有六十六块钱,要的还真不少。

这也算是她的第一笔生意,好在有医馆这块招牌,不会有人说她投机倒把,这钱赚得踏实。

看叶大夫红光满面的,宋嘉打趣道:“师父,沈阳好玩吗?”

“玩个屁!”叶大夫一瞪眼,“竟拉着我老头子做免费大夫了。”

话虽这么说,眼角却泛起笑纹。

宋嘉心下了然。

叶老头怎么会不趁机显摆一下他的中医本事。

“他们军区有几个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最后还是我这把老骨头出手……”

叶大夫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喏,特意记了病例带回来给你学习,好好看啊。”

“真是谢谢您嘞。”一回来就布置作业。

“对了。”叶大夫突然转身,从包袱底层摸出个铁盒子,“这是沈阳特产,那小子非要塞给我。你拿些去尝尝。”

是一盒不老林糖,宋嘉剥开一颗放进嘴里,香醇细滑、甜而不腻。

她抓了一把给正在柜台分拣草药的周红卫兄妹,又走回诊室。

宋嘉突然想起过些日子要去京市的事。

她知道师父祖上是御医,从小在京市长大的,便转身问道:“师父,我过些天要去京市,您有什么要捎的吗?”

叶大夫背对着他,肩膀明显一僵。

他故作轻松地说:“京市啊……那儿的吃食我都吃腻了。”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不过……你要是方便,带只烤鸭回来吧。”

“没问题。”宋嘉点点头,“还要别的吗?”

叶大夫沉默了一会儿,声音低了下来:“要是……你有空,去京大医学部看看……”

话说到一半,他摆摆手,“算了,现在去也不合适。”

“对了。”叶大夫突然提高音量,像是要掩饰什么,“你要是见到张德山那几个老家伙,替我问声好。就说……就说我在这边挺好的,让他们别惦记。”

他原是京大医学部的教授,当年时局刚乱起来,要不是老领导护着,硬把他塞到这个偏远小县城,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几个老伙计现在怎么样了。

张德山那暴脾气,怕是没少吃亏,老李头最是圆滑,应该过得还行吧……

让宋丫头去看看也好。叫那几个老家伙知道,他叶某人这些年可没辜负他们的期望,带出来了这么出色的徒弟。

宋嘉一一应下,转头就钻进制药房忙活起来。

昨天大伯母来电话报平安,说已经顺利到达皖省。

沈望川那边也传来消息,部队正月十六要去京市授奖。

她得赶在这几天把美白膏全部做完。

除了美白膏,宋嘉特意又熬制了一批活血化瘀的膏药贴。

她想着让林雪先给受伤的战士们试用,等他们用着效果好了,说不定还能多笔进账。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宋嘉已经做出三十盒美白膏。

美白膏三块钱一盒,六十六块钱就是二十二盒。

她特意多装了六盒,一共寄了二十八盒。

上次林雪给了十块钱只拿了一盒,这次就当补上。

除了美白膏,宋嘉还准备了个新花样,一套山茶花水乳套装。

用山茶花油做基底,加入芦荟汁和金银花露,装在青瓷小瓶里,瓶口用蜡密封严实。

她特意写了使用说明,让林雪先试用,效果肯定是没得说,主要是想让林雪当个活招牌。

至于膏药,宋嘉一口气寄了五十贴。

反正用的都是普通草药,一锅就能熬出几十贴,成本不高,多寄些也不心疼。

寄完包裹,宋嘉顺路去了趟农业部。

自从上回成立项目组后,刘技术员隔三差五就来请教她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精心培育,低温盐碱地的小麦出苗率整整提高了四成。

等开春了,就能看到这批麦苗的长势如何,要是顺利的话,就能在全县推广种植。

刘技术员一见她,就迫不及待地塞过来一叠资料,“小宋,这是全部实验数据,京市农林院那边听说你要去,特意邀请你去做技术交流呢!”

宋嘉接过资料的手顿了顿,刘技术员这张嘴啊,消息传得是真快。

得,这趟京市之行又要多件事了。

面上却不显,她笑着翻看数据:“实验苗现在有什么问题吗?我走之前咱们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过一遍。”

刘技术员推了推眼镜:“还真有几个小问题……”

说着就要往试验田方向引路。

从实验大棚出来,宋嘉直接回了家开始收拾行李。

沈望川原本提议让她先坐车去沈阳,跟着部队一起进京,但宋嘉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他们全是军人,自己一个军属混在里面,难免有人说闲话。

沈望川见她坚持,便托人给她买了张硬卧票。

去京市的火车得先到晋平市转车,好在有直达班次。

要是不晚点的话,三十多个小时就能到。

不过眼下北方积雪未消,晚点的可能性很大。

宋嘉倒不太担心,毕竟是卧铺,总比硬座强多了。

要赶路,吃食肯定少不了,宋嘉给自己烙了一些馅饼,又做了一袋麻辣肉干带在路上吃。

第二天,宋嘉拎着行李坐上了去晋平市的早班汽车。

颠簸了二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晋平火车站。

刚过完年,坐车的人多,等宋嘉好不容易挤上火车,找到自己的铺位时,却发现铺位上堆满了行李。

几个鼓鼓囊囊的布包,最上面还压着个敞开的网兜,里面乱七八糟地塞着搪瓷缸、旧报纸包着的干粮等。

“这是谁的行李?麻烦挪一下。”宋嘉皱了皱眉,提高声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