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情绪
大晚上,夏侯教授应当睡了,顾陆这么认为,盖因他发出稿子就睡下了。
夏侯教授在校对稿子中。身为上交教授,同时领衔明年三月份的文化交流团,每天的事当真是不少。
因此他经常熬到十一二点。
“终于发来了,真是辛苦啊。”夏侯教授瞧见邮箱的新消息,这样感叹。
教授想来,顾陆同学肯定是为这篇文章尽心竭力,半个多月来,在上学之余,每天都修改文章到这么晚,精雕细琢的。
文章的名字是“南极争夺战”。
为表尊重,夏侯教授连坐姿都端正不少。
奴颜婢膝的为欧洲服务。
亚马逊被砍伐得稀疏。
看题目夏侯教授就知道顾陆要写什么了,喃喃自语:“首个航行于西北航道,首个到达南极点,罗阿尔德·阿蒙森。”
阿蒙森被挪威人认为是国家英雄,非常受尊敬,因此写这位就非常扣题。
和前面写西班牙的“不朽的逃亡者”登对。
只言片语间,批评了欧美和人类。夏侯教授刚开始看,就频频点头,特别一些用词,“蓝星还有一个最后的谜。在世人目光之前隐藏着她的羞涩,这就是她那被肢解、受折磨的躯体上,两个很小很小的尚未遭受人类的贪欲荼毒的地方——南极和北极。”
对人类来说,发掘这颗星球是丰功伟绩。但对蓝星母亲来说,却是伤害。
“这就是大视角。”夏侯教授很高兴,因为他感受到了和不朽的逃亡者一样的质量。
还有点燃,因为文章中有两艘船驶向南极:一艘由挪威人阿蒙森指挥,一艘由英国人海军上校斯科特指挥。
双雄相争!
教授思索,这两艘船是差不多时间出发的吗?夏侯教授对英国历史不熟悉,所以就没在意。
不过文章接下来却让他很意外,因为主体视角是英国人的。
讲述了斯科特的家庭,如何为了理想告别家庭,告别温暖,也告别太阳。
“以斯科特日记的形式写,这是特殊的写作技巧吗?”
带着疑惑,夏侯教授继续看下去。
不得不说,这篇故事非常好,将斯科特一堆人所面临的困难尽数描写。
伴随着深入极地,身上的粮食越来越少,每天所能走的里程也越来越少。到后面,驮物资的矮种马在比尔兹莫尔冰川全部死亡。
支撑斯科特五人组的力量是什么呢?是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在这里看见的一切,和最后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毫无区别。”
太过残酷。
“即便我不了解英国,但斯科特几人组的情况非常危险。”
的的确确,挺进极地时,斯科特和他的朋友都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不朽的事,当身体支撑不下去时,意志会带你杀出重围。
可现在毫无意志……
夏侯教授心中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
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冻掉了大拇指,跟不上队伍自杀了——“我出去走走,也许在外面待一会儿。”
包括斯科特在内,全部死亡,无一幸免。半年以后才有人发现了他们的尸体和日记、书信。
有斯科特写给自己妻子的,写给自己儿子的,写给自己祖国的,结尾处不是为自己的死亡和失败做辩解,而是“恳请你们千万照顾我的亲人。”
唉,人类只有在失去全部东西时,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珍贵的,夏侯教授暗忖。
诗人有时也创作这种恒古以来一切悲剧中最壮美的悲剧,而生活却上千次创作了这样的悲剧。
“这是一出壮美而伟大的悲剧,完全能够媲美《不朽的逃亡者》,立意也不差。”
“让人叹为观止的短篇天赋,莫泊桑、契科夫年轻时也不如啊……不对,是不是有什么错了。”
从书中的情绪脱离而出,夏侯教授智商又占领了高地。
“不是写英国吗,可我们是要写挪威啊!一定是我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夏侯教授就是认为自己没看懂,也不认为是顾陆有问题。
瞧瞧,这是什么信任感!
又把文章重看了一遍,夏侯教授好像读懂了,同时也明白了在微信上问的那些问题。
“这篇文章的立意,某种程度来说超过了《不朽的逃亡者》啊。”
“居然用这种写法来描写阿蒙森,如果不是我再次阅读,压根就没想到。”
一个短篇,包裹了两重故事。在这一期发布?”李古圆转移了话题,按照他对好友的了解,只会购买有自己文章刊登的杂志。
“有两篇。”顾陆顺手就把杂志递给了身旁人。
创作力可真旺盛啊,还好已经没一较高下的心思了。李古圆暗忖,拿起杂志,都不用翻到目录。封面推荐的三四个短篇,顾陆的两个作品赫然在其中。
“火箭人、那一棵树,都是科幻吗?”李古圆看起火箭人。因为从名字上判断,前者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