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一滴血的洛阳纸贵(1 / 1)

白日偷安林白 亭云居士 1130 字 18小时前

80

小说的设定是一个叫阿诺的汉子从少年起便被强行征召入伍,他为国征战了二十年,回家时发现家中父母弟妹都死了,有饿死的,有被豪强欺负死的,有被敌国杀死的,总之全死了。

无依无靠的阿诺本来想安安分分过日子,可家中杂草未拔干净,国君又下征召令,已经人到中年伤痕累累的阿诺又被征召。

厌战情绪很浓的阿诺拒绝应召,却被城中胥吏抓住严刑拷打。

后面的情节就是电影情节了,打伤胥吏,拿回佩刀,逃入城外荒山,县尉派公差抓捕,阿诺用陷阱自制武器抵抗,然后趁雨夜把刀抵在县尉脖子上警告:不要逼我杀人,我杀的人已经够多的了,这不是我们小老百姓的战争,我们这些黔首只想好好的活着。

可谁知县尉下山后立马禀报县守,县守向郡守调兵包围荒山,无数场战斗后阿诺终于受伤流下第一滴血,然后军人血性被唤醒,他开始了反抗,官兵损失惨重后终于请来那个训练他杀人的上官。

故事结尾,阿诺向上官哭诉自己悲惨的遭遇,然后抹脖子自杀。他的长官悲愤之下杀了郡守逃亡天下。

是的,战国时代很流行抹脖子的血勇,很多战阵前,为了证明自家视死如归,还经常派百余血勇之士走到双方阵前抹脖子恐吓敌军。

吕涛说完,众人死一般寂静,众杂家门徒竟然在集体流泪。

翻开史书,煌煌二十四史巨着,竟然没几个普通黔首故事,吕涛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视角呈现了一个故事,所以一时间把众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看效果如此之好,吕涛把人分成数组写不同的故事,写才子佳人,写忠贞不渝的爱情,写争取自由平等,写战乱之苦,写田园隐归,写共御外族入侵(将军原型李牧)。

总之,中心思想就是反战,反君王野心,反压迫反剥削,歌颂田园生活,歌颂自由思想和人格,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思虑再三,吕涛再调秦籍杂家门徒数人写前世特别喜欢的电视剧《大秦帝国》,先写裂变。从秦魏河西大战开始,文中嬴渠梁的宽厚仁慈,商鞅在魏国的郁郁不得志结识白姑娘,再入秦变法强秦,被迫和大秦公主结婚,对白姑娘的愧疚,最后到他被车裂。

总之,商鞅在这个时代就是近代史,他有没有娶大秦公主不管他,有没有割了赢虔鼻子不重要,甚至于与白姑娘有没有子女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需要被人喜欢追捧,甚至于被敌国贵族追捧,爱情是甜蜜剂,没有爱情的小说绝对如同嚼蜡。

万事开头难,让古人写白话文比现代人写古文还难,新文化运动提倡者胡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曾经给一个白话文杂志写了一篇白话文,谁知到杂志社倒闭,主编才告诉他,这么多年,也就你那篇白话文算白话文。

当然,民国初年是没有白话文先河,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道路才如此曲折。

但现在有吕涛这个领路人,他手把手教呗,怎么样把文字口语化,怎么样用伏笔,怎么样一层层推动故事发展,怎么样挖坑制造悬念,怎么样树立反派,怎么样渲染冲突,怎么样水文字……

呸呸呸,这个坏习惯不能教,这个时代写出来东西是需要印刷的,印刷需要成本,可不是后世在电子产品上随便涂鸦文字,随便夹带水分换全勤奖或者骗读者会员费。

忙忙碌碌十来天,小说《第一滴血》终于完稿,写的还不错,至少白话满篇,不识字的能听懂。

而且故事有近五万字,主要是森林特种战斗情节设计的比较多,什么抹泥巴披树叶隐身,什么制造竹箭树叉自动弹射陷阱,什么利用夜色掩护从队尾偷袭,甚至于还包括一些特殊功夫,比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总之这个时代,对侠客已经有了定义,所以可以顺便开启侠客小说文学先河,说不定以后这个分支也是个卖点。

小说写出来便是校印,活字印刷机不是电脑印刷机,它需要很多粘在一起的字模板,这些模板小批量印刷可以立马拆开重组,但大批量印刷,比如课本,就必须保存模板以备随时加印。

所以,印刷是个很枯燥的过程,页码越多越枯燥,需要一页一页的分印,而后按照顺序装订成册。

所以书价其实并不便宜,说他便宜只是相比于竹木简书册。

印刷工坊出了新书的消息很快传开,城中书商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进货,因为不知道行情如何,所以一般人进个十册八册,要不然没地方退货。

最先拿到货的肯定是别山军城平民区,因为商城还没有建好,大部分贫民虽买了宅基地,但都怕贷款,都想着先干活挣了钱慢慢建。

别山君也不能粗暴赶人,所以平民区还是热闹非凡。

“新书到了,第一滴血,要不要看看,王老板,真的是新书,听说是别山君亲笔写的,叫小说,反正我不识字,你看看,先看看,如果觉得好你再买……”

“嘿,我说王老板,你不能总看不买啊,小店还要做生意,靠这仨瓜俩枣吃饭呢,”

“我什么时候说不买了,我不是先看几页,”

“王老板,你都看了两刻钟了,”

“啥,俺才拿起手,”

“你自己看看都翻一半了,再看你看完了。”

“啊,我看了这么多了,我,好书啊,我买,我买还不成吗,多少钱?”

“不贵,你看看这书这么厚才三十钱,我这里全城最便宜,还给你开税票。”

“多少,三十钱老子可买一担多谷吃几个月,”

“哎呦,你王老板腰缠万贯,你计较这点小钱,你看看这书多厚,这纸张,这清晰度,这……”

“好了好了,烦死了,给你钱,开票,”

《第一滴血》如一阵旋风般先在别山地区刮了起来,这个时代,识字的人其实不多,但这书好就好在能读写几个大字的普通商贾也能看懂,所以几乎所有识字的都被人推荐买了看,而后便是拿着书给目不识丁的人念里面故事,听故事要收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