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中秋前偶遇熊小姐(1 / 1)

白日偷安林白 亭云居士 1118 字 14小时前

31

几天后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吕涛和副将第三五将军都早早去了现场。

吕涛不知道第三五是不是想偷学炼铁技术,他现在经常在各工坊转,来得不比吕涛少,而且每遇新机器诞生总会细细查看弄懂原理。

吕涛只能表示呵呵,哪有这么容易学,再说学到点皮毛有什么用。

平炉内塘和坩埚已经准备完毕,焦炭已经入炉准备,磨细的矿粉准备完毕。

随着吕涛一声令下,众工匠用吊车吊了一满斗矿粉至炉口,再打开底部木栓,斗底瞬间打开,矿粉哗啦啦流入第一口坩埚中。

赵大匠师亲自点火,焦煤很快烧了起来,而后火势越开越大,青色的火苗从炉内四条火道窜入炉中空隙,煤烟则从烟囱直冲云霄。

这个洁净的世界,第一缕工业黑烟便这样产生了,产生在南国这荒村野林,这是人类文明第一缕黑烟,更是文明战胜原始的一跨步。

炉底鼓风口,两台超大型蒸汽机用滚滚蒸汽吹动木扇叶,扇叶通过中轴带动铁扇叶飞速运转,铁扇叶按照后世鼓风机排列,所以空气被扇叶持续不断吹入炼炉。

相对于其他工坊的蒸汽嘴直吹,这次风嘴被木桶密封包围,木桶连动力扇叶一起包围,再从尾部排气孔排出,等于这次蒸汽动力被有效利用很多倍,这个技术很快会推广到所有大小蒸汽机上。

没多久,铁粉被融化成水,工匠再吊半斗石灰和碳粉倒入坩埚,然后站在炉顶用长杆搅拌,因为密封不足,炉口四处冒烟冒火苗,所以这工作既危险又炙热。

随着不断搅拌,碳粉在铁水内充分燃烧减少矿渣,石灰会分离铁水与矿渣。矿渣轻在上层,铁水重在底层。

所以到了开启上出料口时间,几个工人用铁链锁住拉环合力把锥棒拉出,红彤彤的铁渣水哗哗的流了出来。

这铁渣水有漏斗接收,因为他还有用,根据赵大匠数次实验,铁渣加生铁加入炼钢坩埚会提高钢铁的性能,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为此,吕涛特意奖励一溢金奖励发现此方法的匠人组。

是的,这就是灌钢法,用生铁矿渣加第二炉铁水中可提炼精钢,当然,这个时代所谓的精钢,不如后世民企垃圾钢材。

可这进步大的惊人,甚至于可以颁发诺贝尔物理奖一枚。

清理掉上层铁渣再堵塞住出料口,此时就到了开启下层出料口时间,两个出料口背对而开,所以也不会影响作业。

当真正的铁水流出来了后,赵大匠喜极而泣,他用小坩埚舀了半锅铁水大喊:“将军,是好铁,是好铁,第一炉铁水已经可造刀剑,我们成功了……”

可此时哪顾得了兴奋,因为铁水顺着通道已经流入第二炉坩埚,第二炉坩埚才是关键,在这里,还需高温精炼,还需石灰分离,还需碳粉充分燃烧。

第一炉排完铁水立即封闭出料口,吊机已经准备好铁粉,铁粉入炉立即开始流水线作业。

也就是说,炼钢炉一旦启动,就必须源源不断的炼制,所以从矿石到焦煤就不能中断,这中间还要准备粉碎铁矿石,理论上铁矿石越碎越细越容易炼钢。

当然,前文提到耐火砖需要定期更换,换耐火砖也叫砸炉,是为了预防耐火砖破裂导致穿炉,也就是铁水流出来伤人。

但理论上,这个有内胆坩埚的平炉不存在穿炉现象。

当炼钢炉(第一炉为炼铁炉,第二炉为炼钢炉)铁水流出后会从一条半圆沟往下流,铁匠会根据标准截成小段便于后期加工,其实这个时候翻砂工也可以舀铁水浇铸模具,所以吕涛已经做了规划,那就是翻砂模具作坊会平移到炼钢炉出料口附近,箭头会移至炼铁炉口浇铸,要制大模具,一模浇成百箭头的模具,如此,一天生产十万箭头不是难事。

解决了炼铁,现在又面临开矿难题。

现在的开矿还处于烧石头浇水原始阶段,利用热胀冷缩开山裂石,可清除了石头也裂不开铁矿石,如果是青铜工具根本敲不动,吕涛因为有了铁锤铁撬提高了不少效率,好在这个时代只要发现铁矿,基本上都是容易开采的地表矿,后世找不到地表矿是因为经过数千年开采已经采完了。这也是为什么南美洲,澳洲和外蒙还有地表矿,那是因为这些地区土人就没开采过。

就这样的两口小平炉,三千矿工不一定能供应矿料。

吕涛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只能用人堆开矿,如果配出火药,凭秦始皇尿性,他只怕真的要征服宇宙去。

磕磕绊绊中,一切慢慢的发展起来,随着贸易额越来越大,民用码头已经竖起十组龙门吊,但还在紧急开挖泊位,楚国的粮食,矿石,皮货,钱财,奴隶等等蜂拥而至,楚国贵族太贪婪了,这样的国不亡天理何在。

眼看着月亮一日圆于一日中秋将至,吕涛发布公告全城于八月十四起放假三天共赏明月阖家团圆。

中秋这个词出自《周礼》,但真正的形成固定节日要到唐初。

八月十四一大早,轰轰烈烈的各工坊机器停工了,将军令,所有军人发赏五十钱,所有工匠赏三十钱。军人轮流站岗巡逻,出勤者补发五十钱。

一时间,排队领钱的眉开眼笑,百姓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各商贾喜上眉梢。

有了上次挤不进城经验,吕涛坐上马车出营秋游,难得放松身心,其实他想登高望远,可这个时代的别山,莫说景点,连上山之路也没有,满山都是原始森林,山上老虎猛兽成群结队。

所以,只能去附近长江边转转,未到江边,看见辆熟悉的同款马车。

马车停在江边,熊小姐遥望滔滔江水,她身后跟着两刚刚束角小丫鬟在捉秋后蚂蚱,一驾车老奴提着食盒守在车边。

“巧啊熊小姐?”

“吕将军安好,”

“我挺忙的,也挺好,”

“你忘了车内的书册,银儿去帮我拿给将军。”

“不急,我有底稿,上次答应送你一车纸的也忘了,抱歉抱歉,等一下我派人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