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始改文字赐民以姓(1 / 1)

白日偷安林白 亭云居士 1134 字 14小时前

24

“这面写的是华夏通宝,意思是七国皆华夏之汉民,华夏之地皆可通用,背面四字乃见钱承兑,意思乃此钱只作为贸易暂代钱币,如果有人想换他国钱币,拿着这钱便可立即兑换。”

“那为什么内不为圆?”

“乃天圆地方之意,总之是为了区分秦半两减低楚人敌意。”

制模主事终于弄懂这钱不是取代秦半两或者七国铜钱,而是为了方便贸易。

吕涛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铜钱有没有加铅,总之,有了矿源以后,他造的通宝重量虽与秦半两一样,却加铅三成。

打发走制模大师,吕涛再传唤烧炭烧砖主事。

他拿出一黑乎乎矿石标本给两人看,而后道:“此乃石炭,也叫煤炭,我需要把他烧成焦炭,但我也不知道焦炭是什么,你们用烧炭烧砖流程焖烧实验,具体等我查看。”

“诺,”

“我听说先用水洗煤炭焖烧效果更好,你们自己先试着烧,如果效果差不多,就没必要水洗。”

“诺。”

交代完再传唤诸大匠诸主事,总之这是个需要通力合作的大工程。

吕涛先拿出移动吊车图纸道:“先制作这个大型移动龙门吊,底部有轴承轮配合导轨移动,导轨可让石匠配合,”

“要多大?”木工大匠钱多问道,他全程参与码头龙门吊制作,对龙门吊已经有相当了解。

“不小于民用码头,不过这次先做五丈高五丈宽(11.5米)实验架。”

“用做什么,架子还需移动。”

“炼铁,”

吕涛拿出图纸,这是两座并排小平炉,其中一座高两丈,底部外围直径一丈,顶部直接五尺。底部有鼓风口,点火孔,还有上下两个出料口。

此为炼生铁炉,底部这孔为出生铁口,上面那孔叫出料渣口,铁水重在下,铁渣轻在上。

练出铁水后,先打开上层出料口清掉铁渣,再打开下层出料口用坩埚接收铁水,坩埚再用龙门吊吊进第二口平炉继续练熟铁。

困难现在有两个,一为出料口门如何控制铁水流量,二为大型坩埚如何吊运。

耐火砖堵出料口应该可以,只是开启很难。

大型坩埚吊运几乎不可能,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容易破碎,再说高温熔炉也不可能用金属箍边。

赵大匠思索片刻提出一个更好办法,那就是另外一个平炉低于第一个平炉,铁水流出后从通道流入第二口炉内坩埚,坩埚再开一出口流出熟铁。

三个裨将胜过一个诸葛亮,吕涛欣喜大赞好办法。

那就建炉,此炉在后世小的可怜,可在这里是一项巨大工程,而且是一个高科技工程。

首先是耐火砖砌内胆,外面还需要砌墙保护内胆,而且内胆耐火砖还需要经常更换,否则会穿炉发生大事故。

二是第二口小平炉不是直通的,而是需要架空坩埚,用什么材料架,钢铁肯定不行,石头木头更不行。

竹器主事提出可收底,像编竹器一般把底部做小,坩埚大于底口便可架空,四面开火道,如此火苗会顺火道焚烧坩埚壁。

完美解决理论问题。

那就诸匠先做模型,这是大工程,不可能直接开建,吕涛也只懂皮毛画不出精确图纸,再说,有图纸他们也看不懂,所以,先做一个小模型发现问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再开建大工程方为稳妥之法。

众大匠就在将军府手工房做模型,里面有全套工具,什么工匠工具都配齐了,全部摆在墙壁架子上。

吕涛在手工坊看了会,亲卫来报,军中文书都到了,于是他转身又去大书房。

这次召集的不单是军中文书,而是所有识字的军人。

两万多人大军,能识字者不过百(有重要军职者没通知),吕涛只能暗自叹息。

“此次召集大家是想兴办教育,具体来说是教育楚人幼儿,目前我军在此地已经打开局面,楚人也慢慢接受我们,但是,若想楚人秦人融为一体,我们任重道远,所以,须教授文字语言。”

“我之意,为了消除楚人排斥之心,改文字语言。既不同于秦语也不同于楚语,采取两边折中以求变通。”

“将军……”

“先听我说完,大家先看这些字,乃改自周书(七国文字皆出自周篆,也就是大篆,有兴趣可自己探索),我乃化繁为简,便于奴隶小民子弟书写,所以取名隶书。”

“至于发音,皆出自中原雅音,所以,此乃军令,我每天教尔等一个时辰,尔等分别在城南,城南外码头棚区,山越夷人居住区阴凉处开办教场,凡十二岁以下,不论男女皆须习隶书隶语,来者上课下课发糖两次,成绩优异者发粮食金钱奖励。”

众人翻看着这蚕头燕尾文字,说陌生吧又皆出自秦字周书,说怪异吧这样还真的挺好看,特别是写于纸上。

现在的黄纸,经过数次改良,已经不掉粉了,而且厚薄相当,已经能写告示公文了。

吕涛拿出两本小册子道:“这两本书一为《汉民千家姓》,一为《汉民辈分表》凡七国之民皆为汉人,是汉人皆须有姓以纪念祖宗传承,字辈乃细分传承脉络,比如,我姓吕,在千家姓何吕施张一句,排二十二字,那我吕氏辈分应该在字辈表二十二段: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十六字可传十六辈。假如我是始祖乃外字辈,我子便是受字辈,我孙乃傅字辈,如果取名,字辈居中,我可叫吕外涛,后世子孙是不是看见名字便知道是哪辈祖宗。”

“这,自古以单名为贵,也未闻加辈取名,还有将军这名是不是有点怪,外涛,外逃……”

“名字乃代号,教育隶民记住祖宗就行,说正事,军中也可开办夜校,有愿学者,每能读写一字,奖一钱,以后军中行文布告会慢慢改用隶书。”

“先写赵钱孙李,赵乃国姓,所以排首,隶书从秦字简化,隶书特点是蚕头燕尾,转折圆润,字形宽扁,横长竖短……”

严格来说,中国姓氏乃是姓与氏合二为一,其实大部分取氏为姓,比如秦王乃嬴姓赵氏,嬴政又叫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