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1)

而这其中推翻它的不仅有外界的力量,更包含内部反叛者的攻势。

须知道,蒙古元族为典型的游牧民体系,其组织形式为部落制度,而这个体系讲究的是强者至上。

谁能拥有强大的实力与武力,谁就将被视为首领、王者甚至皇帝,犹如成吉思汗与忽必烈那般。

昔日之所以追随孛儿只斤氏为领袖帝王,便是因其实力雄厚无可匹敌。

可一旦这位统治者的兵力流失殆尽,力量不足以为继时,为何其余势力还需要尊崇他是首领与皇帝?不能为狼群获取充足猎物的狼王,必将面临被部属挑战的命运。

就在北元被徐达等人一举破掉十万精锐部队之际,便正式进入了衰败灭亡的倒计时。

尽管他们暂时往北方撤退,不过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等到漠北的其他蒙古部落崛起并竞逐可汗头衔之时,北元注定将迎来终结命运。

因此,未来至少三十年时间里,大明朝北境不会再有任何来自鞑靼的南侵威胁。

或许未来会有某些能力超凡之人重新整合统一这些散乱的漠北部落,但关键问题是:大明朝廷会袖手旁观吗?朱元璋及诸如徐达这样的嗜血好战将士们又怎会冷眼相看呢?

所以又怎能不让朱元璋满心雀跃且不断称颂徐达等人?多年以来笼罩于汉人头上的那片浓厚阴云,终究在这历史性的刹那彻底散开,蔚蓝晴空展现眼前,让太阳光照彻每一位汉家子孙。

那种长期以来每当想到北面鞑子不定时的袭扰便深感如坐针毡、焦虑难安的情绪,此刻已悄然从每个汉人心间烟消云散了。

翌日清晨。

凭借两次征战连胜积攒起来的无上权势与声誉,朱元璋一道圣旨下达全国,宣布创立“大明皇商”

命由大明天策侯、一字并肩王朱英负责总体监管工作,并命令广、浙、徽、蜀等各地知名商会派代表赴京城商议。

坐落在秦淮河边的小院子里,

\"好了,merce这些事我不懂,你们父子俩自己商量处理吧,最后给我个方案就行。

\"朱元璋说完。

随即拿起茶杯大口喝干了茶,起身离开院子。

确实如此,他对merce一窍不通,而且非常厌恶那些依附百姓吸血的守财奴商人。

所以不愿参与讨论,还是回武英殿批阅奏折更好。

朱标见父亲起身,也跟着起立躬身相送。

待朱元璋走远,重新落座石凳。

那令人头疼的老头一走,朱标只觉浑身轻松,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

然后望向对面的朱英,悠悠说道:\"崽啊。

\"

\"住口!再这么叫我,我立刻叫人把你赶出去!\"朱英脸色一沉,低声呵斥。

他最反感的就是这个从前该是他拜把兄弟,忽然变成他便宜老子的人这样叫他。

毕竟朱标成为他便宜父亲,有很大原因来自于他自己的一时兴起。

若不是当年朱英对朱标一见如故拉上二楼吃饭,朱元璋也不会匆忙跑来,借马秀英之事让他认父。

想到这,朱英恨不得甩自己几巴掌。

看着他的反应,朱标耸耸肩,又语重心长道:

\"儿啊,这改变不了的事实,不管多么不情愿。

\"

朱英听他还在纠缠此事,顿时青筋直跳,咬牙道:

\"想作死就继续。

\"

\"唉,好吧,既然你这么反感,为父暂时不说此事了,不过记住开开心心向前看,人生哪有过不去的坎呢。

\"朱标叹息说。

看着朱标一副慈父宽慰儿子的样子,朱英攥着茶杯的手不停用力颤抖。

靠!再敢占我便宜露这副表情我就跟你拼了!朱英心中愤愤道。

朱标扫了他一眼便明白了这个干儿子已经到达极限。

\"咳,我们谈谈正事吧。

\"

朱英:好家伙,到我爆发时候你就收手?

看到对面一脸正经的朱标,朱英拳头捏得嘎吱作响。

关键是这不是第一回了!

其实朱标早知朱英讨厌被叫“崽”

、“儿”

之类的称呼,所以刚才故意为之。

这段时间因朱英受封天策上将一事屡次谏言被朱元璋训斥,这位皇太子心里正憋着气。

朱元璋不好招惹,那朱英就容易成了出气筒。

看着朱英每次快要发作却又控制自己的表情,朱标觉得心情舒畅极了。

毕竟是自己老爹精心培养的大明未来接班人,还是要给点面子。

虽说朱标平时看起来像是位温和有礼的谦谦君子,但一旦他狠起来,和他父亲朱元璋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朱英耗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平复内心的怒火,他喝了口茶润了润喉,脸色平静地说道:

“我打算将大明各地的所有商会合并统一,并将它们纳入大明皇商的管辖体系内。

此外,我们将严格管控重要物资如粮食、盐、铁等的销售。”

朱英继续解释道:\"这样做可以有效地稳定大明各地的商品价格。

那些只顾着挣钱而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商人,在天灾人祸时往往会借机发国难财。

只有把这些商业势力纳入大明皇商的管理体系,并实施强有力的管控,才能让百姓不至因天灾而买不到平价粮食或者高价布匹等问题。”

他又补充说:“同时,我们还将在各府县设立大明皇商分支处。

这不仅有助于监督商贾与当地官员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输送关系,还能为未来在大明范围内征商税提供支持。”

顿了一顿,他补充说:“当然,光是防备外部远远不够。

我们也需要预防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

因此我打算奏请陛下批准派遣一些人进入大明皇商负责监察工作,但这些人仅有举报受贿的权限,无权干预运营事务。”

朱英说着又喝了一口茶,看向对面认真倾听的朱标。

\"你怎么看?”

朱标稍微点头,说:\"这个想法可行。

请你继续讲解皇商的人事安排吧。

\"

随后朱英描述道:\"大明皇商由我总负责,地方则分设办事处,这些机构首长专责处理该区域的皇商运营。

为了避免利益勾结,除朝廷派去的监管员外,我会再从当地商人间选取三至五人加入其中。

这样就能实现三方互相制衡,尽量降低贿赂问题发生率。”

尽管如此,朱英承认这只是尽可能减少贿赂情况,并非能够完全避免。

毕竟,人性的贪婪使得彻底根除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

\"具体就到这里,其他细节等我整理书面计划再呈给您。”

他说完等待答复。

朱标表示赞同:\"好,我和父亲的要求很明确:既然成立大明皇商,就必须有效果,不能让江南富商势力染指朝政。”

对此朱英微笑作答:\"这一点尽可放心,正是我想努力做到的目标。

前世那些涉及东林党及江南富商的事端在我这儿绝不出现。

\"

之后几天里,应天陆陆续续迎来了从大明各地选出并抵达的商贾代表。

到了洪武十六年夏季四月二十一那天。

因为天下绝味停业一天的原因,在那栋二层宽绰的楼房上,朱英靠着靠近街市的栏杆坐着。

在他的周围是一群来自大明各地商界选出来的代表们。

这天进行的是朱英召集众人针对整个商人群体整合进大明皇商系统的第二次会谈。

上一次的交流可以说是谈崩了,因为能从本地众多商贾中被挑选出来作为代表,自然都不是易与之辈。

他们自然察觉出其中暗藏的玄机-一但成为大明皇商的一员就如同给自己套上了镣铐。

世上无论何人何种身份都不乐意被人绑缚上手脚增添约束,特别是像他们这样追逐自由、在大明朝堂甚至民间巧取豪夺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商贾之人。

成为大明皇商的一员后,将受到极为严格的监督,而且朱英打算掌控所有关键资源。

如此一来,他们以往投入五成便能获得十五成的暴利会大幅缩减至少一半。

对于这些视财富如命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又怎么会自愿加入大明皇商?若不是因为洪武皇帝的旨意,他们可能根本不会出席这次第二次会议,而是早早启程回家了。

此刻,他们望向朱英的眼神充满不屑,还有不少人在心中暗自发笑:你以为靠着皇帝的支持,打了一场胜仗就被封了个天策上将、一字并肩王就多么了不起了吗?想凭一句话就让我们加入你所谓的“大明皇商”

,真是异想天开!

朱英不用猜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都能明白。

毕竟他现在的做法相当于切断了这些商人的财路,常言道:“断人财路,犹如什么父母。”

要是这里不在应天,也若是朱英没被授予天策上将和一字并肩王这样的爵位,恐怕这些人早就使出不正当手段对付他了。

然而,朱英真的会在乎他们的心思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他扫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随即平淡地开口道:“各位,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还请诸位答应。”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数十人脸上就浮现出了冷笑。

\"并肩王爷见谅,我等皆是一些普通小商户,实在没有资格加入您所说的大明皇商。

要不这样吧,等我们的产业稍微做大些,再同您详谈这些利国利民的事宜怎么样?”

“嗯王爷,并非我们不愿意合作,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