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1)

时移世易,所能看到的发展前景自然也会截然不同。

思索朱英提到攻克高丽的好处之后,朱元璋内心升起一番考验之意,意欲看看身旁五位谋臣武将对此事的理解。

于是他缓缓开口问道:

“你们可知晓首先攻击高丽会对大明有何种实际好处吗?”

沉浸在激情澎湃情绪中的五人略感诧异,随后纷纷陷入思考之中。

先攻占高丽到底会如何造福于大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李善长率先给出答案:

“启奏陛下,是否能让四方列邦目睹我大明的强大兵威,从而心生臣服之念?”

朱元璋审视着李善长的表情,心下不禁赞许——果真不愧是大明首任丞相啊,思维确实独到。

他点头说道:

“这是其一。”

仅仅是一个优势?李善长愣住,忙再仔细推敲可能的答案。

此时朱标提出另外一种见解:

“回禀父皇,若能成功占据高丽,那么我们大明的海军力量就能得到极大地锻炼。

日后从南至北布阵,以高丽作为据点,联动山东、江浙、福建、广东等沿岸区域,

由此,我大明可将自己的威慑力扩展到万里海域之中,成就以往历代王朝始终未能实现的伟大目标。

大陆上万国敬拜,海上万舟称臣归顺!”

“好,此为第二大优势。”

朱元璋含笑说道。

朱标:……还有其他的吗?

他同样像之前的李善长一样赶紧思索剩下的有利之处。

就在此刻,朱棣作为旁听的一方也给出了第三点建议:

“禀告父皇,当我们的大军攻克高丽后,就能在东北长期驻扎兵力,并与孩儿镇守的北平、三哥管辖的太原以及二哥坐镇的长安等藩地连成一片,再加上其他几位藩王共同形成我大明九处抵御外敌的重要要塞。

如此布局便可以对大明东北、西北的全部异族势力产生震慑效应,在对抗北元残余力量时更为得力从容。

让其在我大明东征讨伐倭国之际也不敢贸然侵袭。”

“哈哈,老四也是个不错的人才啊。”

“这三个理由便是先行进攻高丽带来的好处。”

朱元璋显得十分满意。

毕竟三个关键点被完整陈述出来,其中两个竟然都是出自自己的儿子口中,而曾经担任过大明丞相的韩国公李善长也只是讲出了其中之一罢了。

身为父亲,看到子女展现出过人才智怎能感到不满呢?

“唉,原来如此简单,我怎就没想到呢?”

汤和在旁边懊恼地自言自语。

“哈!要是你汤大将军能想到,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朱元璋听罢笑了笑,言语中带着几分调侃。

“嘿嘿,上位说得没错。

属下汤和只擅长领兵打仗,这种伤脑筋的事情实在不擅长。”

汤和也不躲闪,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短板。

一直保持沉默的傅友德忽然开口道:“难道你今天才意识到?”

汤和如何受得了这冷嘲热讽,立刻反击说:“哼!好像你能比我强多少似的。”

傅友德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并未多言。

朱元璋见两人一来一往,不由得觉得好笑。

不过他清楚得很,傅友德肯定能想到这其中一二,不过他都把这些机会留给皇上的儿子罢了。

这位颖国公从来都是默默无闻,只愿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而那边厢一直乐呵呵看热闹的李善长,或许也早已经想明白了另外几个关键点,只不过并不打算过多出风头。

朱元璋笑着看了一会儿,逐渐收起笑容,表情严肃地环视众人一圈,缓缓问出一句:

“那么诸位爱卿怎么看,高丽这个地方,到底该不该攻下?”

朱标等人相互对望了一眼,随后一起单膝跪下,拱手同声道:

“当然要打!”

怎么不打?好处摆在眼前,谁不想拿下?

无论是新立帝国上下,皇帝还是小卒,都不畏惧战争。

皇帝得以开疆辟土青史留名,武将勋贵赢得荣耀和财富,普通士卒亦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

文臣也能从中受益,战利品俘虏等自然少不了他们一杯羹。

就连平民百姓都会感受到大国威严带来的荣誉感。

只见朱棣此刻尤为兴奋,猛地站起身又向前跪下,眼神里充满了对征战的渴望:“父皇!”

“嗯?”

朱元璋皱起了眉,他对这个儿子了若指掌,当下就知道对方肯定另有想法,“有啥说啥!”

满怀期待的朱棣一下子被这一句话弄得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复镇定,朗声道:

“儿臣斗胆,请缨为讨伐高丽先锋!”

听到这半截话,朱元璋蹙眉更深了,忍不住呵斥道:“你说个没头没尾的话是闹着玩儿吗?信不信老子踢你出去!”

朱棣:……

“儿臣恳请亲自出征高丽担任先锋!”

原来是这件事,朱元璋听了之后松口气。

挥手表示:“好了好了,此次攻伐高丽,身处北平的你自然会有份参与。

到时候你是主将是副将再做商榷。”

朱棣连忙表态道:“管他是主将是偏将,能参与就好。

多谢父皇成全!”

看到这样子,朱元璋也是无奈一笑。

说实在的,在所有的皇子里,这个老四朱棣最像自己。

至于朱标?虽说为人稳重像自己某些处事方式,但总体来说还不及朱棣相似之处多。

可惜啊,偏偏他朱棣不是长子,又非皇后亲生。

若是换个顺序,这皇位传给谁还真说不定。

一边旁观的傅友德眼见朱棣得到允准,心里也按捺不住。

连忙单膝点地请命:“陛下——”

“陛下,臣傅友德请求参与征讨高丽之役!”

朱元璋轻抚胡须,笑着注视傅友德说道:

“老傅,你就放宽心吧。

此战若无你坐镇,我还真担心没人能制得住朱老四。”

听到这话,朱棣有些窘迫地笑笑,伸手挠了挠头。

朱元璋此言确为肺腑之语,除了他自己和长子朱标外,这世间怕也只有昔日顶头上司傅友德能让朱棣稍敛锋芒。

其余人等?哼,管你是谁,在朱棣眼中都未必放在心上。

傅友德听闻此言,顿时喜形于色,改单膝下跪为双膝跪拜,重重叩首道:

“臣感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都别拘礼了。”

朱元璋随意摆手示意。

朱标等人闻声皆起身立定。

此时,傅友德身侧的汤和忽而低语一声:“没骨气。”

傅友德眉头一皱,明白这是汤和暗中嘲讽自己,不由狠狠瞪了他一眼。

其实汤和这般做也并非无因,因他早被指定为海师主帅,攻伐高丽的水陆计划亦是事先安排妥当之事。

故而在汤和看来,自己本就当仁不让,何须如朱棣、傅友德一般请命出战。

因此,才会有这般鄙夷之言。

“爹,您之前说这攻打高丽之事乃是由您的大孙子提出,难道就是允炆?”

朱棣刚站稳,随即开口问道。

他并无他意,只因对那位朱允炆颇有印象,觉得这等言论似乎不该出自其口。

况且,允炆年纪尚幼,不过五岁童稚,怎可能有此见识?

除非他是天资卓绝、深谙军略的奇童。

朱元璋当然知晓朱棣心中所想,于是同朱标、李善长、汤和、傅友德一同莞尔。

“岂会是他?且不说现在年幼,就是长大了也做不出这般决策。”

朱元璋感叹一番。

身旁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只有朱棣更加迷茫不解。

朱元璋摇头笑道:

“莫要瞎猜了,自也不会是允熥。

这样罢,反正将来你们总会见面,趁此机会也可问问他对战事可有什么见解。”

“随我去见一见这位特殊的大孙子吧。”

说罢,朱元璋迈步朝武英殿外而去,步伐稳健有力。

朱棣愣了一瞬。

“走吧,四弟,相信与他相见定会颇有意趣。”

朱标搭上他的肩膀,随后随朱元璋及其他几人前行。

几个时辰后。

朱元璋再次来到秦淮河边那座不起眼的小院前,身后带着朱标等五人。

“咚咚咚!”

汤和走上前去敲响门环。

过了一阵,屋里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汤和站在门口,表情略显无奈。

“咚咚咚!”

他又加重力气敲了敲门环,但依然无人应答,似乎里面空无一人。

汤和只得回头看向朱元璋,问道:“陛下,这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思索片刻,说道:“那小子估计出门了,没什么大事,叫人去问问就行。”

说着,他对远处街角挥了挥手。

很快,一名外表寻常、穿着普通的男子走了过来,恭敬地行礼道:“见过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和各位国公大人。”

朱元璋直接问:“你知不知道他跑哪儿去了?”

那名男子回答道:“回陛下,属下刚收到消息,他说家里酒楼有点乱子,作为老板得去处理一下。”

“什么?又出乱子?真有意思,这小半年开业以来,他这家酒楼都被人折腾几次了吧?”

朱元璋语气中有些戏谑。

“啊……如果是小的记得不错的话,这是第四次了。”

那人轻声说道。

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好得很,确实热闹。”

然后挥手示意,“好了,你继续看着这里。

咱们走吧,几位随我。”

“是,陛下。”

众人齐声道……

而另一边,天下绝味酒楼内却正进行着一场较量。

蓝田昂然坐在朱英对面,嚣张开口,“年轻人,识事务的就赶紧签这份转让协议,把钱收下,将这店交出来。”

朱英淡淡看着对方健硕魁梧的体格,“要是我不签呢?你能把我怎么样?”

蓝田听到这话,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闪过凶光,冷冷说道:“若不从,今后这应天府便再不会有你的立足之地!”

“哦?还以为你要说要把我的店给砸了。”

朱英冷笑一声,目光打量四周跟来的几十号恶汉,“为何要砸?难不成你还打算以后经营这个酒楼吗?”

“没错,它以后会是我蓝家的东西,何苦要自毁资产?”

蓝田摆了摆手说道。

听到蓝家二字,朱英眼神一沉。

在这个时代里,在京城如此狂妄跋扈又能是谁呢?想到一个人选,那是当朝永昌侯蓝玉,也是日后封凉国公的人。

朱英心里暗想,此人必然十分傲慢霸道。

历史上这家伙后来因为过于张狂,连北元皇帝妃子也敢侵犯。

殊不知,即便那时北元皇帝再落魄,但在大明那边仍被默认地位合法。

蓝玉这么做简直就是藐视法度、挑战天威。

而且在那个时候,朱元璋已决定立其孙子朱允炆为嗣君。

吕太后出自文官家庭,与武将集团矛盾尖锐。

目前尚且还有老皇帝能够压制这些嚣张将军们的行为。

等到自己将来驾崩,年轻书生出身的朱允炆继位时呢?依他的性子怕是蓝玉会立马带头反对。

鉴于此种种原因,朱元璋遂整理了蓝玉多年罪证,以“谋逆”

之由,将其剥皮示众。

此刻,朱标依然健在,所以朱元璋尚不会对蓝玉这样的武将勋贵出手整治。

然而,即便在这种局面下,朱英也毫不退缩。

他倏地站起来,目光灼热地直视对面的蓝田:“你说这家酒楼归蓝家所有,就真是你们蓝家的了?简直荒唐至极!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能怎么样,又敢怎么样!”

蓝田闻听此言,面色顿时狂傲起来。

“哈!既然你不识相,非要吃罚酒不可,那就怨不得我了!”

说罢,他向身后那数十名凶神恶煞的壮汉摆了摆手,“兄弟们上啊!给我把这个家伙揍成狗,看他还如何嚣张!”

于是,一群壮汉大步逼进,虎视眈眈地朝着朱英而来。

然而,朱英却毫不为惧,唇角还扬起一丝冷笑。

他朗声道:“苏二!”

苏二从酒楼门口的阴影处探出了脑袋,“少爷,您发话吧!”

他应得干脆利落。

朱英脸上露出了一丝阴狠的表情,“关门,打狗!”

“得嘞!”

伴随着苏二一声响亮回应,那厚重的酒楼大门被快速关闭。

随后,苏二扯着嗓子高呼:“各位兄弟,快来帮我收拾场子啊!”

随着他喊声落定,原本看似空无一人的三楼竟凭空出现了许多人影。

不消片刻,酒楼里多了不少身手矫健的身影,包括苏二、包三、龙五和龙九,他们飞快来到朱英身旁形成护翼之势。

这些变故让蓝田的人一时慌乱不已,尤其蓝田本人更是心头泛起了不祥之感。

不久后,当朱元璋率领众人抵达之时,只见酒楼里狼藉一片,到处躺着呻吟翻滚的人。

而朱英则安然坐在椅子里,悠然自得地品着茶。

同时一个个看起来平凡普通的明国百姓,接连躬身行礼之后便悄然离去,总共不下数百人之众。

此时太子朱标看到这般情景,不禁有些词穷。

“这......”

至于朱元璋、汤和、傅友德和朱棣四人,并未表现出太多波动。

毕竟作为武将出身之人,这种场面对他们来说太过寻常,并不足以引起过多反应。

但李善长——曾经的大明丞相、韩国公,则急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