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鱼一脸严肃地看着眼前的队伍,只见这些队伍站得歪七扭八,毫无纪律可言,他不禁皱起了眉头,高声喊道:“队长们看看你们的队伍站得弯弯曲曲像什么样!这样怎么能打仗呢?队长们,立刻出列,去纠正你们队伍的站姿,什么时候站整齐了,什么时候再归队!”
听到江小鱼的命令,队长们纷纷走出队列,开始整顿自己的小队。他们大声呼喊着队员们的名字,指挥着他们调整位置,努力让队伍变得整齐有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刻钟后,队长们终于陆续归队。江小鱼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大声说道:“好,现在队伍总算整齐了一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两军对仗,拼的不仅仅是武力,更重要的是毅力和韧性!现在,所有人都给我站定了,不要动!我们要站满一个时辰!苏樱,开始计时!”
苏樱应了一声,拿起沙漏,开始计时。
在时间结束之前,竟然有将近六七百人相继倒下!江小鱼见状,立刻让这些人稍作活动,以缓解身体的疲劳。一刻钟过后,他高声宣布:“大家可以去吃午饭了,休息一个时辰!”
话音未落,伙房的人便推着早已准备好的饭菜走了过来。这一千人就如同从牢房中被释放出来一般,一窝蜂地涌向了伙房。那场面,真是异常壮观!
一个时辰转瞬即逝,休息时间结束后,江小鱼开始组织大家进行下一项训练——十人一组抬原木过独木桥、走沙地、过浅滩。这不仅考验着每个人的体力,更需要团队之间的默契与协作。
完成这项任务后,十人一组的队伍并没有停歇,紧接着又开始了潜伏暗杀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巧妙地利用周围的地形,制定出最佳的战术。
经过两刻钟的紧张训练,大家稍作休息,然后又投入到了两两一组的厮杀练习中。在这场激烈的对抗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不仅可以利用地形优势,还可以施展计谋,甚至可以排兵布阵。而且,为了增加训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所有的武器都是木制的。
一天的训练终于接近尾声,大家吃完饭后,又休息了三刻钟。最后,江小鱼下达了跑步二十里的命令。这无疑是对大家体力和耐力的又一次巨大考验。
完成跑步任务后,众人如释重负,纷纷前往苏樱那里领取一天的赏钱。领完赏钱,一天的训练正式结束,大家也各自散去。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江小鱼将他们带到了辽东搞破坏,掠杀牛马,袭杀建奴,捣毁农田。放火烧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搞得皇太极焦躁不安,人去少了回不来,去多了找不到了。
且说自从冯梦龙来到延安府安塞县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地下水源。有了水源,众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于是,由老弱病残的义军家属组成的老营正式成立,李定国坐镇老营,负责管理和照顾这些家属。
高迎祥听取了冯梦龙的建议,自领兴明王,以“打倒地主豪强,分田分土,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为口号,率领将领们开始扫荡延安府周围的村县。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义军的热烈欢迎,纷纷表示愿意归顺。
在攻打延安府时,冯梦龙提出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围而不打。他建议让义军们在城外高喊口号,以此来瓦解城内守军的士气。于是,“打倒地主豪强,分田分土,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的口号响彻了延安府的每一个角落。
延安府知府张辇和延安府都司艾穆,虽然有些才干和廉洁,但手中的兵马却非常有限,仅有一些守城兵而已。当他们听到高迎祥的口号时,城内的贫民和军卒们都人心惶惶,对义军充满了向往。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兵们也开始动摇。他们认为义军的口号才是真正为百姓着想。于是,一些守城兵悄悄地打开了城门,放义军进城。
义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他们纪律严明,只针对那些手持武器、企图反抗的人下手。城中的百姓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幕,但义军的行动迅速而有序,并没有对普通民众造成太大的影响。
义军很快包围了官衙,他们高喊着:“放下武器,投降不杀!”声音响彻整个城市。官衙内的众官员们眼见大势已去,纷纷面色惨白,手中的武器也无力地滑落。他们知道,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于是都顺从地放下武器,走出官衙投降。
然而,张辇和艾穆却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他们对视一眼,决定以死明志。正当他们准备拔刀自刎时,突然被投降的官员们冲上前去,抢夺了他们的武器,并将他们强行推出了府衙。
义军在百姓的指引下,开始抓捕那些贪官污吏、地主豪强以及奸商恶霸。这些人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如今终于遭到了报应。义军将他们当众公审,然后毫不留情地砍下他们的头颅,以泄民愤。
接着,义军将官衙里没收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分给了广大的百姓。这些物资对于饱受饥饿和贫困之苦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百姓们对义军充满了感激之情,纷纷称赞他们是正义之师。
分完物资后,义军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深知,要让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解决土地问题。于是,他们开始组织百姓们分田分土,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耕种。
最后,义军还教导百姓们如何寻找地下水源,打井取水,制作水车,引水灌溉等一系列工作。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高迎祥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接受了冯梦龙的建议,与河南杞县的李岩结盟,共同对抗朝廷。高迎祥以陕西延安府为据点,向陕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方向扩充势力。而李岩则以杞县为据点,向开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南直棣、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发展。两家义军按协议各自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