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春闱(1 / 1)

三月上旬时,朝廷派遣知贡举、监试、主文考试等官,以及大中门官诸司、弥封、誊录等官,提前进入观桥贡院,避免与考生有联系。

三月十一日,春闱入场的前两日,有不少的举子、三学舍生的生员会提前到贡院附近赁房待试,以便就看坐图。

这两日的铺席买卖十分火热,俗语谓之“赶试官生活”。

日高影移,照亮了这片错落有致的瓦舍。

与贡院大门那庄严而冷峻的气息截然不同,其下方却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男女老少,熙熙攘攘。

三月十三日,是举子入春闱科场的第一日。应考的举子既有白发苍苍者,也有不惑之年者,以及惨绿少年,他们或者背着书箧,或者提着书箱。

知贡举、监试、主文考试等官,引导考生进入贡院。

“哥,我没来晚吧。”

李持安穿过如潮的人群,走到大哥李持隅身边停下,身后跟着齐廷。

李维,字持隅。维,岂也,隅也。是英老国公李昂英的长孙,工部侍郎李烨的长子。

李持隅年有二十五六,身长玉立,面容清俊,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李持隅的目光掠过贡院门口那面巨大的鼓,而后回道:“还未响鼓。”

齐廷朝李持隅笑着招呼:“持隅哥。”

李持隅颔首应答。

“周总管,”李持安同管家周总管招呼后眼神逡巡一圈,却没见他爹,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爹呢?”

今天是大哥进科场的关键时刻,这么重要的日子,他竟然不在!

李持隅指了指贡院大门下的人群,笑道:“在那儿呢。”

李持安顺着大哥的手指望去,只见父亲李烨正站在人群之外,踮着脚尖,抻着身体,伸着脖子,想要看清贡院门口的情况。

父亲那滑稽的模样,让李持安忍俊不禁。

他爹这是有多紧张啊!

李持隅又问:“皇城司不忙?”

“我同夏司使调了假。”

李持隅注意到弟弟今天的衣着与往日大有不同。

李持安着一身蓝底绣纹的交领袍子,襟前绣着大鹏展翅、鸿雁高飞、旭日东升等吉祥图案,虽然看着繁复,但经过绣人的精心布局和巧妙构思,却又显得和谐。

然而针脚有些粗糙,显然是临时赶工绣出来的。

他这个弟弟为了他还真是煞费苦心,不信怪力乱神,却又信了些祈福的物件。

工部侍郎李烨看了四周几眼,幽幽转回来,见到幺儿李持安时,火气登时冒了上来。

“你这臭小子,你哥进科场,你现在才露面!”说着,工部侍郎李烨一脚踹过来。

李持安反应迅速,侧身避开了这一脚。

李烨踢了个空,却因用力过猛而险些摔倒,幸好小儿子手疾眼快,将他稳稳扶住。

李持安呛声道:“您有力气训我,您不如学学我外大父,多拜拜孔圣人,让我哥取个探花回来,您当年就是个二榜进士,名次还没我舅高。”

李持隅闻言,连忙温声劝解:“好了,二弟,爹够紧张了,你还呛他。”

父亲与二弟这般的父慈子孝几乎月月都能见到,他早已习以为常。

此时,贡院门口的大鼓咚咚而响。

李烨提醒:“维儿,要进去了。”

李持隅点了点头,“嗯,爹。”

“好共大鹏双奋击,此行有路到南溟。哥,你定能蟾宫折桂。”李持安拍拍大哥的肩膀,唇上的浅笑如同春日暖阳,“等你回来饮酒庆功。”

齐廷拱手祝福:“持隅哥,祝你鹏北海,凤朝阳。”

李持隅身子微躬回礼,“多谢!”

应试者排队陆续入场,李烨挥袖催道:“维儿,走吧。”

李持隅朝几人拱手后,提着书箱排队入场,刚排一会,侧首看向门外的爹,只见父亲笑如春风,挥手催着他进去。

李烨的身体却如同一滩软泥般瘫软了下去,双腿也直接软了。

齐廷手脚快,赶忙抓住瘫软下去的李侍郎,“李侍郎,您咋样?”

见状,李持安直接蹲下来,也不打算将父亲扶起来,任由父亲坐在地上。

李持安劝慰:“爹,不至于啊,哥都考第二回了。国子监的老师都说我哥的文采斐然,小姨夫也都觉得我哥没问题,您还紧张个啥嘛。”

李家祖籍成都,在其祖父李昂英中举后,便搬来都城,如今已经有五十年了。

李烨别过头,不想让他的幺儿看见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特别脆弱的模样。

“你老汉儿我的青衫乌帽那是考了三次才中的,我老汉儿,你爷爷,考了一次就中了探花,我紧张咋了嘛。”

“起来,让你老汉儿起来。”李烨呵斥,但声音并不大。

李持安将老爹扶起来,见老爹一面整理衣袍,一面别过头去同他用官话说。

“你哥是有才华锦绣,”李烨的声音微微颤抖,面上却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可这科举之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脚踏进鬼门关……”

大儿子排队准备入贡院,李烨在来回不停地踱步,一会摩挲手掌,一会抬袖擦汗。

李持安无奈,呆一边坐着静静地看着。

齐廷忍不住道:“头儿,伯父这样,你要不要去安慰安慰?”

对于父亲的这个德行,李持安也颇为无奈,“不用,这是祖传的,太祖父送祖父时是这样,祖父送我爹时也这样,这回轮到他送我哥了。”

纪知远带着雍陶、季晨等国子监学子,来到贡院,已送过好几回学子赴考,此刻从容淡定得很。

纪知远温声道:“看看解牒有没有带?试篮的东西是否齐全?”

诸学子再次检查后,才回复:“夫子,解牒都带了,也没有漏下的东西。”

“那就好。”纪知远脸色忽然变得严肃,拔高声量,“正直者,君子之本也,守正直之心,行正直之道,方有好结果。”

“若有杂念,最好给我摒弃了,不要自作聪明,觉得别人都是傻子,识破了,只会是作茧自缚,自毁前程。”

这是提醒学生不要夹带小抄,被查出来,就是自毁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