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神色凝重地说道:“此事绝非儿戏,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这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若贸然行事,恐怕天下将生变故。”
朱元璋听着这话,眉心微蹙,显然对朱标的态度颇为认同。这些日子以来,他与长子一直在商议如何应对宝钞贬值的危机,但始终未能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
“如今最可行的方法,便是控制发行量。”朱标沉声说道,“然而,朝廷需求巨大,这宝钞又怎能轻易停发?”
朱元璋点头赞同,却又陷入沉思。他知道,朱棣提出的方案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来看隐患重重。若按其提议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标儿考虑周全,确实令人放心。”朱元璋欣慰地望着儿子,“相比之下,四郎更适合领兵征战,为国守疆。登基之事,他还需历练。”
话虽如此,朱元璋内心却难掩忧虑。他曾听闻朱标寿命短暂,恐难坐稳龙椅,此念一起,不禁黯然神伤。加之宝钞问题迟迟未决,更让他倍感焦躁。
此刻,朱棣默默站在一旁,见兄长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言。他知道父亲一向信任朱标,此番讨论也无意改变其立场。于是,众人各自沉默,气氛略显压抑。
忽然,朱元璋目光闪烁,似乎有所触动。“对了,这几位提及的‘医学院’又是何意?难道他们真打算设立这样一个机构?”他转向朱标,眼神中透着探究之意。
朱标略作迟疑,随即解释道:“父皇,此事确有必要探讨。医学关乎民生,设立医学院既能培养专业人才,亦可造福百姓。儿臣已有所规划……”
既然大哥已经表明,这么做会导致宝钞出现严重问题,那这件事就绝对不能继续下去。
可如果不印制宝钞,又该如何筹措资金呢?
没有足够的资金,又怎能大力推动医学发展?
若医学无法得到大力发展,妙云一旦如韩成所言染上疾病,我又能怎么办?
每每想到妙云离我而去,把我一人留在世间,朱棣心中便充满孤独与痛苦,犹如刀割一般。
偏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沉重。
谁能料到,身为太子的朱标和握有实权的亲王朱棣,在面对金钱问题时竟如此束手无策。
“韩成,你……可否想出解决之道?”
片刻后,朱棣望着韩成,语气带着些许艰难开口。
说出这句话后,朱棣感到十分尴尬,甚至不敢直视韩成,只觉脸上发烫。
想想自己的处境,他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太过分了。
为了夫人的病,韩成提出了两个建议,并详细规划了如何促进医学的发展。
如今,他却又来向韩成请教如何筹措资金……
作为大明的亲王,朱棣竟连一件事都无法独立解决,事事都要依赖韩成。
更令朱棣无奈的是,即便问了韩成,他也认为自己的提问毫无意义。
毕竟,自古以来,筹集资金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是轻易解决,大哥朱标也不会为此苦恼了。
然而,朱标对韩成抱有更大的期望,希望从他那里听到不同的答案。
对他们来说极为棘手的问题,也许在韩成及其所属的时代看来并非如此。
殿外,朱元璋轻轻皱眉,觉得老四朱棣此刻有些病急乱投医了。
关于资金问题,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朝中大臣,都绞尽脑汁未找到良策。
韩成又能有何高见?
宝钞贬值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但接下来韩成的话语,却让朱元璋愣住了。
“此事我确实有些思路,虽然不能完全阻止宝钞贬值,但采取这些措施,至少能让贬值速度大幅放缓。”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虽隐匿一旁,却也不由自主地怔了一下。
这小子真能整出什么门道来?
不会是在胡诌吧?
朱元璋皱眉,心中虽不信,可身子却稳如磐石,纹丝不动,反倒竖起耳朵,尽量贴近门窗,生怕错过一丝一毫。
他倒不是好奇韩成的答案,而是想看看这小子还能编出啥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毕竟,得提防着点,别让标儿被这厮糊弄了。
嗯,正是如此。
屋内朱棣与朱标满怀期待地望着韩成,静候其下文。
“要解决眼前的问题,首先要明白‘钱’究竟是什么。搞清楚它的本质。”
此言一出,不仅屋里的两位听得云里雾里,连屋外的某位也是一头雾水。
什么叫做钱?
这问题问得未免太怪异了吧?
钱不就是钱嘛,金银铜钱、宝钞,还能有啥?
再说,钱的本质不还是钱吗?
大家对这个概念早已司空见惯,从未深究过。
如今韩成突然这么问,众人只觉荒诞至极,几乎怀疑他是故意找茬。
若非韩成站在面前,朱元璋恐怕早发火了。
这是什么蠢问题?
“钱,亦称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符号。
它可以是金银,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纸币,甚至未来会出现数字货币。
尽管同属‘钱’,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
金银之所以能成为价值符号,是因为它们稀缺且自身价值巨大。
所以它们作为货币的地位始终稳固。
相比之下,纸币的功能就单一得多,仅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用于交换媒介。”
……
相比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纸币本身并无实质价值,却能充当货币使用,全因朝廷借助权力及多种方式赋予其价值象征的功能。
规定它可以作为交易工具……
这也是为何,相较金属货币,纸币更易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白了钱的本质,知晓了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区别后,再去理解纸币贬值便简单得多……
韩成开口,向朱标、朱棣讲解金融货币相关知识。
未曾料到,高中时学到的内容此刻竟派上了用场。
价值符号这类新概念,让朱标、朱棣甚至门外的朱元璋都有些头疼。
熟悉的金钱话题,经韩成一番解释后显得陌生起来。
不过,朱标很快浮现恍然之色。
他看着韩成说:“意思是,宝钞这类纸币,由于自身无价值,且获取远比金银容易,只需想得到,短时间内就能大量获得。
因此极易贬值?”
“正是如此。”
韩成点头认可。
“大明宝钞贬值如此之快,原因之一便是发行失控。
市场有其规律,在运作中所需货币量是固定的。
流通中的货币不足会阻碍发展。
但过多则会导致货币贬值,对社会危害同样巨大。
绝不可视宝钞为会生金蛋的母鸡。
否则将来必遭严重反噬。
宝钞必将彻底失效。
据我所知,在大明不到百年间,宝钞就沦落为毫无价值的废纸。
面额几百贯的宝钞仅能换回几文钱!
被弃如敝屣。
沦为连擦屁股都觉得硬的东西。
同时成为笑柄。
在宝钞快速贬值过程中,还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带来无数灾难。”
某日,达官显贵之流,凭借手中权势,竟用那些早已失去价值的纸币,照着票面上的数额去购置普通人家的土地财产。
这种行为,虽称作交易,实则与抢夺无异。
而且,这种情况根本无法通过道理来解决。
毕竟,那纸币上面就是这么印的……
“轰!”
韩成此言如一声惊雷,在朱元璋心中炸开,让他脸色骤变,阴沉无比。
自己精心设计、引以为豪的纸币,竟然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变成如此祸害百姓的存在?
这样一来,将来大明诸多问题,自己也难辞其咎!
该死!
实在该死!
朱元璋被韩成的话语击溃,情绪十分崩溃。
知晓纸币造成的后果及危害后,朱元璋甚至萌生了彻底废除它的念头。
要知道,尽管朱元璋对纸币贬值有所忧虑,但总体而言,他对纸币仍是相当满意的。
他认为这是个极好的发明。
在这种情况下,若有人胆敢提议废除纸币,声称它不过是废纸,朱元璋必定不会轻饶。
然而此刻,韩成的话竟让朱元璋有了废除纸币的冲动。
可见韩成的话对朱元璋造成了多大的冲击!
但如果真的废除了纸币,大明又该如何应对?
没有纸币,大明哪来那么多资金可用?
这种明知情况不妙却毫无办法解决的无力感,真让人难以承受。
清晨时分,朱元璋已被折腾得心力交瘁。
“韩成,那么……你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屋内,被韩成描述的情景吓得心惊胆战的朱标吞了口唾沫,急切地向韩成发问。
屋外的朱元璋也将耳朵竖起,全神贯注地听着韩成的话。
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韩成接下来给出的答案仍无良策。
“有办法。”
韩成点头道:“其中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严格控制货币的流通量。
切不可因缺钱便立即开动印钞机。
不论缺多少钱都去印制,这对宝钞体系的损害极大。
必须提前做好规划,确立明确的规则才行。”
韩成说完这句话,忍不住朝朱棣瞥了一眼,这人可是出了名的滥印狂徒。
被韩成这么一看,朱棣的脸色顿时尴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