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弥补缺憾?(1 / 1)

还记得我提过那物事否?”

朱元璋颔首。这般堪称奇迹的器物,于他而言印象何其深刻,焉能忘却?

“彼时在后世,此物甚是常见,几乎人人皆备。

然相较那造**,实则天壤之别。

在我观来,二者间差距,不逊于皂与机之悬殊!”

“咦?竟如此艰难?!”

经韩成以皂喻机之后,朱元璋对造**之难,顿时有了明晰认知。

惊愕稍歇,朱元璋又觉理所应当。

确然,那等远胜天罚的神器,若易得,方是悖逆常理。

“若我大明亦能得此神器,岂非妙哉?

正可借此剿灭那些**,十数枚投掷,便能轻取敌命。

省却大军往返奔波之烦扰。”

朱元璋随即将神器与除敌之事联系起来,满含惋惜地望向韩成。

然而话虽出口,他心中却悄然松了一口气。

韩成所言之物太过骇人!

连老朱这般人物都为之震慑。

若韩成真能造出此物,他既喜且惧。

毕竟相较这般可怖之物,人如蝼蚁。

他忧虑造出之后,难以驾驭,恐伤及自身基业。

立足其位,他实在难寻妥善之道。

唯恐反受其害。

韩成造不出最好,他也无需为此忧心。

“那么,后世之时,我族是否能造?可有此物?”

朱元璋略作沉吟,目光迟疑地问韩成。

话语出口后,朱元璋目光中满是紧张。

唯恐自韩成处闻得不佳之讯。

韩成听罢此问,本能挺身而立。

一股骄傲、自豪与敬重之情,不禁流露而出:

得到了!

我国重新建国不过十五载,便在先辈伟人的引领与指导下,那些为国家甘愿隐姓埋名、忍饥耐寒、为民族振兴甘愿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人们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得到了**!

这使我国彻底站稳脚跟,再也不畏惧其他国家以此来威胁我们!

不必再像以前那样,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他国用这种武器攻击我国,我们就放弃大片国土,带领数亿民众直接迁入敌国境内,与其交换家园!

“太好了!”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大声叫好!

他的心情也随之激动起来。

“我就知道,我华夏子孙从不落后!

纵使有时遇到困难,遭遇挫折,也能再度崛起,迎头赶上!

最终无惧任何人!!!”

得知后世的我国,韩成所在的时代能够研制并拥有那样的武器后,朱元璋比韩成还要兴奋。

即便那个时代离他极为遥远,和他建立的大明早已没有半点关联。

可听到这件事后,朱元璋依旧感到十分高兴。

这或许是无数华夏儿女流淌在血液里、深深刻在骨髓中的情感。

无论隔得多远,都希望看到与自己同根同源的国家变得更好、更强!

韩成和朱元璋交谈之际,旁边站着的朱标也情绪高涨。

站在边上的朱棣对父亲和韩成的对话有部分听不明白。

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深受触动的同时也感到喜悦。

同时,他也好奇父亲和韩成提到的那只鸡和肥皂到底是什么东西。

听起来相当怪异。

但从父亲他们的反应来看,这些东西显然非常重要!

这让朱棣对父亲和兄长从韩成那里了解到什么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朱棣虽不清楚韩成具体擅长什么,但得知他的背景后,又从韩成处获知一些情况后,他能感觉到,有了韩成这样一个意外踏入大明且进入父亲视线的人,大明恐怕会发生改变。

即便如此,它依然会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尽相同……

“罢了,还是聊点实际的吧。”

当那些经过处理的材料被组合成块状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将其粉碎成颗粒,并进行晾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寂静已久的偏殿中,韩成开口了,打破了先前的沉闷气氛。

他继续向朱元璋、朱标等人传授提升**效果的方法。

听到韩成的话,几人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过来。

刚才他们还沉浸在韩成描绘的可怕武器的幻想中,如今再看眼前这些已被压制成块的材料,朱元璋等人心里五味杂陈。

就像经历了一场梦境。

他们原本对韩成改进过的**充满期待,此刻却觉得索然无趣。

韩成边演示边指导,利用简易工具尽量将块状物捣碎成颗粒。

“目前这只是初步尝试,让大家了解基本流程,所以显得粗糙。

等大家见识过它的真正威力后,陛下可以准备更专业的设备来制作颗粒。

那时效率更高,成品也会更精准。”

韩成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在他面前,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表现得格外专注,仿佛专心听讲的学生。

他们已经从未来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意识到韩成提到的技术太过遥远,暂时无法触及,于是决定先专注于眼前可控的部分。

他们一丝不苟地跟随韩成的操作,努力记住每一个细节。

能让这三位帝王如此听话地坐在那里听课,韩成堪称独一无二。

若是有人目睹这一幕,定会惊掉下巴……

“行了,差不多就这样,接下来就是让这些颗粒自然风干。

只有水分足够少,这些东西才能点燃。

这一步比较耗时,今晚恐怕完不成。

不过也可以通过加热加快进程。

不过我不建议你们亲自尝试。

这种做法风险太大了。”

要让行家反复试验,确立准则才行。

不然很容易出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建议还是自然晾晒……”

韩成边擦手边说道。

朱元璋性子急,恨不得马上见到韩成这般处理后的成果。

听韩成说完,再瞧瞧目前根本没法用的成品,也只能压下心中的急切。

在此逗留片刻后,朱元璋带着三人,连同尚未干燥的成品离开。

临行前,朱棣忍不住回头瞥了韩成一眼……

……

因朱元璋、朱标等人在外时间太长,加上晚间事务已毕,灯火通明让马皇后心生怜惜,遂宣布宴席结束,众人各自散去……

……

春和宫内,朱允炆与朱允熥均已入睡。

太子妃吕氏梳洗完毕,换上太子朱标最爱见的衣裳。

打算施展些计谋,从朱标处探知他与皇上、燕王等人的举动。

吕氏敏感地察觉到此次事件的异常,她认为必有大事发生。

看着自己的装扮,她嘴角浮现自信笑意。

自忖凭自身能力与太子宠爱,定能在这夜获取重要信息……

……

“老四,别出宫了,今晚来我这儿住吧。

咱们许久未见,正好好好聊聊。”

朱标唤住朱棣。

朱棣明白这是兄长欲告知他从韩成处得来的消息,便点头应允……

……

寿宁宫中,韩成洗漱完后,想起今日与宁国公主进展迅速,辗转难眠的他径直往公主寝宫而去……

(本章完)

------------

寿宁宫,宁国公主寝宫。

此刻,宁国公主亦未入眠。

回忆今日种种,特别是与韩成共度的中秋之夜,内心愉悦至极。

一张俏脸上,时而泛红,时而含羞带怯,

偶尔还会忍俊不禁轻笑出声……

昔日大明嫡长公主,温柔贤淑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此刻的她,满心都是甜蜜的情愫,成了一个沉浸在爱河中的幸福姑娘。

中秋之夜,她已度过许多回,但从未有一次能与今日相比。若细细算来,过去的十几个中秋加起来的经历,都不及今夜刻骨铭心。

床边摆放着韩公子赠送的花束,旁边是他亲手打造的轮椅。最令她难忘的是那场璀璨夺目的烟火,将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

朱有容凝视着手中的右手,仿佛还能感受到韩公子牵手的温度。想起他最后的勇敢举动,她的心跳加速,羞得把脸埋进被子里。

这般羞意让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又忍不住好奇,如果自己没拒绝,结果会如何?这是怎样的感觉呢?

意识到自己的心思后,她用被子遮住脸,疑惑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念头。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感觉自己的一切都被外界知晓。

而此时,韩成也走出偏殿,走向宁国公主的寝宫。回忆起她的娇羞模样,他的心被撩动得厉害。特别是她用害羞的声音提醒他父皇即将来临的那一刻,更是让他心潮澎湃。

且说,那时未来的小娘子提到“父皇快来了”,这话语岂非也可解读为——父皇离去后便能继续?

她可以在父皇离开之后,将未尽之事延续下去,弥补缺憾?

韩成心想,这般想法并无不妥,逻辑上毫无破绽。

越思量,他心中愈发急切,脚步也难以自控地朝宁国公主所居的寝宫走去……

……

春和宫,即东宫太子府邸,有侍者向太子妃吕氏报信,说太子今晚不会回房休息,而是在东宫其他屋舍陪伴久未归来的燕王兄长,促膝长谈。

原本满怀喜悦等待太子归来的吕氏,此刻脸色骤变。她早已备好诸多计划,只等实行,谁知竟生变故!

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后,吕氏点头应允通报的宫女退下。稍作思索,她披上一件外袍,命人煮茶,亲手端着热茶前往太子与燕王所在的房间送去。

吕氏绝非轻易认输之人。否则,她怎会从侧妃一路攀升,成为当今大明尊贵的太子妃呢?

……

春和宫某间房内,朱标与朱棣正在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