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愤怒得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1 / 1)

仅这个名字,就足以表明标儿定有非凡成就。

不然,又怎配得起永乐大帝的称谓?

朱标也注视着韩成,等待着他继续讲述。

韩成迎着父子二人期待的目光,缓缓开口……

韩成心中存着疑问,他想知道登基之后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同时,他也困惑于为何要以“永乐”为年号,毕竟这年号曾被方腊用过。

朱元璋和朱标看着韩成悠哉喝茶的模样,都觉得难以启齿。想到朱标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让朱元璋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实在无法想象那场景。

朱元璋见韩成喝完一杯又倒一杯,忍不住怒斥,要是换了别人早动手了。韩成放下茶盏,叹了口气,这让朱元璋十分不安。

韩成告知他们接下来要说的事或许不太妙,让他们有所准备。每次韩成这样提醒,后面的消息都会令人愤怒不已。朱元璋怀疑是不是朱标将来会有什么不可饶恕的行为,尽管他不相信,但找不到其他理由。

朱标也被韩成的话震惊到,开始反思自己未来的过错。如果事情不大,韩成不会如此严肃地警告。

深深吐纳后,朱元璋注视着韩成,说道:“行了,直说吧。”

朱元璋心中笃定,无论标儿做了何事,他都能平静面对。同时,他也满是好奇,如此出色的标儿日后究竟会犯下何种大错。自家孩子真能做出那般惊天动地之事吗?这种事情落在他身上,委实让人好奇!

多么新奇!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归来不久,便觉身子不适。

染上了病症。

即便如此,太子朱标依旧勤勉政务,甚至向洪武帝上奏修建都城之事……”

韩成的话语徐徐传来,向朱元璋和朱标讲述了朱标的状况。

此刻,朱元璋的脸色已是极为难看。

先前所有的愉悦与好奇,都烟消云散。

标儿病了吗?

竟是标儿病了吗?!

难道不是标儿惹出了什么滔天大祸?

这……

如果是普通疾病,韩成绝不会特意告知自己,更不会提及什么心理准备。

那么,这就意味着标儿当时所患之疾,必定严重至极!

一定是足以致命或者导致终身残疾的那种!

想到此处,朱元璋整个人都慌了。

心情沉入谷底,平日里练就的刚硬内心此刻满是恐惧。

只觉心肝都在颤动!

朱标听罢韩成的话,同样惊讶万分。

竟不是自己闯下了什么大乱子,而是自己病了?

他是个聪明人,

从韩成之前的暗示,再结合此次提到的洪武二十五年的病症,震惊之余,立即联想到最糟糕的可能性。

偏殿内一时气氛凝重。

韩成看了看朱元璋父子的脸色,见两人皆未言语,自觉此时开口也不妥当。

于是默默给自己续了杯水,静静饮下。

朱元璋的表情反复变化。

他抬眼望向韩成,多次欲开口询问标儿的病情如何,将来能否痊愈。

然而,话到嘴边,试了好几次,始终未能出口,仿佛有千斤重压。

嘴唇都在抖动!

平日里铁石心肠、处变不惊的洪武大帝,如今却连向韩成询问儿子病情的胆量都丧失了。他恐惧至极,生怕自己刚开口,便会得知爱子染病离世的噩耗。即便此刻未问韩成,他心中已有预感,却依旧不敢启齿,唯恐这最不堪设想之事成真。

整个偏殿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韩成,告诉我,我的病究竟如何?还能否痊愈?

或者……是不是已经……”

许久之后,朱标的声音终于响起。他语气慌乱却又异常坚决地询问着。

韩成诧异地瞥了朱标一眼。他原以为会是朱元璋先开口,未曾想竟是朱标。

此时的朱元璋虽欲出言阻止,却已发不出声音。只能紧握椅侧扶手,身体前倾,目光慌乱地盯着韩成。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因病亡故……”

“轰!”

一声巨响仿佛炸裂在朱元璋脑海中!

死寂笼罩!

韩成话音刚落,偏殿便陷入一片死寂。然而,朱元璋耳中却似有惊雷不断轰鸣,震得他天旋地转。

刹那间,他的脸色变得惨白。身体剧烈颤抖,连先前与胡充妃鏖战多日都没这般狼狈过,更未如此虚弱过。

此刻,朱元璋感觉全身力气被抽空,四肢瘫软无力,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

片刻后,他摇晃着站不住,差点从座椅上跌落。往日强健有力的双手拼命抓着椅背,在韩成扶持下才勉强稳住。

重新坐下后的朱元璋,哪里还有一丝帝王威严可言?

他无力地跌坐在椅子里,目光空洞而迷茫,却又满是焦躁。脑袋像被重锤击打般一阵阵发蒙。

我的标儿,我的标儿……怎么会……怎么会因为生病就走了?

因为生病就走了?

韩成说,标儿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离开的,那时候他还做着太子。

也就是说,当我还活着的时候,我竟然要送别我的长子?

我的标儿,怎么比我走得还早?

这可是我的标儿啊!

我最珍爱的长子!

他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骄傲!

我用心教导他,就是为了把大明江山托付给他!

凭标儿的出色,他接过大明后,必定会让它更加兴盛。

可如今,我的标儿却先我而去!

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

此刻听韩成提起此事,朱元璋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胸口像是被利刃反复切割、搅动一般疼痛难当!

这样的打击太过巨大!

太巨大了!

太子朱标的情况同样糟糕。

脑海中如同雷鸣电闪,震得他几乎站不住脚。

虽然之前韩成已经提醒过,让他有所察觉,也做了些心理准备。

但当真从韩成口中得到确切消息,知道自己的确会在洪武二十五年辞世时,依旧觉得头晕目眩。

任何人若在壮年时得知自己英年早逝,恐怕都无法接受。

对朱标而言,他前程似锦,未来还要继承帝位,这样的冲击更非同小可!

我才二十七岁,再过十年也不过三十七岁!

难道我就这么快结束了吗?

“不!你错了!我的标儿身体一直健朗,怎会这般早逝?!”

寂静多时的偏殿里突然爆发出朱元璋的怒吼。

不知从何处涌出的力量,让他猛然起身,几步跨到韩成面前,一把拽住试图躲避的韩成。

血红的眼睛死死盯住他。

“告诉我!告诉我!我的标儿没事!”

我的儿啊,他可是要做皇帝的!

我想要听到的,是他登基为帝的故事!

而不是听到我的儿英年早逝的消息!”朱元璋用双手抓住韩成的肩膀,像铁钳一般牢牢箍住他,甚至将他整个人提了起来。

韩成感受到肩膀上传来的剧痛,虽早有准备,却还是难以逃脱。

“陛下,请息怒。我说的是将来的事,如今太子还安然无恙。”韩成试图安抚朱元璋的情绪。

但朱元璋仍紧抓着韩成不放。

“父皇!快放开他!

这与韩先生无关,他只是依照我们的要求,讲述一些未来的景象罢了!”沉浸在思绪中的朱标被惊醒,看到韩成被父亲如此对待,急忙上前劝解。

然而朱元璋此时仿若失了神智。

他依然维持着原来的姿势,双眼血红,死死盯着韩成,非要他说出朱标不会死亡的话。

“父皇!快放手!

要是伤了韩先生,以后谁还能告诉我们这些呢?”朱标顾不得其他,只想救下韩成。

他深知父皇的力量,从未见过这般失态的父皇。

此刻他十分焦急,生怕此事会让父皇受到什么伤害。

或许朱标的言语起了效用,朱元璋终于放下了韩成,松开了手。

韩成逃离朱元璋的控制后,连连呲牙咧嘴,揉着酸痛的肩膀,迅速远离。

仅凭肩膀上的感觉,韩成就知道自己的双肩大概已经淤青。

朱标走上前,扶住朱元璋,站在两人中间,隔开了父子俩。

“父皇,莫急,生死有命……”

朱标内心深处被韩成带来的消息震撼至极,然而此刻他表现得异常坚毅,试图说服自己的父亲接受这一事实,仿佛对自身命运的终结毫无惧色。

开什么玩笑?儿子没了!最心爱的标儿不在了!

还装作若无其事?简直胡闹!

朱元璋愤怒得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

“不对!绝对不对!你小子肯定是在撒谎!”

猛然间想起什么,朱元璋大声喊道。

“你不是说标儿是永乐大帝,还创建了建州卫吗?

怎么现在又说标儿没登基就去世了?!”

------------

朱元璋说完后,双眼紧紧盯着韩成,等待对方给出合理解释。

他不愿相信标儿已逝的消息,情绪激动下察觉到一个巨大破绽,便全力证明韩成所言为假。

朱标听罢父皇的话,也望向韩成,希望得到清晰答复。

韩成退后几步,示意朱标务必控制好朱元璋的情绪,随后说道:

“皇上,请明辨是非。您想想,我何时说过太子就是永乐大帝呢?

我只是提到永乐大帝建立了建州卫……”

朱元璋听罢愣住,仔细回忆,发现自己确实从未说过永乐大帝是朱标。

而是他自己听到‘永乐大帝’的称号后,自行将之套在标儿身上。

潜意识里认定,唯有标儿才配称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