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难以置信!(1 / 1)

“五十年呢?总不能连五十年都没有吧?!”

说出这句话时,他的声音已带着几分哽咽。

拳头紧握,指节泛白,眼中也隐隐有泪光闪烁。

韩成注视着朱元璋父子那血丝密布的眼睛,略作迟疑后,还是摇了摇头。

“轰隆——”

韩成这一摇头,如同巨雷炸响,朱元璋和朱标只觉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

---

真是难以置信!

这个不可一世的开国皇帝,如此伟大的人物,此刻竟茫然无措!

韩成简单的摇头动作,犹如晴天霹雳,狠狠击中了他的灵魂。

五十年都没有?

怎么可能连五十年都没有?!

这是他的大明!是他倾尽全力打造的大明!

是他引以为豪的大明!

是他耗尽心血的大明!

怎么可能会连五十年都撑不到?!

朱元璋一向自负,常以刘邦、李世民等人为参照。

他认为自己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要超越。

他相信,自己的大明必将光芒万丈,远胜汉唐盛世。

为了大明的长久存续,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制定了无数制度,扫清了诸多障碍,只为大明千秋万代。

然而结果却是……

朱元璋的心如刀绞,全身不由自主地微微发颤。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全是假的!彻头彻尾的假话!\"

短暂的恍惚后,朱元璋突然暴跳如雷,他快步上前,来到韩成面前。

一把抓住韩成的衣领。

力气之大,差点让韩成整个人被提起来。

\"你究竟是什么妖邪?到底怀着怎样的居心?

竟敢这样诋毁我们的大明!!\"

朱元璋的情绪完全崩溃了,他瞪着韩成怒吼。

朱标还是头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激动。

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相反,这位一贯温和的太子,此刻也想效仿父亲的行为。

他也想去抓韩成的衣领,好好质问他一番。

实际上,在朱元璋冲向韩成时,韩成就已经试图躲避。

只是他和朱元璋这样的马上得天下的武将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很快就被朱元璋轻松抓住,无处可逃。

\"那个...陛下,请您先冷静下来,别这么激动...\"

冷静?冷静个什么劲儿啊!

咱们的大明都已经亡了!

不到三百年就完蛋了,你还让我们冷静?

我们怎么冷静得下来?!

朱元璋双眼喷火,凶狠至极。

\"那个...其实我有些话没讲清楚。

虽然你的大明没能延续三百年,但实际上也很接近了。

大明足足存在了两百七十六年呢!

两百七十六年啊,这可不算短了!\"

然而,韩成这话一出口,朱元璋更加愤怒。

他觉得韩成的话就是在侮辱他!

简直是往他的伤疤上撒盐!

才两百七十六年?

仅仅两百七十六年?

这和他的期望相差实在太远了!

在他心里,大明应该是像日月一样永恒存在。

千秋万代,永续不断。

他的后代也会永远当皇帝。

可结果呢?竟然只维持了短短两百七十六年!

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了!

\"说!

是谁毁灭了我们的大明?!

是不是你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现在就要灭了你!!\"

朱元璋凝视着韩成,眼中寒光闪烁。

韩成摇摇头说:\"陛下,您又忘记我的话了吗?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延续三百年以上。我在未来的世界,距离大明**年代,已有三百余年。

您建立的大明,绝不是被我那个时代所灭亡的。\"

朱元璋听罢,稍微平静了些许。刚才情绪失控,竟将韩成的话抛诸脑后。

\"那你告诉我,我们的大明到底是怎么覆灭的!我不信它只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

韩成轻咳两声,说道:\"陛下,请先让我下来,否则我恐怕撑不过去了。\"

朱元璋这才察觉自己一直提着韩成,冷哼一声将其放下。

他瞪着韩成:\"讲!把大明**的真相告诉我!\"

韩成深吸几口气,心想这老朱果然名不虚传,即使年过半百依旧如此强劲。单手就能让自己双脚离地,并维持这么久。

面对朱元璋咄咄逼人的目光,韩成并未急于回答,而是整理了一下衣襟,缓缓退至七八步外,拉开距离。

韩成开口道:\"陛下,我得先声明。我所说的一切都源自史书记录,且我距离大明**已隔数百载,此事与我无干。

请保持冷静,重拾开国皇帝的威仪。

作为开创者,您应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神色不变。

切勿因一时冲动便对我大动干戈。

要是我遭遇不测,那些往事将无人能述。

在这世间,除了我以外,您恐怕再难寻觅他人确切告知大明**的缘由及种种史实。

还有皇后娘娘。

那些药物无法彻底治愈她的病症。

将来若缺少我配制的药方持续服用,她的病情恐会复发。

再说,我如今也算是您的女婿,算是一家子人了。\"

\"嗯,稍微冷静些...\"

韩成担心朱元璋在情绪激动时伤害自己,于是尝试将问题点明。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眼神立刻变得锐利。

\"你在威胁我?\"

对朱元璋来说,没人能在他受到威胁后还能平安无事。

韩成摇头:\"不敢。我只是提醒您我的重要性,以免您听了一些事之后过于激动,再责怪我。免得我们双方都后悔。\"

朱元璋冷哼一声,示意韩成继续。

但韩成却沉默不语,只是盯着他。

见韩成的态度,朱元璋虽然嘴上说不接受威胁,最终还是不情愿地答应了。

\"好,我会控制情绪,即使失控也不会迁怒于你。可以告诉我大明是怎么灭亡的吗?\"

-------------------

朱元璋从未想过自己当了皇帝后,居然会被人当面威胁。

更没想到的是,接受了对方的威胁。

这种事在朱元璋的想象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旁的朱标也十分惊讶。

尽管他早前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

知道这个叫韩成的人非常大胆。

即便面对令人敬畏的皇帝,也敢讨价还价。

但这毕竟是传闻。

现在亲眼见到这样的事发生,还是让他震撼不已。

要知道,那是他的父亲啊!

即便是他,也鲜少违背父亲的意思。

如今,眼前的人竟敢这么做。

最要紧的是,他一边这样做,一边还振振有词地说,按照史书上记载,他能知晓先皇的性格如何。

既然知道先皇的性格,他又怎敢如此行事?

这事儿,甚至让朱标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先皇居然忍下了这口气!

在朱标看来,这简直是个奇迹。

“大明之事,成因繁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讲起来挺复杂的。

不过,陛下和太子都是学识渊博之人。

历朝历代王朝的兴衰,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不如你们先提些假设,然后我来解答。

毕竟大明覆灭的原因众多,让我凭空思索,我也无从说起。”

朱元璋本在等待韩成的回答,可一听这话,心里就不满了。

自己正等着答案呢,他却让自己随意发挥?

这算什么道理!

“你是不愿意说吗?”

他对韩成怒目而视。

韩成无奈地说道:“我没说不回答啊,我只是清楚表明了,这事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不如陛下或太子先问问题,我来作答,这样反而更好。

我也能理清思绪,尽量说得全面些。”

面对韩成,朱元璋觉得像是被牵着走,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但想到大明仅仅存在两百七十多年便灭亡了,他还是强行压抑住了内心的不满。

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大明为何会亡。

不过,朱元璋把这些不满悄悄记在心里,决定找个机会加倍奉还。

他从来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小气且记仇。

“自古以来,王朝衰败时,总有许多百姓活不下去,最终揭竿而起。

就像元朝末年。

若不是统治者太过残暴,横征暴敛。”

致使众多民众饥寒交迫而亡,此等情形定非善果。

我亦是因饥饿难耐,无法维系生存,才被迫走上这条道路。

我的大明,在那艰难困苦之际,莫非也会有流民遍野,饿殍满地?

朱元璋沉默片刻后,凝视着韩成说道。

言语间,他的双眼始终牢牢盯着韩成。

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企图从韩成细微的表情变化中,察觉异样。

可惜,并无端倪,韩成依然坦然自若。

朱元璋此刻内心忐忑不安,

他之所以率先向韩成提及此事,并非因为他确信自己的大明在困境时期会出现众多饥民,无以为继。

而是因为,他最不愿见到这种局面在他统治的大明重现。

他本是贫苦出身,自懂事起便未曾饱腹。

幼年时,最深刻的回忆便是饥饿。

他对苛政横征暴敛致民生凋敝的往事记忆犹新!

对那些贪腐无度的污吏,同样深恶痛绝!

正因亲身经历过这些苦难,所以他才会如此嫉恶如仇。

登基为帝后,对于下属的贪官污吏,他采取铁腕手段,绝不姑息。

一旦发现,必定严惩。

也正因深知百姓生活的艰辛,

他制定了诸多政策。

目的就在于减少饥荒中的死亡人数,让子民得以存活,至少有一口饭吃。

让百姓能够活下去,使大明国泰民安,让朱家江山稳固,这是他施政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