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随身居的住客有多少(1 / 1)

普罗之主 沙拉古斯 1370 字 1天前

随身居的住客有多少

李伴峰轻轻推开了五房的房门,没让放映机觉得太尴尬,只让放映机知道他进来了。

放映机十分镇定,跟李伴峰打了个招呼:“七导,还没睡。”

李伴峰一笑,坐在沙发上,和放映机并排坐着,静静欣赏着镜头里投射出来的画面。

左边是文字,右边是影戏。

李伴峰在报纸上读过这篇故事,和黑石坡的传统风格不一样,这篇故事的叙事风格含蓄而委婉。

画面时不时的跳帧,明显不是真实拍摄出来的。

李伴峰问:“这位姑娘是谁?不介绍给我认识么?”

“你说的是这位姑娘?”画面定格在了女主角身上,放映机道,“这是我想象出来的。”

李伴峰没有说话,看完了整篇故事,李伴峰给了一句评价:“拍的很好,剪辑的时候还得多用点心思。”

说完,李伴峰准备回房睡觉,到了门口,听放映机在身后说道:“七导,我对你忠心耿耿,从未改变,到了战场,我始终愿意为你战斗到最后一刻。”

李伴峰点点头:“这一点,我从不怀疑。”

做为这方面的专家,李伴峰可以给出准确的结论,那个女人不是放映机想象出来的,她太真实了。

不是实际拍摄出来的,又不是想象出来的,那这个女人到底是個什么样的存在?

李伴峰坐在六房里沉思许久,耳畔又传来了放映机的声音:“不要害羞,这是源自于艺术的坦诚!”

“可你这也,太坦诚了……”

“我的内心只有艺术纯粹!”

“你说的是真的?”

“别听他胡扯,他不怀好意的。”

还有人!

随身居里进来了不止一个人!

还有另一个人,听着声音极小,甚至分不清楚男女。

这人的声音还不是从五房出来的,李伴峰盯着自己所在的六房看了半天,感觉刚才的声音和五房不在同一个方向。

他起身推门去了七房,倾听半晌,没有动静。

推门再去八房,八房里空空荡荡,还没有陈设,空空荡荡的房间里,似乎有那么一点声响。

到底是什么声音,李伴峰分辨不出来。

就差那么一点,只要洞悉灵音之技再提升一点就能听清楚些。

李伴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双耳上,直到感到太阳穴阵阵胀痛,他也没再听到八房的声音。

这段时间,因为晋升的关系,洞悉灵音之技确实提升了,而且提升了不少,但这个潜入者突然不说话了。

李伴峰揉了揉太阳穴,接着往九房走,忽听耳畔传来了一名女子的声音。

“这疯汉不睡觉,又想做什么?”

这个声音怎么这么清晰?

李伴峰猛然回头道:“你骂谁是疯汉!”

红莲一哆嗦:“伱听到了?”

在这一家人中,红莲来的比随身居还早。

可这是李伴峰,跟着老白一起混,之后也成了文人。”

原来宇文琪和白秋生的出身不一样,他是工人出身。

李伴峰重新看了一遍签到表,到场的工人几乎都是这个状况。

他们认字,只是为了看报纸?

李伴峰在午休的工人之中走了一圈,和货郎描述的基本一致,认字的工人占了一半左右。

在午休这个时间段,认字的和不认字的非常好区分。

认字的工人会拿着报纸彼此品评谈论,不认字的只能在一旁听个热闹,不敢搭话,甚至都不敢咳嗽一声。

等到了下午上工,认字的先挑活,挑剩下的,再给这些不认字的。

不服也没办法,不认字的工人连工单都看不懂。

在这群工人之中慢慢就会分化出一批人,他们会逼着自己学认字。

这就是黑石坡识字率高的原因?

不对呀。

其他地方的工厂也是这样的,认字的工人占便宜,可也没见其他工人主动学认字。

为什么黑石坡这么特殊?

李伴峰还在思索,小富满头大汗跑了回来。

他手里拿着一本字典,从工友手里买的,很旧,很多地方粘粘补补。

但他很珍惜,小心翼翼把字典塞进了怀里,叠报纸的时候,时不时偷偷拿出来看一眼,跟报纸上的文字对一对。

只要他能学会认字,这张报纸上的每一段故事,都是给他的奖励。

这份奖励很廉价,看过之后,身体一抖,兴趣索然。

可没关系,明天还有新的奖励,每天的奖励都不重样。

看的报纸越多,得到的奖励越多,周围的圈子变了,彼此交流之间,认识的字也越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如果再咬咬牙,学会了写字和写文章,他们就有机会去后院的楼房里工作。

这是个良性循环!

循环的关键点在于这些报纸,在于黑石坡风格独特,内容特殊的报纸。

难道绿水城没有类似的书报么?

有,在书店的角落,也能找到类似的读物,但你得会找,还得有一定经验,能通过书名和简介,对内容作出大致判断。

一个不认字的人没有能力去判断,他甚至没有进书店的勇气。

黑石坡呢?

李伴峰出了报馆,沿着街边望去,一条街上有十几个报刊亭。

想得到一张报纸实在太容易了。

印刷机的轰鸣声打断了李伴峰的思绪,和让他想起了另一件事。

不光买报纸容易,印报纸在这更容易。

黑石坡有的是造纸厂,有的是印刷厂,纸张油墨都很廉价。

报纸的基础成本低,价格也低廉,更多的成本会投入到内容上。

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黑石坡的文化氛围就是这么形成的。

两套良性循环在激励人们主动学习。

李伴峰自以为对黑石坡很熟悉,他现在才发现,这其中有高超的智慧在布局,他一直没有察觉。

是谁在布局?

……

一座废弃的工厂里,汤世江从车床下边拿出来一个铁饭盒,问道:“你饿不,先吃顿饭。”

车夫放下了车杠:“师兄,我哪还吃得下去?我有事求你!”

汤世江咂咂嘴唇道:“你能别叫我师兄么?当你师兄挺寒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