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初次相遇(1 / 1)

一泻千里的原文 Ly玲子 795 字 17小时前

第三章:初次相遇

京城的初夏,蝉鸣初起,绿荫如盖。林悦立在铜镜前,指尖轻抚过淡蓝色裙裾上的流云暗纹。发间那支素白玉簪是姜梨遗物,此刻泛着清冷的光,提醒着她每一步都需谨慎。窗外传来小贩叫卖蜜饯的吆喝声,她深吸一口气,将临安城的血雨腥风、姜府内的明枪暗箭都敛入眼底,踩着绣鞋踏入了晨雾。

藏书阁坐落于皇城西侧,飞檐斗拱间爬满青藤,朱漆斑驳的匾额上“文渊阁”三字苍劲有力。林悦刚跨过门槛,便被扑面而来的墨香裹挟——那是陈年宣纸与松烟墨交融的气息,恍惚间竟与父亲书房里的味道重叠。她望着层层叠叠的书架,如同置身浩瀚的知识迷宫,目光在泛黄的书脊间逡巡,指尖轻轻拂过“刑律”“案牍”字样的标签。

当她踮脚去够高处那本《大晟律例》时,木质阶梯在脚下发出细微的吱呀声。指尖即将触到书角的瞬间,一阵裹挟着松木香的风掠过耳畔。转身时,她撞进一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萧蘅手持古籍,玄色锦袍上暗绣的云纹随着动作若隐若现,腰间的玄铁令牌折射出冷光。

“姑娘,你要找的可是这本书?”他的声音低沉而清越,像是深山中叮咚的泉水。林悦望着他递来的书卷,封皮上“刑案实录”四字让她心头一颤。“多谢公子相助。”她垂眸接过,余光瞥见他袖口露出的半幅暗纹,竟与成王府侍卫的服饰有所相似。

两人在靠窗的檀木桌前落座,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茶盏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萧蘅谈起隆庆年间的盐铁案,言辞间锋芒毕露;林悦以姜梨的身份附和,却在提及地方贪腐时,刻意让声音染上一丝忧虑:“听闻临安城近年也多有动荡......”她的试探被萧蘅敏锐捕捉,他摩挲着杯盏的动作微顿,眼中闪过探究的光芒。

突然,藏书阁外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追逐打闹着闯入,为首的纨绔一脚踹在书架上,整排书册顿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萧蘅几乎是瞬间起身,长臂揽住林悦的腰将她拽向身后。木架轰然倒塌的刹那,他用宽大的衣袖护住她的头,碎木与灰尘簌簌落下。

“姑娘,你没事吧?”萧蘅的声音近在耳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林悦抬眼望去,只见他额角被木刺划破,血珠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滴落,滴在她肩头的绸缎上晕开一朵红梅。她的心莫名漏跳一拍,恍惚间竟想起沈玉容也曾这般将她护在怀里——只是那时的温柔,早已被阴谋碾碎。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林悦后退半步,整理被弄乱的鬓发。萧蘅的目光落在她耳后若隐若现的胎记上,那形状竟与密报中提及的“姜家嫡女”特征吻合。他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拾起地上的书卷:“此处不宜久留,我送姑娘回府。”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帘半卷,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与马蹄声交织。林悦望着车外的市井烟火,看似不经意地提起:“近日听闻成王府与江南商户往来频繁......”话未说完,便被萧蘅锐利的目光打断。他轻笑一声,指尖叩击车壁的节奏与马蹄声重合:“姑娘对朝堂之事,倒是比寻常闺秀多了几分兴趣。”

姜府门前,林悦踩着萧蘅伸出的手下车,裙裾扫过他玄色衣摆。“今日受公子相助,他日定当报答。”她福身行礼时,发间玉簪滑落,被萧蘅眼疾手快接住。递还时,两人指尖相触,林悦感受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

望着马车远去的背影,林悦轻抚发烫的指尖。萧蘅在归途中反复咀嚼着与她的对话,想起她谈及临安时眼底一闪而过的恨意,想起她对刑律典籍的熟稔。夜风掀起他的衣袂,他望着天际的残月,忽然轻笑出声。这个自称姜梨的女子,究竟藏着多少秘密?而他,又为何会生出想要揭开谜底的冲动?

暮色渐浓,姜府内,季淑然望着管家递来的密报,指甲深深掐进檀木桌。“萧蘅与那贱人走得很近?”她冷笑一声,烛火在她脸上投下狰狞的阴影,“看来,得加快脚步了......”与此同时,肃国公府书房内,萧蘅将林悦借阅的书目记录锁入暗格,窗外的海棠花影摇曳,似是一场即将展开的棋局,黑白二子已悄然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