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惊梦(中)(1 / 1)

用过早膳,元远并没有急着出发,而是一边陪着若筠喝茶,一边观察着她此时的状态。

见若筠与以往一样平静,心下才算安定了些。

若筠见元远早膳也用了,茶也喝了,却还不出发,就提醒他道:

“殿下今日莫非不用去军营了吗?”

“要去的,今日还有几件事需要安排。”元远想了想,还是放不下若筠的噩梦,关心的问若筠,

“若筠,你现在感觉好些吗?没事了吧!”

“什么?我没事啊!”若筠先是有些不解的看他,马上意识到元远说的是昨晚自己做梦的事,

“殿下放心,我现在没事了,不用担心!”

“那你们今天打算如何安排?之前开的那些花,是不是可以制药了?”元远想着若筠说没事,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别担心,可如果忙起来,她应该会很快忘了那些不好的感觉。

“那些花还需要处理好后才能入药,今日我倒是想去趟永平寺。”若筠说着,看看芷茹和芷舒,

“当初得了昙鸾大师相赠护身符逃过一劫,一晃一年多快两年了,还没有机会再去拜谒昙鸾大师,说起来昙鸾大师救我一命,怎么也该亲自上山,去感谢大师的救命之恩!”

“说的没错,不过若筠,这么重要的事你一人前去终是不妥。当日虽救的是你,可又何尝不是救我?救命之恩于我也是必须感谢昙鸾大师的。”元远边说边想,算了算日子对若筠道:

“若筠,不如你今天先安排些别的事情做,过两天我休沐,我们一起去永平寺拜谒昙鸾大师,可好?”

“嗯,那样也好!殿下说的是,我们是该一起去才好!”若筠点头认可。

……

两天后,元远与若筠一起到永平寺拜谒昙鸾大师!

到了山下,元远和若筠没有让随行护卫一起上山,而是从山下便弃了车马步行上山。除了以表诚信,也是为了不惊动上山礼佛的香客和寺中僧众,以免昙鸾大师按照礼法出山门迎接,打扰了大师日常清修。

入了永平寺,元远因是武将自认身上杀气太盛,为免冲撞殿内供奉的神佛,从不进入大殿,故若筠进大雄宝殿进香时,元远便只站在殿外的台阶上等她。

元远看着若筠由芷茹和芷舒陪着步入大殿,见殿内并没有多余的闲人,便收回目光环视了一圈殿外院落里的香客,院内三三两两的善男信女或上香、或求签,却也不显得环境嘈杂。

元远收回目光专注在若筠礼佛的背影上,看着她虔诚的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双眼微微闭着,嘴唇微动念念有词。如此情景,元远不觉唇角微勾,满心满眼尽是温柔。

忽然后背一种异样的感觉瞬间激活了元远习武之人的五感,警惕性催动着他迅速转过身扫视周遭,可院中除了来来去去的人与刚才有所变化,似乎并没有异常!

他又朝院中充做香客的长庆和长喜看一眼,他们见殿下忽然转身也警觉的环视了一遍院子,此时正看向殿下,摇了摇头。见他们也没发现异常,元远心思微松,觉得刚才可能是自己过于敏感了。

这时若筠已上了香走出大雄宝殿,元远走上前去,把手伸向若筠迎接她。

若筠把手放到元远伸过来的手上,元远温暖宽厚且因常年握剑微有茧子的手掌轻轻握住她柔软细嫩的小手,一瞬间,元远忽然从心底升起一个念头:

如此时此刻,堪称岁月静好!若能常如此景,岁岁年年,此生足矣了。

思及此元远不禁倍感幸福,看向若筠的眼神更是极尽温柔,若筠似也感受到了元远的心境,二人相视一笑。

“若筠,你刚才为什么笑?”元远拉着若筠的手明知故问。

“因为殿下刚才看着我笑,我回敬殿下呀。”若筠半开玩笑半认真,反客为主。

“哦?刚才是我先笑的吗?我怎么觉得……”

忽然,元远住了口,目光快速搜寻后凝滞在一个地方,那里一个身影绕过院落旁一尊泃水铜鼎,迅速穿过西侧的院门消失在元远的视线里。

“那是……谁?好眼熟的身形。”元远感觉那个身影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出是谁。

那是一个身着寺院清修居士灰蓝色袍子的身影,元远在心底搜索着,反复寻找也没找到可与之匹配的脸,沉吟片刻最后觉得应该是看错了。因元远常年征战,自知身负杀伐之气甚重,故从不拜佛求庇佑。除了机缘巧合结识了昙鸾大师,自己并不曾与出家人有什么交集。所以这里看到的那个人,元远判断不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

“殿下,”若筠见元远说了半截话,表情突然变的严肃,有些担心的看着他问道:

“怎么了?是有什么事吗?”

“没事,若筠。”元远思考那些问题,不过是瞬间的神思转念,听见若筠唤自己立即回神,脸上又泛起微笑看着若筠道:

“刚才已经问过寺里的人,昙鸾大师这会儿没有功课,可以见客!长庆已经过去投帖请见了,咱们现在就过去吧。”

“嗯,”若筠虽因元远刚才的神情心有疑惑,可也知即便有事想必也是元远不希望自己担心,便不再追问。

楚王殿下陪王妃亲临永平寺礼佛,虽没有威严的仪仗浩浩荡荡,也没有豪华车马引人注目,可当若筠进入大雄宝殿拜佛进香时,便已有认识楚王和王妃的僧人早早向昙鸾大师禀告了今日特殊香客的到来。

当元远和若筠只由芷茹和芷舒、长庆和长喜随行下进入永平寺主持禅院时,还没走到禅房正堂,昙鸾大师便已站在门口迎接贵客了。

见到精神矍铄的昙鸾大师,若筠心底倍感亲切温暖,

“昙鸾大师,万安!”若筠恭恭敬敬的上前行了晚辈礼。

昙鸾大师手握佛珠,双手合十略欠身回了半礼。

元远亦拱手向昙鸾大师见礼,

“大师,许久未见,大师神采依然。”

昙鸾大师略微侧身,本着僧不离俗的原则未受元远之礼,同时亦双手合十欠身回礼,看着面前的元远和若筠道:

“楚王殿下心忧天下、事物繁忙,今日殿下与王妃一起降临鄙寺,却又如此低调,不令声张,殿下护一方生民安居乐业,却又不搅不扰、不求回报,如此胸怀委实令老衲佩服。”

“大师过誉了,本王今日是特意陪夫人前来拜谒大师,拜谢当日大师救命之恩。若因私事上山,干扰寺中他人虔诚礼佛,岂不是对佛不敬。”

元远向昙鸾大师诚意解释,并不因身份居大,昙鸾大师听了点头微笑,不无感慨,

“殿下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毫无骄矜,若论修行,殿下入世出世,丝毫不逊世外高人。”

昙鸾大师看看若筠,又转向元远道:

“偏殿下还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假以时日、年深日久,殿下的德行不知会到何种境界,实不是老衲可以估量,唯有敬服了。”

元远听昙鸾大师对自己的褒奖如此之高,既无可尽收,又不便谦虚,只能笑着对昙鸾大师摆摆手,朗声道:

“大师这番话,令本王即不敢受,也无以作答了!”

言及此,昙鸾大师愈发深信自己判断无误!

若筠知道昙鸾大师是得道高僧,又德高望重,从不趋炎附势、攀附权贵,见昙鸾大师对元远评价如此,心中也是欢喜。

昙鸾大师不再多言,对元远和若筠伸手做请,元远亦回让,同时回身轻扶若筠,三人一起步入禅房正堂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