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1)

李庆阳和王耀武坐在王家书房,桌上摊着从道观得来的文件和信件,二人眉头紧锁,仔细研读。信件内容零散,提及一些交易和行动指令,但关键信息多以暗语指代,解读困难。其中一封提到“月圆之夜,水畔起风云”,日期就在三日后,李庆阳推测这可能是天一阁的重要行动,却不知地点和目标。

“这‘水畔’所指何处?江南水乡众多,我们毫无头绪。”王耀武无奈叹气,眼中满是焦虑。李庆阳沉思片刻,“王家在江南人脉广泛,您派人去查各水域周边近期有无异常,尤其是与天一阁相关的动静。我们也从文件中的人物线索入手,说不定能找到突破点。”王耀武点头,即刻安排家丁去办。

与此同时,江南百姓间流传着奇怪传言,说天一阁是神秘正义组织,受仙人指引,要推翻腐朽朝廷,拯救百姓于水火,还称李庆阳是朝廷派来压迫百姓的恶官,赈灾只为中饱私囊。这些传言迅速蔓延,百姓们人心惶惶,对李庆阳的赈灾计划产生怀疑,部分参与工程的百姓甚至开始罢工。

李庆阳得知后,深知这是天一阁的阴谋,欲借此破坏赈灾、搅乱江南。他决定公开辟谣,召集百姓于江宁府衙前广场。当日,广场人头攒动,百姓们眼神中满是疑惑与警惕。李庆阳站在高台上大声说道:“乡亲们!我李庆阳奉女帝之命前来赈灾,一心只为帮大家重建家园。天一阁是妄图破坏江南安宁的邪恶组织,他们造谣生事,就是不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大家想想,若我是贪官,为何自掏腰包为大家谋生计?”他详细讲述赈灾计划及成果,展示账目明细,还揭露天一阁在王家的恶行。部分百姓开始动摇,但仍有人心存疑虑。

正当李庆阳努力辟谣时,王一宁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李庆阳脸色微变,向百姓承诺会彻查真相,便带着王一宁离开。原来,前去调查的家丁发现,城外一座湖边渔村近期有不少陌生人出没,形迹可疑,且湖边有艘神秘大船,日夜有人看守。李庆阳猜测这或许与天一阁的“水畔”行动有关,决定当晚前去探查。

深夜,李庆阳带领玄甲军悄悄靠近渔村。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那艘大船静静停靠在岸边,周围有黑影巡逻。玄甲军们利用夜色掩护,悄然接近。就在他们准备靠近大船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笛声。笛声诡异,让人心中不安,玄甲军们脚步变得迟缓,仿佛被无形力量牵制。李庆阳意识到这是天一阁的诡计,强运内力抵抗,大声提醒士兵:“大家捂住耳朵,别被笛声迷惑!”

众人艰难前行,终于靠近大船。船上守卫发现他们,双方立刻展开战斗。玄甲军勇猛无畏,但船上守卫武功怪异,配合默契,战斗陷入僵局。李庆阳发现对方首领武功高强,是个身着黑袍的神秘人,便决定擒贼先擒王,主动出击。神秘人毫不畏惧,与李庆阳展开激烈对决。神秘人招式诡异,李庆阳一时难以捉摸,但他凭借丰富经验和深厚内力,逐渐稳住阵脚。

战斗正酣时,王一宁在船内发现一个密室。密室中堆满火药桶,引线已点燃,正缓缓燃烧。王一宁大惊失色,大喊:“李大人,不好了,船上有炸药!”李庆阳听闻,心中一紧,深知若炸药爆炸,不仅玄甲军会全军覆没,渔村百姓也将遭殃。他当机立断,施展绝招逼退神秘人,冲向密室。

李庆阳不顾危险,试图掐灭引线,但引线燃烧速度极快。关键时刻,他想起身上的手帕,迅速掏出包裹引线,用力一甩,将燃烧的引线甩出船外。“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在船外爆炸,掀起巨大水花。众人被爆炸声震得耳鸣,但好在无人伤亡。

李庆阳等人趁机控制住大船,抓获部分守卫。经审问得知,天一阁计划在月圆之夜炸毁江宁府的主要粮仓,断绝百姓生路,引发民变,从而扰乱江南局势,便于他们浑水摸鱼。“月圆之夜就是明日,时间紧迫,我们必须立刻赶回江宁,加强粮仓防守!”李庆阳神色严峻地说道。

众人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返回江宁,心中皆紧绷着一根弦。李庆阳与王耀武甫一抵达,便即刻聚首,眉宇间凝聚着紧迫与决绝,共商破局之策。他们迅速调遣大批人手,如铜墙铁壁般固守粮仓,每一道防线都严丝合缝,不容丝毫疏漏。玄甲军被赋予了重任,还在粮仓周围设置重重机关陷阱。同时,为防天一阁声东击西,李庆阳还派人加强城内其他重要设施的防守。

月圆之夜,江宁城笼罩在紧张氛围中。粮仓守卫们高度警惕,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子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李庆阳心中一凛,担心是天一阁调虎离山之计,但又不能置之不理。他留下一部分玄甲军守护粮仓,自己则带领精锐出城查看。

城外,一群黑衣人正与巡逻士兵激战。李庆阳赶到后,发现这群黑衣人只是诱饵,他们故意制造混乱,吸引守军注意力。他正准备回城,突然城中火光冲天,粮仓方向传来爆炸声。李庆阳暗叫不好,立刻带领士兵回城救援。

回到城中,李李庆阳一眼便望见了粮仓处那肆虐的火焰,部分粮食已被烧毁。他心急如焚,指挥众人灭火,同时追查天一阁余党的踪迹。经过一番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但损失惨重。李庆阳自责不已,觉得自己中了天一阁的圈套。

王耀武安慰他:“李大人,这不是您的错。天一阁狡诈多端,此次他们精心策划,我们防不胜防。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李庆阳闻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决定开仓放粮,先安抚百姓,再重新规划赈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