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女帝闻言大怒,一掌打在案桌上,喝道:“李庆阳,你要造反啊!”

大乾国只有太祖皇帝时有异姓王,但这些异姓王后来联合起来反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耗费二十年,才将他们消灭。

但也因为常年南征北战,将身体拖垮。

临死前,他召集群臣和诸位宗亲与太和殿前,杀白马立下誓言。

非轩辕皇室一脉,不得封王。

非有大功者,不得封侯。

如有违此誓,天下共诛之。

景帝时,有一位大臣叫朱洪武,三十岁那年,为大乾国收复丢失百年的江北十八州,封魏武侯,食邑八千户。

四十岁那年,朱洪武率领十万大军深入辽东,击毙辽东匪首哈赤金,统一东北,为大乾国辟地千里。

立下如此盖世奇功,景帝想封朱洪武为王,以酬其功。

不想,群臣反对,甚至有臣子要死谏。

景帝无奈,只能放弃封王之念,加赐一万户食邑了事。

自那以后,封王之事再无人提。

甚至,这已经成了异性臣子和君王之间的禁忌。

“臣绝无造反之心,臣求王,乃是为了陛下。”

李庆阳回应道。

他面色淡定,胸有成竹。

女帝冷笑:“为了朕?你让朕破坏祖制,还敢说为了朕,笑话!别以为你帮朕拿到兵权,朕就会容忍你在这胡说八道!”

“臣句句属实,不敢有丝毫谎言。”

李庆阳态度诚恳,女帝心中疑惑。

沉吟了一会,女帝道:“好,朕给你一次机会,要是你言之有理,朕会考虑你封王建议。”

“臣说前,请陛下开金口,不管臣说了什么冒犯陛下的话,陛下都不能生气,更不能治臣的罪。”

“朕答应你。”

李庆阳得到女帝承诺后,整理下衣服,润润喉咙,说道:“陛下为收回兵权,采取杀戮手段。如今虽已拿回兵权,但武官们却集体不安。”

“他们与军中统兵将领大多数有姻亲或是家族关系,一旦他们认为自己被逼到绝路,定会煽动军中将士反叛。一旦如此,大乾必定内乱。”

听到这话,女帝沉默。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稳定武官集体,让他们明白陛下杀戮只是针对那些不服从皇命之徒。”

“而最先臣服陛下您的武将,就是我们李家。陛下若是愿意封臣为王,等于告诉武官集体,只要愿意效忠您,就能获得荣华富贵,封侯封王。”

李庆阳说到这,女帝大笑。

“就算要安抚武官集体,也不一定要封你为王,朕可以赏赐他们免死金牌。”

闻言,李庆阳微微摇头。

“你这什么意思?”

“陛下难道忘了,前朝皇帝秦政,平定天下后,为了奖赏功臣,不仅封侯赐地,还给他们每人赐了一块免死金牌。结果,所有犯罪的臣子,当他们拿出免死金牌时,都被作废,全部杀死。”

李庆阳娓娓道来,“本朝,先帝康皇帝不也赐了柳尚书一块免死金牌,结果最后还不是将柳尚书一家杀绝?”

女帝脸色凝重,李庆阳所言非虚。

“此外,封王还可以压制文官集体。本朝从立国开始,文武一直相互牵制,现在武官集体落寞,文官集体必定会崛起。他们有一套比武将更为完备的体系,从朝廷一直到地方乡镇都有他们的人,若他们和当地巨商勾结在一起,结果又会如何?”

“还有,这些文官手中还握有一定的衙役以及私人跟班,巨商手中有自己的奴仆,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就可以转化为士兵。而朝廷对这些,却一直视而不见。”

听到这,女帝的脸色愈发沉重。

女帝登基之后,一直只将武将视为大敌,从未想过文官也能祸乱朝纲。

现在仔细一想,文官也不容小觑。

各级文官,掌握着朝廷到地方乡镇的政务治理以及税收等事务,若是他们与当地富商勾结,朝廷对地方所有良好政策,最后收益就是那些富商。

长年累积下来,富商越来越富,百姓越来越穷。

最后结果是,老百姓交不上税,国库空虚,政权不稳。

而那些文官也会跟着富商一起发家致富,至于朝廷,就算换个朝廷,他们该做官还是做官。

甚至,他们还会协助新朝廷推翻旧朝廷。

想到这一层,女帝动摇了。

这时她又想到父皇康皇帝临死前,说得那番话:“作为帝国的最好治理者,首先要学会的是平衡各方面势力。

可是她上位后,武将们仗着手中握有兵权,一直不服她这位新皇。

为了顺利坐稳皇位,她选择隐忍。

一直到她统一皇室兵权,才对武将下手。

而这个过程中,她心中一直记恨武将们当初不拥护她,只顾报私仇,却无形中帮助文官崛起。

以至于,她虽然掌握了兵权,天下的钱粮却都被文官掌控。

没有钱粮支撑的军队,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甚至,文官可以用他们手中的钱粮,培养一支新的军队对抗她这位皇帝。

思来想去,是时候该拉武官一把,让文武趋于平衡。

李庆阳见女帝眼睛闪过一丝光,知道自己的话起效果,将最后杀手锏说出。

“封王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那就是臣可以为陛下您重新建立一个专门属于您的国库。”

听到这话,女帝眼睛瞪大,盯着李庆阳。

沉吟了会后,女帝缓缓道:“继续往下说。”

“巨商们做所以愿意和地方合作,无非是想牟利。与地方合作是小利,与朝廷合作是大利。臣愿意为陛下出面联络各地的巨商,建立大乾商会。”

“此商会一成,陛下不仅可以精确知道全国各地的实际经济情况,还可通过掌控富商,控制大乾经济命脉,避免富商过度贪婪,影响百姓生计。”

“甚至,在国家危难时,陛下可以征用富商在商会里的金钱,应对危机。”

李庆阳说完,女帝陷入深思。

养心宫瞬间安静,连窗外树叶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李庆阳时不时看向女帝,女帝表情严肃,久久不能下决定。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女帝这才开口:“李庆阳,你刚才所说虽有理,但封王这件事,朕总该有个由头吧?你说,朕以什么理由封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