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西国志略》(1 / 1)

《西国志略》

来人正是少府监掌印太监,大明财神杨金水。

“沈万象/王用汲见过杨公公。”

“两位,咱家奉皇上的旨意,接你们进西苑。”

皇上接我们进西苑?

沈万象和王用汲激动得浑身颤抖。

自己一行人上午刚到京师,下午皇上就叫人来召见,看来皇上不仅很重视自己的出使,对自己的出使结果也非常满意。

“杨公公,我叫随员把整理好的卷宗文档拿上。”

“好。”杨金水干脆地答道。

过了一会,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两口木箱抬上马车后面的行李架。

杨金水看着沉甸甸的木箱,转头看着沈万象和王用汲。

“还有这么多卷宗和文档?

此前不是叫海船转送回来四批次,足足两百七十九口木箱。旁人还以为你们不是去出使海外,是去打劫的。”

杨金水的玩笑话让沈万象和王用汲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

“杨公公,此前转运回来的不仅有学生们沿途做的笔记,收集的各国文档,还有赵士祯率领的科考队收集的各国书籍和艺术品。”

杨金水笑着点点头,“这些咱家知道,因为支付这些物件的钱财,经咱家的手,耗费不小啊。

不过都知道的,皇上再三告诫我等,既然走出去了,就要放开眼界,俯下身子,好好把这个世界看仔细了。丑的、美的、好的、坏的,都要看清楚。”

三人上了马车,关上车门,杨金水在车厢里拉了拉一根绳子,车外有铃铛响起,马车夫一甩缰绳,马车缓缓地启动。

“两位出使海外,历时五年,确实辛苦了。”

沈万象和王用汲连忙答:“为皇上效命,为朝廷效力,只是略尽本分而已,不敢说辛苦。”

“你们此前送回来的出使笔记,皇上都一一御览,赞不绝口,称赞两位是大明放眼看世界运动,有些人很不喜欢啊。

觉得这是大逆不道,是倒行逆施,甚至把怨气怒火撒到你们身上,要求严惩你们这两个不务正业,有负皇命,只知道收集传播异端邪说的混账子。”

沈万象和王用汲讪讪一笑,想不到这把火烧到我们头上了。

不过两人并不担心。

皇上还愿意召见他们,当着面说这件事,还不是叫锦衣卫安保总局来找自己,说明问题不大。

至少在皇上这里,还不叫事。

“朕觉得,这是他们一直陷在过往的思维泥泽里,思想禁锢,文明就会停滞不前,东西方都是一样。

可是西方兑洲,他们自称的欧罗巴,却有个特点,就是国家稀碎的。

目前唯一还保持着国家统一的大致只有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吉利。其它的意大利,德意志,北欧,东欧,都是稀碎的,分成许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

我们华夏曾经有过春秋战国,他们是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春秋战国。”

朱翊钧缓缓地说,沈万象和王用汲静静地听着。

两人心里很清楚,未来一段时间,他们的任务就是编著《西国志略》。

怎么编著,主题和方向在哪里?今天的召见非常重要。

“但任何东西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

国家稀碎,以前是缺点。但是到了基教一统兑洲,禁锢思想时,却成了优点。兑洲诸国互相征战,不讲礼义廉耻,讲的是实用,是功利主义。

不管什么主义,只要能稳定局势,能征税敛财,能暴兵,能提高武器威力,君主都会热烈欢迎。

哪怕罗马教廷认为是异端邪说,他们也不会忌讳,暗地里庇护推行

所以才会有哥白尼,有布鲁诺,有算术》和《墨经》.

从唐宋之后,我们就少有开创性的科学成果,大多数是在前人的成果上缝缝补补。

东西方一个在不断地衰退,一个在不停地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会有被超越的一天.到那时,才是天翻地覆的时候.”

沈万象趁着朱翊钧端起茶杯喝茶的空闲,连忙说:“皇上,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有你的圣明指引,大明调转了方向,从浅滩暗礁处驶出,驶到了汪洋正途中。

而且扬帆全速,乘风破浪,把兑洲诸国,把世界其他各国都抛在后面。”

他和王用汲对视一眼,继续兴奋地说,“臣等出使海外,行遍万里,游历诸国,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幸华夏,天佑大明。

在千年变局之际,天降圣天子,掌舵指南,带领大明这艘大船,行驶在新时代的浪潮最前端!”

朱翊钧笑了笑,“看来你们出使海外,游历诸国,感受颇深。那你们说说,你们对法国三级会议,以及英国大宪章运动的感想。

你们能把这些写在笔记里,肯定经过了一番思考。现在把你们的思考,跟朕说说。”

沈万象和王用汲互相对视着,眼神交流,最后王用汲做了一个手势,千鹤老弟,还是你说吧。

沈万象轻咳了一声,“臣遵旨,臣就斗胆说说我们的个人感想

臣,还有明受,出使游历各国,最大的感受就是所见所闻后,完全就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