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 1)

从胡德禄的理发店出来后,

改头换面的老爷子又一次回到了团部,众人都惊讶的看着老爷子,经过一番整理之后。

老爷子好像年轻了20岁,而且老爷子龙行虎步,身材壮硕,

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年近六旬的老爷子,反倒像是40多岁的壮汉。

老爷子第一时间来到了骑兵连,没错,就是三团的骑兵连。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也感谢那位薛团长。

如今的骑兵连副连长不是别人,正是之前那个老班长。

老班长也不用熬坏眼睛去钓鱼了,现在正在嗷嗷的训练新兵蛋子呢。

王清玉担任副连长,正连长的职位暂时空缺,毕竟大家都默认了老爷子才是“头”。

骑兵连上上下下100多号人,全都是零基础起步,可以说全是老爷子一嘴一嘴喂出来的。

从上马,再到出招,还有各种刺杀动作,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

全都是老爷子帮忙组建,而王班长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有之前的交情,

毕竟是经历过生死的战友,所以得到了老爷子的照顾,进步也是最快的。

虽然当连长还不合格,还需要更多的锻炼,不过要是当个排长那是绰绰有余了。

和亮剑里面的训练场景差不多,士兵们在空地上弄了一些稻草人,然后训练劈砍。

还有一些士兵则是在训练跨越障碍,训练很艰苦,甚至因为粮食短缺的问题,其实骑兵连的训练强度并不大。

一方面牲口要吃粮食,周围几万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陕北这边非常贫瘠,部队非常的辛苦。

之前王清玉的眼神还不好,等喝了鱼肝油之后好了不少,他很快就看到了老爷子。

兴奋的驱马上前,来到了老爷子的面前,随后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

和之前只会玩走马的王班长,判若两人。

“姜老,您来了,有些日子没见了呀,我可想死你了。”

“我教的不好,还得是让您来训训那些兔崽子。”

王副连长诉说着这些天的委屈,说有些兵实在是太笨,他又不好体罚。

“之前团长还给我出了个歪主意,他说,

如果我再看到那些笨的不聪明的,让我叫声好大哥,直接跪下来求他们学快一点……”

姜财笑了,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团长,这是让你自己把握尺度呢,

你还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照你这性子啊,当个副手可以,当个主官还是不够果决。”

王清玉的天赋极限就在那里,基本上让他当个连长已经到头了,除非有奇迹,很难有上升的空间了。

不过,这样的老班长,算的上是红军的中坚力量,是军队中的基石,还真的是不可或缺。

王清玉憨笑着说道,

“老爷子,我就不是这块材料,但我坚决服从命令,能当个副手我就很满足了。”

人啊,贵在有自知。

老爷子反而非常欣赏这家伙。

“行吧,都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只要勤加练习,咱们骑兵连一定会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勉励了几句之后,咱们老爷子又去指导骑兵们训练去了,帮他们指导纠正了一些动作之后,老爷子纵马扬鞭。

可很快就发现战马不怎么动了,战士们支支吾吾的没有说话,老爷子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牲口的消耗可比人的消耗大得多,尤其是战马吃的饲料,养一匹战马可以养活5个战士了。

为什么训练半年多了骑兵连还没有形成战斗力?

是战士们不刻苦吗?有的战士甚至想连睡觉都骑在那些树桩子上面,可是条件不允许啊!

粮食,现在粮食是最大的问题。

玩过战略游戏的人都知道,资源可太重要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爷子只能对战士们说道,

“大伙都别着急,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大家先勤加练习吧。”

老爷子直奔自己的窑洞而去,脑子里都在想着如何获得粮食。

脑海中飞快闪过一些想法,化肥,高产量的土豆,杂交水稻……但是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对于现在零基础的西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红军这边连最基本的化肥都没有能力生产。

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大家住的是窑洞,缺水少粮的,作物生长也极为艰难,基本上肉眼可见的都是一些荒地。

回到窑洞之后,老爷子就看到李华和许三炉在讨论些什么。

等他凑过去一看,嚯,好家伙,这两个小鬼在画攻防图呢。

这是要打隔壁的大城市?

老爷子鬼魅般出现在他俩身后,把两个小家伙都吓了个激灵,

“你们两个小鬼在干嘛呢?”

“姜老,您走路怎么不带声音响呢?吓我一跳。”

“就是就是…”

老爷子拿起地图,忍不住问道,

“看起来有些眼熟啊,这不是咱们隔壁县嘛?

那里可是国军的防区,现在正处于敏感时期,你们两个还想制造摩擦呀?

不知道咱们在杭州的谈判艰难?”

许三炉率先开口说道,

“姜老,我们这不是跟您学的吗?这叫做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呀!”

李华也是摇头说道,

“唉,姜老,那些白狗子太可恶了,虽然名义上跟咱们停战了,可根本就不让咱们过他们的防区。

明面上虽然没有说,可是私底下都已经放出话去了,严禁向咱们走私任何物品,也不允许向咱们买卖任何东西。

那些白狗子说了,要是有人敢坏规矩,

轻则倾家荡荡,重则家破人亡。”

虽然来西北大半年了,直到十二月底,双方这才罢兵言和。

不过之前的摩擦和矛盾实在是太大了,直到现在也没办法缓和,南京那位老爷子可是一直在说攘外必先安内。

虽然因为西安事变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可是他们防红军还是跟防贼一样,表面风平浪静,私底下暗流涌动罢了。

老爷子微微思考,怅然说道,

“生意,只有做生意才能互通啊!”

这时,李华忍不住说道,

“老爷子,您知道隔壁县的城防司令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