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最高指挥部内参谋长李昊阳的拳头尽捏,朝鲜半岛的局势已经定了下来:他们冲不动“瀛人军团”,而“瀛人军团”也在刻意他们拖时间。但是清军明显拖不动,先不说这该死的时间是清军用黄州的20万部队换来的,就说一旦明军重新准备好了江北的进攻,一路冲到还未修建起完整防线的黄河,那么等待清军的将是一场屠杀。
李昊阳站在沙盘前,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桌面。汉城会战已经打了一个多月,清军为了进入汉城死了至少15万人,而那些该死的倭人恐怕只损失了5万人吧?更何况他们的防线依旧纹丝不动,任凭清军的炮火如何轰击都无法撼动分毫。李昊阳强忍着怒火,将江北防线向后推了推,一路退到了黄河才停下。
“现在整个大清的命运都捆绑在了黄河的身上。”
好在因为的春天,黄河正值春汛清军可以依靠黄河很容易的建造出一条防线,就像两百年前伪明做的那样,只要能拖下去,那么一切都还有机会。
徐州,这块历代历朝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成为了他李昊阳不得不坚守住的地方。
******
“徐州地方历代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评说......”
郑清璿在最高指挥部内不断来回踱步,不知道是不是郑清璿的恶趣味,他特意选用了总座的“名人名言”,来向最高指挥部的这群军官讲述着徐州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但其实不用郑清璿说这群军官也都知道徐州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郑清璿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军官。“拿下了徐州,我们即打开了整个华北平原更重要的是——清军的整个黄河以南的铁路枢纽将彻底掌握在我们手中,即便北伐不到京师,清军也将难以南下。”
为什么不使用装甲部队?没有人会傻到问这个问题。自从多铎凿开黄河淹了江淮,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便是徐州,那儿已经成为了黄河水灾泛滥的重灾区,装甲部队一旦进入履带就会被困在泥里根本出不来,而明军的重炮又极其依赖铁路,清军在撤离之后还特意将通往徐州的铁路炸毁。
郑清璿的目光落在了沙盘上徐州的位置,那里被清军用红色的小旗标注得密密麻麻。他知道,清军已经在那里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线,而且正在加紧布置更多的工事。
明军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既然无法使用装甲部队以及重型装备,那么进攻徐州的唯一火力支援就只剩下了:空袭。
******
淮安,这座清军将江北唯一留下的军事重镇,它存在的意义不但在于阻挡明军的北上,另一个意义便是为黄河修筑防线的清军拖延时间。淮安西边的门户盐城以于一周前落入到了明军依靠海军的舰炮以及空军的支援,落到了明军掌控之中
淮安城内,清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官张世贵正在听取参谋长的战况汇报。城内外的爆炸声不绝于耳,明军的空军已经持续轰炸了整整三天。这群可怜的清军只能一边祈望着明军不会丢燃烧弹,一边躲在地下工事当中。
\"将军,我军伤亡已经超过一万五,城防工事被摧毁了近三成。\"参谋长的声音有些颤抖,“更糟糕的是士气,军心在这几天的轰炸中损失极其严重。”
张世贵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这种情况早晚会发生。明军的空中优势实在太过明显,而他们能做的只有在这座城市里苦苦支撑。每一次轰炸机群飞过的轰鸣声,都像是死神挥舞的镰刀,收割着士兵们最后的勇气。
不过好在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明军这次明显没有投放燃烧弹,看来这座对他们有着重大政治意义的城池他们还不打算彻底摧毁。(朱由崧曾在这客居过一段时间)
“让各部队分为三批轮班站岗,每班站岗一个时辰。”张世贵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把我个人的财产全部拿出来换成钱财和粮食给他们,并宣传我会和他们共生死。另外,把城南的防线收缩一下,那里暴露在明军的轰炸下太久了。”
待到参谋长带着命令离开后这个出身于东北讲武堂的传统军人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张世贵深知自己根本守不住淮安,补给,李昊阳那个老狐狸以城破后会留给明军根本就没给他多少,甚至是士兵也是以汉人子弟为主,那些满人?一个没有。
张世贵从小就被教导:江南的伪明曾经在历史上将整个华夏人民都逼上了绝境,而努尔哈赤便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他们的人。对此张世贵从小就坚信不移,而永宁上台以后汉人的生活明显要比前些年好了不少,这让张世贵愈发觉得江南的伪明就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可他张世贵万万没想到,永宁被他的亲叔叔赶下台换为了一个只有八岁的自称为先帝遗子的永安,而他张世贵不久前还在派兵追捕永宁的亲妹妹永玉。本来作为一名军人听从军令是天职,抓捕永玉也不过是听命行事张世贵也不想对永玉做什么,只是想把她“请”回京师。
现在呢?清军兵败如山倒,永玉他没抓住,永宁宣布与伪明联合,他张世贵选择了永安李昊阳那个混蛋却连一个精锐都不给自己。
\"将军,城内的存粮已经不足以支撑半个月了。\"副官的声音里带着绝望在张世贵背后响起。
没有粮,士兵就会兵变。到时候别说是明军,张世贵自己手底下的兵就能将他撕成碎片给明军。张世贵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攥着望远镜看着昏暗的天空中那几架还在空中盘旋的明军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