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海关红外检测仪的蓝光扫过集装箱,屏幕显示“100%聚酯纤维”,谢一扬指尖轻叩报关单,吴天青低声道:“第37批‘温敏幻丝’已过检,加热程序今晚启动。”集装箱内,看似普通的化纤布料正随环境温度升高,分子链悄然重组——这些掺入纳米磁性颗粒的“伪化纤”,将在72小时后恢复成顶级杭丝绸,市价暴涨300倍。
三海里外的缉私艇上,苏晚盯着热成像仪里的异常光斑。突然,检测数据被量子干扰器覆盖,屏幕跳转为“扬帆集团出口创新奖”新闻稿,配图中海关关长与谢一扬握手的腕表,暗藏与红外检测仪同频的青铜齿轮芯片。
2月9日凌晨,苏州河仓库
蒸汽熨斗掠过布料,化纤标识遇热消融,露出“杭丝织造”的暗纹水印。黑衣人正将成品装入印有“三峡防汛物资”的包装箱,箱底夹层却突然渗出淡蓝色液体——苏晚伪装的质检员趁机倒入的显影剂,在紫外线下暴露出布料中纳米颗粒的量子编码。
“苏记者连丝绸都要亲手摸?”谢一扬的声音从通风管道传来,仓库灯光骤暗。全息投影在虚空展开,显示武汉质检局的“合格报告”,而真实布料正在投影死角里扭曲变形,将显影剂蒸发成与赌场筹码相同的磁性雾霭。
上午10:00,杭州海关总署
陆铮将光谱分析报告摔在桌上:“这批货的x射线衍射图谱,和扬帆去年申请的‘温敏材料专利’完全一致!”技术员突然惊呼,中央大屏切换至谢一扬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画面——他展示的“智能调温军服”正用相同技术,讲台浮雕的青铜齿轮与海关检测仪零件严丝合缝。
“结案吧。”周明远放下加密电话,听筒里传来财政部长的笑声,“‘幻丝技术’已列入国家863计划,难道要指控自己人?”他身后电子屏闪过三亚养老基地监控:老人们正穿着“防汛慰问品”丝绸马甲,其纳米颗粒的辐射值恰好覆盖了走私布料的数据特征。
正午12:30,长江口锚地
缉私队冲上货轮时,船长启动自毁程序。船舱内温控系统暴走,所有“幻丝”在高温中熔成胶状物,渗入甲板缝隙后竟重组为印有“国储专用”的防水布。苏晚抢下一块残片,显微镜下显现出与伶仃洋沉船中“人形金属茧”相同的量子结构。
“这不是走私。”谢一扬的游艇掠过缉私艇,他对着海事电台轻笑,“是给量子材料学科做压力测试。”游艇尾流中,青铜齿轮状探测器沉入海底,将变形参数实时传输至儋州湾赌场的全息轮盘——每转一圈,就有价值200万的“幻丝”在虚拟赌局中洗白。
午夜23:59,扬帆生物实验室
吴天青将海关数据包导入量子计算机,屏幕显示「分子记忆重置完成」。苏晚潜入时撞见更恐怖的场景:培养舱里浸泡着与“幻丝”同源的生物纤维,标签显示“1994年三峡移民皮肤样本”。突然警报大作,所有培养液蒸发成雾,在通风管道中凝成“儋州湾赌场”的3d坐标。
她跌跌撞撞逃出实验室,怀中残存的布料在月光下浮现父亲的字迹:“光蚀项目的终点,是让整个世界成为可编程的布料……”
2月10日,《科技日报》头版刊登谢一扬“攻克温敏材料世界难题”的报道,配图中他身后的丝绸国旗,其纳米颗粒排列出与海关检测仪同频的量子条形码。
儋州湾海底,走私账本正被纳米机器人编织成“人工珊瑚”——每片珊瑚虫都携带1万元赃款的加密数据。当苏晚将证据投入钱塘江,江水突然逆流,将一团恢复真丝形态的布料冲回她脚下,经纬线里嵌着父亲实验室的完整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