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回乡
潘筠有意,益田家亦有打算,双方一经试探便迅速达成共识。
于是,第二天一早,益田信太带上八十多人跟着潘筠上船。
他们乘小船到海船边,再扯着绳子爬上海船。
有张惟良和薛华及另一个大侠自愿留在大森乡,潘筠目光扫过那人,知道他是水师衙门安插进来的人。
只是一直很有草莽气息,所以暂时无人发现他的身份。
潘筠把所有奴隶都留在大森乡,将他们一并托付给薛华:“你我是信得过的,多保重。”
薛华一脸严肃的抱拳应下。
潘筠将胡景和王璁留在了七尾港。
除他们外,还有七八个大侠愿意留下,和胡景王璁一起打理七尾港。
潘筠将他们一并托付给胡景:“您是老江湖了,接下来有劳您照顾璁儿他们了。”
胡景道:“留在这里和回去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反正都不能以真面目示人。”
潘筠闻言笑了笑,冲他微眨眼睛:“您放心,用不了多长时间,您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现身了。”
胡景松了一口气:“希望你言而有信。”
潘筠扭头叮嘱王璁道:“有事便与古大侠商量,记住,这世上没什么事比你的性命更重要。”
王璁洒脱一笑:“小师叔还怕我为了一堆石头枉顾性命不成?您放心,我知道轻重。”
潘筠:“我将那个野生港口的船留给你们,七尾港的三条船我都带走,要是有危险,你们只能去那个小港口登船。”
王璁应下:“我知道,海船不能留下,否则难保益田氏不生贪念,只有海船都离开,我们才是安全的,但三师叔和四师叔……”
潘筠捏了捏眉间道:“我和益田信太打听了一下,听说毛利信辅的病好了大半,有消息说,是大内氏给毛利信辅下毒,借用了他的气运,所以最近毛利氏和大内氏冲突不断,前两天刚打了一架,三师兄和四师姐就在里面。”
王璁张了张嘴巴,问道:“三师叔和四师叔不回去吗?”
潘筠不在意的挥手道:“他们想回去随时都可以,我请托益田信太给他们送信去了,他们可以来这里找你,也可以去大森乡找薛华和张惟良。”
张惟良伤的有点重,虽然倭国和大明很近,海上三四天便可到达,但有伤到底不好出行,所以才留下的。
“最多两个月船就回来,到时候你们要是想回去,就自己随船回去,不然,自己开一条回去也可以。”潘筠笑了笑道:“这三条船,除了答应给益田信太的那条船,另外两条都是你的。”
王璁眼睛大亮。
潘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知道你想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家中有我呢。”
一直将三清山扛在肩膀上的王璁眼眶微湿,这一刻终于觉得肩膀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就好像真的被人接走了一样。
他眼眶通红的点头,应下:“小师叔,我会看好两个港口和银山的。”
七尾港距离大森乡不远,只有两天的路程,不论是海路还是陆路,对王璁和胡景来说都不难,所以他们可以时不时的回大森乡看一下银山。把一切交待好,潘筠便开着两条船,带上他们临时买的各种倭国特产,浩浩荡荡的往大明的方向驶去。
益田信太站在七尾港上目送海船走远,这才回头看向王璁,微笑:“潘小姐真信任我们,竟然一条船都不留给你们。”
王璁瞬间收起心底的伤感,进入战斗模式:“自然,小师叔对益田君赞不绝口,我们合作多次,对彼此的能力都信任得很。”
潘筠迎着风站在船头,身后是越来越远的海岛。
薛韶已经在心里构思回去后的奏折要怎么写了,以及,如何才能劝说皇帝同意出兵倭国……
不,非必要不出兵,他们大可以先出使者,问罪倭国,最后为遏制海匪,也为了两国的发展,可以建立贸易港,加强两国的政治、商贸往来……
从七尾港回大明可比他们之前到四国岛远多了,好在一路顺风顺水,到了傍晚,他们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岛屿。
一条健仁站在他们身后介绍道:“那是九州岛。”
远远的,潘筠就看到海上数不尽的帆船,相比之下,他们这三艘船就有些不够看了。
潘筠有些惊讶:“好多的船,九州岛的海贸这么繁茂吗?”
一条健仁点头:“大明、爪哇、琉球和朝鲜等地的商人在此汇聚,九州岛有天然的优势。大内氏若不是手持勘合令,他们在海贸上一定打不过九州岛的菊池家,不过……”
一条健仁欲言又止。
潘筠偏头:“不过什么?”
“菊池家家督去年冬死了,三大家臣争权厉害,势力大弱,加上传言他们丢失了多年藏匿的宝藏图,九州岛接下来未必能保持住海贸优势。”
潘筠嘴角微翘:“大内氏经过与山名氏一战,实力也大弱,不是又势均力敌了吗?你怎么知道菊池家斗不过大内氏?”
一条健仁:“但现在本州岛有了贵客您,我觉得,有您在,益田氏很快会成为下一个大内氏,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这数不尽的帆船会出现在七尾港和温泉津町港。”
潘筠听得心中高兴,难怪昏君会喜欢听人说好话,她也喜欢,而且越听脑袋越昏。
她似笑非笑的问一条健仁:“那你们一条家想成为下一个大内氏吗?”
一条健仁立即跪下,恭敬的道:“一条家族唯小姐马首是瞻,我们绝不会成为大内氏,我们愿意做您最忠诚的家臣,益田君是我的目标,只要您开口,不论做什么,我都会像益田君听命于山名家督一样受您驱使。”
一条健仁被隔绝在外,并不知道益田信太这一系列的行为没有经过山名持丰的同意。
还以为他是受命和潘筠合作,此刻还将他当成山名氏的大忠臣呢。
潘筠也不解释,微微一笑,伸手把他扶起来:“一条君有此愿,我很高兴。”
一条健仁松了一口气。
这样去大明,他这条命算保住了吧?